寄生虫妄想
概述
概述
寄生虫妄想是指患者无根据但顽固地认为自己皮肤感染了寄生虫。临床主要表现为自觉皮肤有虫爬感或虫咬感、瘙痒,部位不固定,皮肤外观可完全正常或因搔抓等出现表皮剥脱、溃疡、结痂等损害。有皮肤损害者可予以相应处理,并可进一步选择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皮肤性病科
临床症状
自觉皮肤有虫爬或虫咬感、瘙痒,可无原发损害。
危害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检查
体格检查、寄生虫检测、心理量表等。
诊断
患者自觉虫爬感等,结合寄生虫检测阴性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处理皮肤损害,并可选择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进一步治疗。
治愈性
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症状。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病因
病因
与精神、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曾在朋友家或宾馆住宿,且发现有人患有类似疾病。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患者可自觉皮肤有虫爬感或虫咬感、瘙痒,部位不固定,皮肤外观可完全正常,也可因搔抓或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等出现红斑、表皮剥脱、溃疡、色素沉着、反应性增生等,常自行从皮肤上挖取上皮碎片或皮屑、毛发,放在准备好的容器如薄纸、火柴盒中等送到医院检查,经检查排除寄生虫感染后,仍坚信自己有寄生虫感染。在病史收集中可发现患者多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慎、精神紧张的人格特征。
诊断依据
1.患者可自觉皮肤有虫爬感或虫咬感、瘙痒等,无皮肤原发损害,可因搔抓等出现红斑、表皮剥脱等。药物滥用等病史有助于提示诊断。
2.应注意行寄生虫检测排除真性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检测包括粪便寄生虫检测、血液涂片检查、痰液涂片检查、寄生虫抗原和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活组织检查等。
3.可根据情况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测,B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除外器质性病变后,结合患者病史等评估确定患者妄想的原因,可根据《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处理皮肤损害,并可选择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进一步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可选择抗生素软膏等外用药物处理皮肤损害。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心理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如通过耐心听取患者诉述,认真查看患者检查结果等增进患者信任,逐渐引导患者认识此病本质。
预后情况
经治疗症状可有好转。
护理
日常护理
1.注意皮肤卫生,选择柔软、无刺激性的衣物,减少皮肤刺激,避免继发感染。
2.亲友应予以尊重、理解,帮助患者治疗,予以耐心疏导,不可辱骂、诋毁患者。
3.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4.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