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痣
概述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色素痣
皮损为平整,不凸出皮肤的棕色至黑色斑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等有关
一般无须治疗,如有美容需要或恶变倾向,可采取手术治疗
定义
交界痣是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位置的色素痣,是色素痣的一种类型。
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或黑痣,是皮肤黑素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
根据发生时间,色素痣分为先天性色素痣及获得性色素痣。
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时即可存在,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多为小型(直径<1厘米)或中型(直径>1厘米),孤立存在,颜色从棕褐色到黑色不等,边界往往如地图样不规则形;获得性色素痣常发生于2岁以后,占色素痣的绝大部分。
流行病学
交界痣为色素痣的一种类型,尚无其单独的流行病学研究。
色素痣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时即有,而获得性色素痣一般会在儿童早期发生,青春期快速增加,之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男女发病无显著区别。
色素痣好发于肤色较浅者。
病因
交界痣为色素痣的一种类型,尚无其单独的研究,故致病原因、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均基于色素痣。
致病原因
色素痣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等有关。一般认为,遗传在早期起作用,随后紫外线为主的环境因素发挥作用。
遗传因素:家族中可以表现为色素痣高发,特别是在家族性黑色素瘤中更高发,但其遗传模式相当复杂。
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对曝光部位发生的色素痣有诱导作用,而化学物质刺激、搔抓或外界创伤、不规范的治疗等可能使色素痣发生损伤。应警惕,反复摩擦、外伤、紫外线或化学刺激等有可能使色素痣发生恶变。
年龄:获得性色素痣常出现于儿童早期,在20~29岁数量达到最多,此后随年龄增加新发色素痣逐渐减少。
其他:种族、肤色、发色、激素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提示,肤色或发色浅者的色素痣多于肤色或发色深者;受性激素的影响,青春期色素痣会快速增加。
诱发因素
可因日晒(如长期日晒或间断性暴晒)、系统性免疫抑制激素水平改变(如妊娠、艾迪生病)等诱发。
发病机制
普遍认为,色素痣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在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动时,由于偶然异常,黑素细胞发生局部聚集,导致色素痣。
症状
主要症状
交界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掌、足底最为常见,也可见于外生殖器。
典型交界痣皮损为不凸出皮肤表面的斑疹,直径多为数毫米到1厘米,表面光滑,一般无毛发生长。
部分皮损可稍微隆起于皮肤表面。
皮损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
其他表现
位于上下眼睑者,又称为睑裂痣或接吻痣,较为少见。
交界痣恶变时,可表现为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自觉疼痛或瘙痒。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色素性丘疹,不凸出或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建议就医。
如果皮疹的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自觉疼痛或瘙痒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或肿物?
皮疹或肿物发生的部位有哪些?单侧还是双侧?单发还是多发?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皮疹或肿物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皮疹或肿物有没有发展变化,比如变大、边缘不规则、颜色变化等?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有感染?
近期是否有创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镜
诊断
疾病诊断
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常发生于掌跖、外生殖器或躯干、四肢的棕色至黑色的斑疹。
皮肤镜检查
交界痣表现为均匀的色素网,在边缘逐渐变细。
掌跖部位交界痣以皮沟平行模式为典型特征。
病理检查
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界限清晰,对称性好,未突破基底膜。
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
相同点:均可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色素增多性皮损。
不同点:黑色素瘤皮损不对称、边界不规则、色素分布不均匀、皮损直径>6毫米。病理检查示黑素细胞发生间变或异型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深染、固缩和细胞形态大小不一。
脂溢性角化病
相同点:均可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色素增多性皮损。
不同点:脂溢性角化病特点如下。
常好发于中老年人,头面部及手背好发,随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多,初期皮损为一个或多个扁平淡褐色斑,边界清,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状,直径一般<1厘米;后期,皮损常隆起于皮肤表面,有明显色素沉着和油腻性鳞屑覆盖,受刺激后可肿胀,伴渗液、结痂、出血。
治疗
一般无须治疗。
手术治疗
若出现可疑恶变的表现,如痣的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肿胀、溃疡、糜烂、出血等,应手术切除,同时行病理检查。
位于面部有碍美观时,如患者要求治疗,可考虑手术切除。
宽度≥3毫米的色素痣,非手术治疗易导致明显的瘢痕增生,建议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般不建议非手术治疗。拒绝手术者可由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做激光治疗,并注意随访。
适用于宽度<3毫米,诊断明确的交界痣。
怀疑有恶变倾向、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的患者不建议非手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一般不需要治疗。
交界痣表现一般可长期不变,部分可发展成混合痣和皮内痣,少数可自然消退,也有极少数恶变成恶性黑色素瘤。
危害性
发生于掌跖和生殖器部位者有恶变的可能性,需要定期观察是否有变化。
若治疗不彻底,残留的痣细胞可能会复发。
发生于面部者,可能会影响美观。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无特殊饮食调摄,注意饮食均衡即可。
生活习惯
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交界痣。
避免自行处置色素痣,如用指甲、刀具刮擦色素痣或尝试用腐蚀剂去除交界痣。
注意监测色素痣的变化,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预防
交界痣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痣的损伤和癌变。
避免长时间的日晒,减少晒伤、间断性暴晒机会。
避免外伤、冻伤、化学烧伤及反复摩擦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