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性痤疮
概述
聚合性痤疮是严重的慢性炎症性痤疮,属于重度痤疮
表现为油脂溢出部位的相互连接的结节、囊肿、窦道、瘢痕,感染时有疼痛感
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皮脂分泌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皮肤炎症是主要病因
使用口服药物为主,结合外用药、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定义
聚合性痤疮是一种慢性、严重的寻常痤疮,以结节、囊肿、脓肿和窦道为特征。
常发生在面颈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炎症性结节、囊肿,容易合并感染,感染时有疼痛。
寻常痤疮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可分为 3度、4级,即: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聚合性痤疮愈后可能留下痤疮瘢痕,胸背部聚合性痤疮可能形成瘢痕疙瘩,影响患者美观。
发病情况
目前关于聚合性痤疮尚缺乏权威流行病学数据,关于痤疮的发病情况如下。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寻常痤疮的全球患病率约为9.4%。
随着青春期性激素产生增加、皮脂腺发育,痤疮的患病率开始升高,成年期大多逐渐缓解,也有患者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或在成年期初发痤疮。
有研究认为亚洲人和非洲人更容易发生重度痤疮。
病因
致病原因
聚合性痤疮的确切病因不完全清楚,是一种重度结节性寻常痤疮,与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一致性。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介导。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皮脂分泌成分和组成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皮肤炎症是主要病因。
持续存在的炎性丘疹、脓疱,没有及时治疗,或由于不良护理习惯,或发生感染,可能发展为囊肿和结节,囊肿、结节聚合则容易形成聚合性痤疮。
季节、气候变化、精神压力、吸烟、喝酒等因素可能会加重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好发部位:面颈部、头部、胸背部。
皮损特点:聚合性痤疮以散发的红色结节、囊肿、脓肿和窦道为特征。多个炎症性结节或囊肿可持续存在、相互融合,聚合形成更大的炎症性皮损。
伴随症状:聚合性痤疮容易合并感染,感染时有疼痛。
聚合性痤疮可能留下痤疮瘢痕,胸背部聚合性痤疮可能形成瘢痕疙瘩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面颈部、头部、胸背部反复出现、持续存在红色结节、囊肿、脓肿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拍摄皮损严重时的照片,照片要清晰,可在阳光下,或明亮的室内白光下拍摄。
如果面部、颈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红色结节?什么时候开始变严重,出现囊肿、窦道等?
身上哪些地方有?数量有多少?
有没有疼痛?是否影响日常生活?是否影响睡眠?
是否有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比如季节、气候变化,精神压力,月经周期,吸烟,喝酒等因素是否会加重?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睡眠情况怎么样?
是否吸烟,每天多少支?是否饮酒,每天多少量?
是否有挤压痘痘的习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类(口服):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罗红霉素
维A酸类(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等
其他口服药:泼尼松、甲泼尼龙
抗生素类(外用):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
维A酸类(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等
其他外用药: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壬二酸等
诊断
诊断依据
聚合性痤疮的诊断主要依据皮损特点,同时还要结合病史资料诊断。
病史
可能有痤疮家族史。
可能有近期精神压力大,吸烟、饮酒的情况。
临床表现
面颈部、头部、胸背部多发的粉刺、丘疹、结节、脓肿、囊肿及破溃流脓的瘘管,多个炎症性结节或囊肿相互融合,形成聚合性皮损。
聚合性皮损愈合后,可形成显著的瘢痕或瘢痕疙瘩
鉴别诊断
瘢痕疙瘩
聚合性痤疮也可能发展为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属于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常继发于皮肤外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通常伴有痛痒。
暴发性痤疮
暴发性痤疮是一种以结节、易碎斑块、糜烂和溃疡为特征的急性疾病,可伴有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聚合性痤疮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控制症状,改善美观,防止皮损进一步加重。
治疗原则:聚合性痤疮以口服药治疗为主,可辅以外用药治疗、物理和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服药治疗
维A酸类
口服维A酸类,如异维A酸软胶囊、维胺脂,是聚合性痤疮的一线治疗药。
需要在用餐时服用,以增加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不少于16周。一般3~4周起效,在皮损控制后可以适当减少剂量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间。
口服维A酸类不良反应常见,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干燥,建议加强保湿。
血脂异常肝病患者应慎用,必要时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脂。
口服抗生素
可选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罗红霉素等,是聚合性痤疮的一线治疗药。
治疗2~3周后无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治疗;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但疗程通常不超过8周。
口服糖皮质激素
口服泼尼松等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起肥胖、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外用药治疗
外用药用于聚合性痤疮的辅助治疗。
抗生素类可选用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不推荐单独或长期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外用维A酸类或者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外用维A酸类可选用阿达帕林凝胶等,建议睡前在痤疮皮损处应用;药物使用部位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往往可逐渐耐受,刺激反应严重者建议停药。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使用。
不同浓度与剂型的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硫磺和水杨酸等药物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抗炎或者轻微剥脱作用,可作为外用药物治疗的备选。
物理治疗
光动力疗法、红蓝光照射可作为重度痤疮在系统药物治疗失败或患者不耐受情况下的替代选择方法。
各种波长的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有一定改善。
中医治疗
聚合性痤疮可根据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治疗。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疗效。
预后
治愈情况
聚合性痤疮不能自愈,而且难以完全治愈,通常会留下聚合性的痤疮瘢痕。早期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瘢痕形成、改善美观。
危害性
聚合性痤疮表现为相互连接的囊肿、结节、窦道,影响美观。而且继发感染时,会有明显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可能会形成瘢痕,少数患者可能形成瘢痕疙瘩,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均衡膳食,限制高糖和油腻饮食的摄入,适当控制体重。
生活管理: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均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痤疮发生。
心理调节: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需配合心理疏导。
科学护肤:痤疮患者皮肤常伴有皮脂溢出,皮肤清洁可选用控油保湿清洁剂洁面,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微生物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度清洗,忌挤压和搔抓。清洁后配合使用保湿剂。
随诊复查
聚合性痤疮呈慢性过程,患者在治疗中需要定期复诊,根据治疗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及护肤方案,减少后遗症发生。
预防
痤疮是一种常见病,但不当的护理可能加重痤疮进展。平时注意以下行为,可以帮助预防聚合性痤疮的发生或加重。
痤疮粉刺、结节形成后,忌挤压和搔抓,防止感染,也防止瘢痕形成。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等。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如果出现失眠等情况,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