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
概述
牛痘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传染病,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该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染给人类,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患者皮肤上出现丘疹,这些丘疹慢慢发展成水疱、脓疱,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而该病毒可在牛、猫以及田鼠等身上找到。人类患病的个案极少,潜伏期为9~10日,但对患有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来说,感染牛痘病毒足以致命。牛痘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牛产生轻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若感染该病毒,只会产生轻微不适,并产生抗牛痘病毒的抵抗力。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病因
1.感染因素
牛痘病毒(cowpox virus)所致,它与痘病毒相似,在鸡胚囊膜上培养时,能产生出血性损害。与种痘相似。表皮慢性坏死,有较多出血,表皮下细胞可见胞质内较大的包涵体。
2.职业因素
本疾病是由于牛感染天花病毒后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染给人,所以本病患者群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
症状
1.症状
潜伏期2~14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寒战、呕吐、便稀等症状,神志清楚,偶发性谵妄、惊厥及衰竭表现。经2~4天皮疹出全,皮疹为离心性分布,头面部、四肢近端较多,躯干较少,最初为暗红色丘疹,经2~3天丘疹期,渐为水疱状即为痘疱,周围红晕,至5~8天疱疹灌浆,渐成脓疱,有痛感,周围红晕加深,此时温度再度升高,称"化脓热",至10~14天,体温渐降,脓痂渐干缩或破裂结痂,终成痂盖,再经2~4周痂盖自然脱落,有痒感,并留下疱痕,称"麻点"。
2.体征
在接触部位出现原发性损害。初起为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和脓疱,疱中央呈脐凹,周围有红晕及水肿。多发于手指、前臂及面部。可发热,伴局部淋巴结炎淋巴管炎。4~6周可自愈。
检查
病理改变:与种痘反应相似,表皮细胞内、细胞间水肿,棘细胞气球样变性,但表皮坏死较慢有较多的出血,表皮基底细胞肥大增生,在表皮下部细胞可见胞质内包涵体,天花及种痘的Guarnieri包涵体要大。
诊断
根据接触牛的病史及典型皮疹可以诊断,通过病毒培养可确诊。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需与挤奶员结节、羊痘、原发性皮肤结核、异物肉芽肿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重点和挤奶员结节相鉴别,后者属于副牛痘病毒感染,皮损为光滑、棕红色、半球形的结节,无脐凹,多为单发。
并发症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10~15天左右可以自行愈合。其并发症主要是针对皮肤损伤造成的完整性破坏,伤口暴露,可形成浅表溃疡,且伴有明显的瘙痒。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重视。
治疗
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可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或干扰素
牛痘怎么传染
牛痘与天花、猴痘、水痘都同属正痘病毒科、双链DNA病毒,均可通过接触传播。
牛痘是由牛痘病毒诱发的一类疾病,通常情况下在牛类之间传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感染人类。通常情况下人类在接触感染牛痘病毒后的牛后可感染,例如挤牛奶、屠宰牛,因此在挤奶员、屠宰场等工作的人群中多发。
感染牛痘病毒以后一般会出现皮疹、头痛、四肢酸痛、烦躁、呕吐、咽痛、寒战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表现。但是与天花不同的是其致死率和致畸率较低,只要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一般均可自愈。
由于现代奶工艺和屠宰技术的革新,现阶段的牛痘的发病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遇见牛痘在人群中传播。
预后
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抓挠皮肤。4~6周可自愈。
预防
由于现代牛奶取奶工艺的改革,通常由机械化完全替代人工操作,故目前发生本病的病例逐渐减少,本病常发生于挤奶或屠宰场的工人。也可由假牛痘病毒感染所致。故应进行牛痘疫苗的免疫,以减少本病的感染机会。对于有可疑被牛痘病毒污染的奶牛,挤奶时应佩戴手套,减少感染概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