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
概述
皮肤血管炎(cutaneous vasculitis)是一类有皮肤表现的血管炎的总称,指以血管壁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多种皮肤损害的疾病。损害可以是原发的皮肤损伤、系统性血管炎,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外在皮肤表现。其所累及的小血管的病变,主要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小静脉。
病因
多数病因不明,可能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原直接作用,或药物(抗生素、抗惊厥药、避孕药等)激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可以是免疫性反应,也可能激发非免疫性反应。某些肿瘤也可引起皮肤血管炎。
症状
丘疹、紫癜、风团、小水疱、多形性红斑、小结节,以红斑和结节较常见,病程多为慢性,可迁延达数年。
全身性症状因发病缓急而不同,一般感觉困倦不适或食欲不振。少数病例下午低热,劳累后热度升高;或在结节发作前后几天内高热。少数患者午后畏寒甚至寒战,继以发热,午夜出汗退热,次晨如常。无持续高热病例。在损害发作期下肢酸软无力,肌肉胀痛。若损害数目较多,小腿下部可出现轻度水肿。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膝关节多见,一般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检查
一般需要进行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血沉、免疫球蛋白、C3和C4、CH50、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蛋白电泳、纤维蛋白原测定和HBsHg检查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X射线的确诊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特点,参照检查结果,一般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 过敏性紫癜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生在下肢以淤斑、淤点为最多见的皮损,可伴关节痛。血小板计数正常,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时偶见消化道出血症状。
2.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青年女性多见,四肢关节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坏死性坚实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有结核病的组织表现。
3.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多在下肢,有沿小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明显及明显的压痛,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小动脉炎及小动脉坏死。
4. 感染
许多不同病原感染均可引起血管炎样表现,包括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耶尔森病、分枝杆菌、假单胞菌等)、真菌、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以及病毒感染(如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HIV病毒等),根据各自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大多容易鉴别。
5. 其他
还应与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及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治疗
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钙剂芦丁等增加血管致密度的药物。有瘙痒症状可口服抗组胺的药物,也可服用活血化淤类中药。局部对症处理。
皮肤血管炎的恢复办法是什么
皮肤血管炎恢复办法首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氨苯砜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1.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系统累及或有皮肤溃疡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泼尼松龙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改善皮损,控制皮疹发展。
2.氨苯砜片:可稳定溶酶体膜,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伴有严重系统累及,或糖皮质激素、氨苯砜片等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片、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可抑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
皮肤血管炎患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改善预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