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荨麻疹
概述
皮肤暴露于日光后出现的瘙痒、红斑、风团等皮损
由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或人造光源引起
以祛除病因和抗过敏、对症治疗为主
本病经过治疗可使皮损恢复,但易于复发
定义
日光性荨麻疹是指皮肤暴露于日光照射数分钟后,在暴露部位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的疾病,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日光透过玻璃照射后发病。风团是一种局限的、圆顶隆起的水肿性皮肤损害。
长波紫外线(UVA)和可见光线能透过较薄的衣服。对这类光线敏感者,在衣服遮盖部位也能发病。
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可将日光性荨麻疹分成两种类型。
原发性日光性荨麻疹
由皮肤Ⅰ型超敏反应介导,或由循环中日光照射导致的新抗原引起。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无害物质(如日光、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反应而伤害机体。
Ⅰ型超敏反应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由Ig-E介导。
继发性日光性荨麻疹
常发生于卟啉症患者。卟啉症是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缺乏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发病情况
日光性荨麻疹较少见,据报道,该病在全部荨麻疹中占0.4%~0.5%,占光敏性皮肤病的7%。
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多在20~40岁起病,中位年龄35岁,女性多发。
病因
致病原因
日光性荨麻疹主要是由于日光或紫外线灯、人造光源照射等引起,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
皮肤病损是由不同波长段(中波、长波)的紫外线或人造光源引起,主要诱发波长范围在300nm 到500 nm,但因人而异。
原发性日光性荨麻疹是由超敏反应引起,继发性日光荨麻疹多继发于卟啉症患者。
至今为止,所报道的均为散发病例,还没有发现家族聚集现象。
症状
主要症状
累及部位
日光性荨麻疹主要累及部位为上胸部、上臂及前臂等容易暴露的部位,而面部、手等经常曝光部位很少累及。
对紫外线高度敏感者在穿薄衣服时,甚至隔着玻璃晒太阳也可泛发全身。
局部皮损特点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瘙痒、红斑和风团。
风团发生后,约经1~2小时或数小时,皮损逐渐消退。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可有怕冷、疲劳、晕厥、自觉腹中绞痛等全身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皮肤被日光照射后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后,应到皮肤科就诊。
急诊科
有全身症状者尤其是有头晕者,更应该尽快就诊;严重时,应该呼叫救护车。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涂抹护肤品或外用药品。
就医前穿宽松、易于穿脱的衣裤,以便接受检查。
就医前应做好防晒、防护后再出门。
就医时要尽量详细、准确描述病史、症状、用药等。
可以用手机拍照记录皮损的变化,在就医时供医师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损部位是否有红斑?是否有隆起的水肿样风团?
皮损部位是否有瘙痒症状?
是否有畏寒、疲劳、晕厥、痉挛性腹痛等全身症状?
病史清单
出现症状前是否晒了太阳或接触了紫外线?
日晒多久之后出现的症状?
以前有无发生过类似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光激发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止痒剂: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
解痉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诊断
日光性荨麻疹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光激发试验结果。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日光照射或紫外线暴露史。
临床表现
皮肤接触日光数分钟后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畏寒、疲劳、晕厥、痉挛性腹痛等全身症状。
光激发试验
目的:通过光激发试验明确诊断。
方法:通过对非曝光部位(如臀部)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可见光照射,检测是否出现皮损,出现皮损者可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检查时穿宽松衣裤,易于穿脱;照射时保持体位不动,如俯卧位有困难应及时告知医生。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皮肤受到日光照射,数分钟后出现红斑、风团,伴有瘙痒,或同时出现畏寒、疲劳、晕厥、痉挛性腹痛等症状,通过光激发试验可诱发皮损后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多形性日光疹
相似点:好发于暴露部位,有红斑等临床表现。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相似点:有风团的临床表现。
其他类型的荨麻疹
相似点:有红斑、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热性荨麻疹是在皮肤受热后发生风团,风团限于热接触部位;胆碱能性荨麻疹多由运动、洗热水澡、出汗、情绪紧张等引起,风团可泛发至全身。
光敏性皮炎
相似点:皮疹主要发生在曝光部位。
不同点:药物引起的光敏性皮炎以及光接触性皮炎患者在发病前有用药史。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皮肤损害,减少复发。
治疗原则:祛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不同类型的日光性荨麻疹治疗基本一致,但目前还没有治疗指南,对药物的反应也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如下:
一般治疗
物理防护:避光是比较好的办法。患者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期间应减少外出或在阴处遮阳,或外出前15分钟涂抹防晒品或使用遮光剂,或者穿黑色的衣服,外出时戴宽沿的遮阳帽。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注意: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切勿自行服药。此外,药物的效果也因人而异。若有任何不良反应或其他基础疾病,建议及时咨询医师或就诊。
抗组胺药
药物作用:可缓解瘙痒、减轻局部症状。国外文献报道,部分患者需要加大剂量方有效果(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此外,这类药物对日光性荨麻疹的红斑效果不理想。
注意事项: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嗜睡、口干、视力模糊等,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驾车、从事机械操作以及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糖皮质激素
药物作用:适用于症状较重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注意事项: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代谢紊乱、减弱机体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愈合、抑制儿童生长发育、升高血压以及加重糖尿病等多种不良反应,本病一般不需长期应用。
有感染者不宜使用,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者也需要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免疫抑制剂
药物作用:对于顽固性的慢性荨麻疹,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注意事项: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使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胃肠炎等消化道症状,另外可有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应慎重使用,使用前完善相关检查。
外用止痒剂
常用药物:炉甘石洗剂、止痒液等。
药物作用:具有止痒、保护皮损的作用。
注意事项:炉甘石洗剂用前应摇匀,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有皮肤破损或渗出液时不宜使用。
解痉药
常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药物作用:适用于有腹痛的患者,可松弛肠道平滑肌,缓解腹痛。
注意事项:解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适用于症状严重者,通过血浆置换,消除“过敏原”。
奥马珠单抗:有文献报道,对常规方法无效的患者,采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经过积极治疗,基本可使皮损恢复,减少复发。
危害性
如不积极治疗,本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如不积极治疗,因皮损瘙痒而反复搔抓,可能引起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本病常复发,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可以诱发或加重该病的食物等。
日常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戒烟戒酒,尽量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运动管理
运动时注意防晒,避免在日光直射下运动。
运动时应注意避免汗液浸渍皮损部位,同时避免灰尘、砂砾等物质污染皮损部位。
皮肤护理
日常应注意防晒,外出时尽量遮挡,涂抹防晒霜。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不要抓、摸、挠,以免皮损破裂引起感染。
皮损部位不要用香皂、沐浴露等清洗;穿纯棉的内衣裤,以免化纤刺激皮肤,加重皮损。
心理支持
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但一般不影响寿命。患者应放松心情,注意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监测
日常应注意观察皮损变化,注意有无糜烂、渗出、感染等情况。
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出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随诊。
预防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尽量不在日光较强的时段(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外出。
外出时做好防晒,外出前15分钟涂抹广谱防晒剂、打遮阳伞、穿防晒衣、戴宽沿帽、手套等。
在疾病缓解期,逐步增加日光的暴露,可提高对光线的耐受性。
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