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
概述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苔藓样变皮损,上有鳞屑,伴阵发性剧烈瘙痒
病因不明,与神经精神因素、搔抓等局部刺激关系密切
中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内服抗组胺药物等
预后较好,多数可以好转甚至治愈,但可能会反复发生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
定义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分类
根据皮损范围可分为两类。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皮肤损害仅局限于一处,或在两侧对称分布。
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颈部、双肘伸侧(外侧)、腰骶部、股内侧、女阴、阴囊和肛周等易搔抓部位。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皮肤损害不局限于某一部位,分布广泛。
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广泛分布于眼睑、头皮、躯干、四肢等处,甚至可泛发于全身。
神经性皮炎的症状是什么?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背部、肘、腰骶部、外阴、阴囊、眼睑等部位。
患部的皮肤干燥,表现为由扁平丘疹融合而成的苔藓样变,皮沟皮纹加深,上多有鳞屑,多呈红色、淡红色、淡褐色等,部分可见抓痕、结痂,多伴有阵发性剧烈瘙痒。
神经性皮炎5天自愈,是真的吗?
神经性皮炎没有5天自愈的说法。
神经性皮炎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可能与抓挠等物理刺激、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等有关。其是一种复发性疾病,虽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是并非肯定5天自愈。部分患者有可能迁延反复数周甚至数月、数年。
神经性皮炎发作后要积极治疗,切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使疾病尽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性皮炎治疗偏方,是真的吗?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没有什么偏方。
神经性皮炎发病后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规治疗,不要胡乱使用偏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可采用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避免局部搔抓、情绪反应过度等不良刺激。
发病后及时正规治疗,可很快控制症状,不建议胡乱使用偏方,使病情迁延反复。
病因
致病原因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其中局部刺激、精神神经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本病。
精神神经因素
如急躁、思虑过度、紧张、抑郁、劳累、睡眠不佳等。
饮食因素
如饮酒,进食辛辣食物、鱼虾等。
局部刺激
如穿硬质衣服、毛织品引起的摩擦,局部接触化学物质或有汗水浸渍,昆虫叮咬,阳光照射,局部搔抓等。
其他因素
如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慢性病灶、感染等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症状
神经性皮炎的症状时轻时重,通常先有剧烈瘙痒,之后逐渐出现皮损。
瘙痒
主要为皮肤阵发性剧烈瘙痒。
瘙痒常在局部刺激、精神烦躁时加剧。
瘙痒在夜间更明显。
典型皮损
皮损为多数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扩大而成的皮肤苔藓样变
皮损可呈正常皮色、淡红色或淡褐色。
随病程发展,皮纹加深,表面干燥,可有少许鳞屑
皮损及其周围常见抓痕或血痂。
在搔抓或局部摩擦等刺激后,皮损加重。
并发症
由于经常搔抓可继发皮肤感染,如发生毛囊炎,可出现中心有毛发贯穿的硬结,且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发生淋巴结炎,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等。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99
神经性皮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身体各部位皮肤出现皮肤病变,并伴有强烈瘙痒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避免剧烈搔抓患处,避免引起感染,影响医生观察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病变都在哪些部位?出现多久了?
是先出现瘙痒还是先出现皮损?
瘙痒严重吗?经常搔抓吗?
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症状一般在什么时候缓解或加重?
病史清单
发病前患过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生活或工作中容易紧张或焦虑吗?
对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吗?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清洁止痒剂(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等
糖皮质激素(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抗组胺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苯那敏等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99
神经性皮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神经性皮炎一般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少数情况需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帮助确诊。
病史
近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等。
有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慢性病灶等病史。
近期饮酒、进食辛辣食物和鱼虾等。
临床表现
有夜间加剧的阵发性皮肤瘙痒。
皮肤呈苔藓样变
病理学检查
对于皮损不典型者,需要从皮损部位取一小块皮肤做病理学检查。
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慢性湿疹
相似点:都有苔藓样变、瘙痒等。
不同点:慢性湿疹无固定好发部位,急性期皮损可有过渗出、表面蜜黄色结痂等病史,且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瘙痒。血常规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原检测及斑贴试验可呈阳性。
特应性皮炎
相似点:有瘙痒、苔藓样皮损。
不同点:特应性皮炎为遗传过敏性疾病,可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病史。可见血清中IgE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相似点:有瘙痒、苔藓样皮损。
不同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于小腿伸侧和背部,皮疹更坚实,密集不融合,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扁平苔藓
相似点:都可有瘙痒、苔藓样皮损。
不同点:皮疹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典型的皮损表面有纤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皮肤外伤处可诱导出现类似皮损,有自限性。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止痒、控制皮损,防止复发。
治疗原则:避免各种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阻断“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一般治疗
避免搔抓、摩擦(如避免穿硬质衣物、搓澡等)。
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如肥皂、硫黄皂等。
避免热水烫洗皮肤。
加强皮肤保湿,避免皮肤干燥。
学会调节心理压力,避免精神紧张、避免劳累。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包括外用和内服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
是首选药,有软膏、霜剂或溶液,分为弱效、中效和强效糖皮质激素。
需要根据不同部位、苔藓样变程度选用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双上睑(眼皮)或阴囊部,宜选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掌跖部(手掌、脚掌)可用渗透作用较强或有剥脱作用的药物,如复方氟米松软膏。
皮损严重难以治愈者,还可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常用曲安奈德注射液。
糖皮质激素需要按医嘱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及用药时间过长。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常用药有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有较好的止痒作用,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用于特殊部位(如眼睑、阴囊等)。
其他药物
包括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酚软膏、辣椒素乳膏、10%黑豆馏油软膏等。
也有止痒作用。
特别提示
上述药物在应用时,如果出现灼热、红肿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洗净皮肤,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内服药物
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等,用以止痒。
严重影响睡眠者,可在睡前加用镇静安眠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多塞平
物理治疗
皮损范围较广者,可采取光疗、药浴、矿泉浴等方法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神经性皮炎可以治愈,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可以好转甚至痊愈,但可能复发。
危害性
影响美观
皮肤出现丘疹鳞屑等,看起来不美观。
扰乱正常生活
如未能及时、积极治疗,剧烈的瘙痒和皮损可严重影响心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夜间瘙痒加重,可影响睡眠和工作。
感染
用力抓挠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容易引起感染。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进食辣椒、姜蒜、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吃鱼虾等。
避免饮酒。
作息管理
日常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可睡前用温水泡脚、听催眠曲入睡、睡眠时保持室内安静。
心理支持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控制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患者心理压力大时,亲属应注意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其他
戒烟。
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皮肤干燥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保湿剂等。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选择布料柔软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剪去衣领标签。
预防
稳定情绪: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
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调整饮食:避免饮酒,进食辛辣食物、鱼虾等。
避免局部刺激:贴身衣物或床品选择宽松柔软的布料,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出门注意防晒,避免搔抓皮肤。
冬季皮肤容易干燥,可使用温和的润肤霜、保湿剂等保护皮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