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纹
概述
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变性引起的萎缩性皮肤条纹
皮损主要为红色、淡白色交替分布的西瓜纹样、条索状皮纹
病因包括皮肤过度牵拉、激素影响等因素
一般无须治疗。求美者可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定义
萎缩纹指真皮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皮肤过伸而出现的萎缩变化的疾病。发生于妊娠期的称妊娠纹。
流行病学
萎缩纹较常见,但其发病率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大。
体重指数(BMI)介于27~51的肥胖人群萎缩纹的发病率为43%。
妊娠纹在女性中很常见,有60%~90%的孕妇存在妊娠纹。
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型
萎缩纹分为以下2型。
红纹:红色、粉红色或紫罗兰色微隆起的条纹,出现在疾病早期。
白纹:红纹逐渐褪色成苍白色,称为白纹,出现在疾病晚期。
按病因分型
皮肤机械性过度牵拉型:其发生与体重和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儿童、孕妇、肥胖者。
激素相关型:其发生与体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多见于库欣综合征患者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群。
病因
致病原因
以下原因可导致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变性,从而导致萎缩纹的产生。
皮肤过度牵拉
青春期快速发育。
妊娠。
体重突然增加。
存在大量腹腔积液
激素影响
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糖尿病。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其他因素
特殊感染(如结核)或部分恶性肿瘤,也有可能引起萎缩纹。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基因突变可引起纤维蛋白、弹性蛋白及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减少,从而导致萎缩纹的发生。
发病机制
萎缩纹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学说:
皮肤牵拉学说
皮肤长期持续处于绷紧状态,皮下组织如脂肪和肌肉等被拉伸,局部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胶原纤维变性,弹力纤维减少、断裂,表皮萎缩
激素改变学说
体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过高,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功能及表皮活性,使成纤维细胞合成的弹力纤维和胶原蛋白减少,并分解弹力纤维蛋白,使弹力纤维变性,导致皮肤在受外力过度牵拉或伸展时,弹力纤维断裂而产生萎缩纹。
好发人群
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激素类药物的人。
迅速发育而急剧长高青少年。
过度肥胖的人。
某些内分泌疾病患者,如库欣综合征患者。
症状
萎缩纹的早期皮损为条状淡红色纹,稍隆起,陈旧者呈白色萎缩纹。各型皮损稍有不同,具体如下。
典型症状
皮肤机械性过度牵拉型
颜色:初为红色、粉红色或紫罗兰色微隆起的条纹;半年至两年后,逐渐褪色成苍白色,表皮轻微凹陷。
形态:长达数厘米,边界清楚,往往由身体的中央向外呈平行状或放射状。
质地:触之柔软,带有光泽,表面平滑。
好发部位:男性大多出现在大腿内侧及腰部,女性则主要发生在下腹、大腿内侧、臀、乳房等处。
其他特点:妊娠纹大多在妊娠24周左右开始出现,在肤色深、孕前体重指数越高、年龄小、初次妊娠的孕妇中更常见。
激素相关型
与其他类型萎缩纹相比,皮纹更为显著、粗大,且分布更为广泛,可累及面部及其他部位。
伴随症状
一般同时出现多条萎缩纹,不痛不痒,也无其他任何不适,对健康无影响。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发现腹部或臀部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灰白色条索状西瓜皮纹路样萎缩性皮纹,建议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穿宽松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建议携带之前的皮肤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拍照,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病变首先出现在哪些部位?
皮肤病变发生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是否在初次妊娠时出现?
近期体重有明显变化吗?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类(外用):地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复方氟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类(口服、注射等):泼尼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可能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病史:
近期体重变化较大。
初次妊娠。
库欣综合征病史。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
临床表现
医生通过观察皮损的部位、形状、颜色、分布规律等情况,可初步诊断。
腰腹部或大腿内侧等皮肤有红色、淡白色交替分布的西瓜纹样条索状皮纹。
红色条纹状的萎缩纹,在伍德灯下呈条纹状蓝黑色,境界清晰。
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检查过皮损情况后,可能会做皮肤病理学检查,需要从皮损处取一小块做检查,明确诊断。打麻药时可能会有一点疼,但可以忍受。
病理结果:可见萎缩纹处表皮萎缩,真皮变薄、胶原纤维变性并分离,网状层弹力纤维稀少,卷曲或呈块状。
鉴别诊断
医生根据发病时间、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一般无须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少数随时间推移颜色变浅,但多数会持续存在。
治疗方法:萎缩纹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无须治疗。影响美容者可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注意事项:接受治疗前,要去正规的经过认证的可开展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瘦肉、坚果等。少吃高脂食物。
肥胖人士,要制定减肥计划。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常用药物
维甲酸:可改善早期萎缩纹外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暂时性红斑、鳞屑、瘙痒或烧灼感,程度多轻且可通过保湿剂改善。
化学剥脱剂:常用三氯乙酸乙醇酸,可改善萎缩纹外观。不良反应为色素沉着
富血小板血浆:皮内注射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和蛋白质的血浆浓缩液,通过刺激细胞外基质诱导新胶原蛋白合成来增强皮肤弹性,从而发挥作用。
注意事项
以上所有药物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用药物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使用外用药物时,应轻轻涂抹在患处,避免用力过度。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禁用维甲酸。
涂药后用药部位有灼烧感、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物理治疗
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
点阵激光:可刺激胶原增生,有助于消除晚期白纹。
脉冲染料激光:主要用于治疗早期红纹,不良反应少。对于晚期白纹几乎无效。
308nm准分子激光紫外线治疗:可增加局部黑色素,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白纹,但改善仅为暂时性,疗效经过2~3个月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射频治疗
可以将能量作用于真皮层的水和胶原,通过产生热能,刺激真皮胶原纤维再生重塑。经多次治疗,可使萎缩纹淡化缩小。
强脉冲光治疗
可诱导胶原合成,促进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重塑。
机械剥脱术治疗
微晶磨皮术:利用微小的氧化铝晶体摩擦表皮,启动表皮再生,刺激真皮成分的重构,多与外用化学剥脱剂合用,有助于淡化萎缩纹。
微针疗法
属于微创疗法。通过增加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来刺激皮肤伤口的愈合从而改善萎缩纹。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水肿、轻微疼痛等,多可在短时间内自愈,也可以使用冰敷缓解。
如果激光能量过高、治疗过于频繁,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
注意事项
治疗前要剃净毛发,并清洁局部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
治疗时按照医生指导调整姿势,随时进行沟通。
治疗后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延展阅读
宣称可以预防或减轻萎缩纹的产品,如各种乳液或者护肤霜等,其成分多是一些可可脂、维生素E、橄榄油、积雪草提取物或其他植物提取物等。
一项2014年的研究纳入了评价外用产品缓解萎缩纹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测试的产品包括积雪草提取物、杏仁油、透明质酸、可可油、橄榄油或维生素E等的制品。研究结果显示,尚无可靠证据证实这些制品有预防或减轻萎缩纹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更严格、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预后
治愈情况
萎缩纹无法自愈,可能长时间不消退,部分可时间推移逐渐淡化。
积极治疗可以减轻早期的皮肤损害,但很难明显改善已经成熟的萎缩纹。一般不需要复查。
危害性
萎缩纹对健康的危害不大,主要是会影响皮肤美观。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正常饮食即可,萎缩纹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瘦肉、玉米等。
注意荤素搭配,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避免肥胖。
皮肤护理
物理治疗后皮肤会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红肿或组织液渗出。可以通过局部冷敷缓解,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治疗期间做好皮肤保湿工作,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肤产品。
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等药物。
预防
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饮食和适当运动,以免体重增加太快。
在易产生萎缩纹的部位涂抹保湿乳液等,保持皮肤的水分;淋浴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
使用腹带:孕妇正确使用腹带,可以避免由于腹部下垂造成皮肤弹性纤维断裂。
一般在怀孕5个月开始使用,不要包得太紧,晚上睡觉时应脱掉。
顺产产妇,产后不要长期使用腹带,可以多做一些运动。
如果是剖宫产,可以在术后7天内用腹带包裹腹部,促进伤口愈合;腹部拆线后则不宜长期时用腹带。
肥胖人士,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订减肥食谱和运动计划,并严格执行,减轻体重。
保证均衡、营养的膳食,避免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
如有库欣综合征、结核、肿瘤等原发疾病,应积极遵医嘱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