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扁豆碱
概述
药物介绍
毒扁豆碱是一种抗胆碱酯酶药,药理类似毛果芸香碱,但毒性较强。
制剂规格
毒扁豆碱有多种制剂和规格。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毒扁豆碱滴眼液:0.5%。
毒扁豆碱眼膏:0.25%;0.5%。
毒扁豆碱注射液:0.5毫克/1毫升;1毫克/1毫升;2毫克/2毫升。
功效作用
用途
毒扁豆碱主要用于:
逆转抗胆碱能药物所致的中枢中毒性作用。
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毒扁豆碱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用药。
滴眼液(0.5%):每天2~3次,每次1~2滴。
眼膏(0.25%、0.5%):晚上临睡前点眼,涂于眼睑内,一般白天用毛果芸香碱,晚上用本品。或遵医嘱。
注射剂:成人:用于催醒,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0.5~2毫克;拮抗东莨菪碱中毒,静脉注射3~4毫克,如15分钟后效果不够满意,可重复注射1.5~2毫克,但当出现下列任何一个症状时,即脉搏﹤60次/分钟、心律失常或面部肌肉抽搐,应做对症处理,不再追加。
小孩和老人如何使用毒扁豆碱?
老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用药。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毒扁豆碱过敏的患者禁用。
患者有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哮喘、糖尿病、坏疽、心绞痛、癫痫,正在使用胆碱酯酶或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及活动的眼色素层炎症,或者虹膜或睫状体患有任何炎症的均需要禁止使用。
葡萄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支气管阻塞等患者禁用。
本品如变红色或发生沉淀后,不宜再用。
谨慎用药
患者有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动过缓和腹泻的应谨慎使用。
消化道溃疡、急性心衰、低血压、帕金森病等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如需使用,暂停哺乳。
毒扁豆碱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毒扁豆碱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毒扁豆碱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毒扁豆碱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长期使用本品眼膏可使眼睑边缘脱色。
恶心、呕吐、腹泻、尿失禁。
瞳孔缩小。
呼吸困难。
癫痫发作。
心动过缓。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患者在睫状肌收缩的情况下,前房角变浅,有可能加重闭角型青光眼症状,本品应同渗透降压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
瞳孔缩小常引起暗适应困难,应避免夜间开车或从事照明不好的工作。
定期检查眼压。如出现视力改变,需查视力、视野、眼压描记及房角等,根据病情变化改变用药及治疗方案。
毒扁豆碱可增加尿道平滑肌紧张度,理论上可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尤其是肾结石患者。
为避免吸收过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滴眼后需用手指压迫泪囊部1~2分钟。
意外过量服用,需及时催吐或洗胃,如过多吸收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应使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进行治疗。
拟胆碱药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等患者使用毒扁豆碱时应考虑。
其他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毒扁豆碱会出现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流涎、癫痫发作、尿失禁、呼吸困难、心动过缓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毒扁豆碱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
癫痫发作。
心动过缓。
毒扁豆碱应该如何保存?
毒扁豆碱应该放在阴凉处遮光密闭保存。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毒扁豆碱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中药等。这些药物与毒扁豆碱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合用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多黏菌素E环丙烷和卤化吸入麻醉药,可拮抗本品的药效作用。
合用奎宁、氯喹、羟氯喹、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锂及β受体拮抗药,可加重重症肌无力和降低拟交感神经药物的药效。
合用琥珀胆碱,可抑制其代谢,增强并延长其作用。
合用抗毒蕈碱药(如阿托品),可拮抗本品的毒蕈碱作用。
全身接受本品用药的患者,同时使用抗胆碱酯酶滴眼液可致中毒。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毒扁豆碱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毒扁豆碱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