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
概述
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奇痒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
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结节,伴有剧烈瘙痒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超敏反应有关
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定义
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奇痒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
分型
急性痒疹:症状消退较快,又细分为以下2种。
急性单纯性痒疹:即丘疹性荨麻疹,其发生与蚊虫叮咬等因素有关。
成人痒疹:又称暂时性或一过性痒疹,这种痒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慢性痒疹: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又细分为以下2种。
小儿痒疹:又称Hebra痒疹或早发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面多见。
症状性痒疹:是指某些疾病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非特异性痒疹样皮疹。
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的妊娠痒疹。
发生于淋巴瘤或白血病患者则称淋巴瘤性痒疹或白血病性痒疹等。
发病情况
急性单纯性痒疹:多累及儿童及青少年,易于春夏秋温暖季节发病。
成人痒疹:见于中青年,以30岁以上女性多见。
小儿痒疹:多发于3岁以前的儿童,特别是1岁左右。
结节性痒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累及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2岁,女性多见。
妊娠痒疹:常发生在第二次妊娠的妇女。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超敏反应有关,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神经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
遗传。
蚊虫叮咬。
食物或药物过敏。
感染。
胃肠道功能紊乱。
内分泌障碍。
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痒疹
急性单纯性痒疹
皮损特点: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1~2厘米,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水疱,多群集或呈条状分布,很少融合,因瘙痒而反复搔抓可继发感染。
好发部位:好发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位。
病程:红斑和水疱可在短期内消退,丘疹消退慢,1~2周后逐渐消退,可反复发生。
成人痒疹
皮损特点:基本皮损为小米至绿豆大小、淡红或肤色、多发性坚实圆形或顶部略扁平的丘疹,散在分布,亦可聚集成簇,但不融合。
好发部位:好发于腰部及四肢伸侧,肘、膝部明显,也可累及头皮、面部、臀部。
病程:2周至3个月可自愈,但易复发。
发病前常有疲乏、头痛、失眠及胃肠功能失调等全身症状。
慢性痒疹
小儿痒疹
常发生于急性单纯性痒疹或荨麻疹之后。
皮损特点:基本皮损为绿豆大小风团样丘疹,继而转变为肤色或淡红色质硬丘疹,称为痒疹小结节,多散在分布,亦可聚集成簇。
好发部位:好发于四肢伸侧。
病程: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慢性迁延。大部分青春期始逐渐痊愈,亦有少数至成人时期仍迁延不愈。
结节性痒疹
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水肿性红色坚实丘疹,很快呈黄豆或更大的半球状结节,顶部角化明显,可呈疣状增生,暗褐色,常散在分布,数个到上百个,偶见密集成群,触之有坚实感。
好发部位: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面多见。
病程:较长,可迁延多年不愈。
妊娠痒疹
好发部位:主要出现于躯干上方及四肢近端,其次为腹部及臀部,在妊娠末期也常见于妊娠纹处,产后甚至扩展到全身。
病程:常发生于妊娠的第3~4个月或最后2个月,在产后3周左右逐渐消退,不会影响胎儿。
其他症状
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夜间睡眠时可能加重,影响睡眠。
并发症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在四肢伸侧等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丘疹、小水疱、结节、糜烂,伴有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拍照保存既往皮肤病变形态,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病变发现多长时间了?
出现的具体的部位是哪里?
皮肤病变是否有变化?什么情况下出现症状缓解或加重?
病史清单
近期家人是否也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史?
是否处于妊娠期?
是否曾去过树林,公园等蚊虫较多的地方?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血清总IgE
皮肤镜
局部皮肤分泌物涂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清凉止痒药:薄荷脑、25%甘油溶液等
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蚊虫叮咬史、过敏史或感染病史等。
临床表现
医生通过观察皮损的部位、形状、颜色、分布规律等情况,可初步诊断。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结节,伴有剧烈瘙痒。
医生还常使用皮肤镜来观察皮肤病变的情况。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该检查属于无创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困难时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帮助寻找可疑病因疾病,例如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检查过皮损情况后,可能会做皮肤病理检查,需要从皮损处或边缘有部取一小块做检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痒疹的鉴别诊断
水痘
相似点:皮肤出现红斑、丘疹。
不同点:水痘皮疹泛发对称,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散在于头皮、面部、 躯干、四肢等处,可有轻度或中度发热等全身症状。
慢性湿疹
相似点:皮肤丘疹,伴瘙痒。
不同点:慢性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对称,伴有渗出倾向,在短期内可以消失或复发。
疥疮
相似点:皮肤丘疹,伴瘙痒。
不同点:疥疮患者有接触感染病史,皮损为丘疹及丘疱疹,多分布于皮肤细嫩部位,如指间隙、 腕屈侧、下腹部及会阴部位,找出疥虫即可确诊。
慢性痒疹的鉴别诊断
疣状扁平苔藓
相似点:皮肤结节,伴瘙痒。
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
相似点:皮肤丘疹、结节,伴瘙痒。
不同点: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好发于小腿外,还可见于上臂、背后上方肩胛间。皮损呈咖啡色扁平小丘疹。皮疹分布密集可随皮纹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妊娠痒疹的鉴别诊断
多形性红斑
相似点:皮肤丘疹。
不同点:多形性红斑属自限性皮肤病,皮疹为多形性,具有靶形或虹膜状皮疹为其特征,可侵及黏膜,易于区别。
妊娠疱疹
相似点:皮肤丘疹。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根治、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原则
痒疹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比较轻微的可以不治疗,避免抓挠即可。
较重的需要外用或内服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要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等。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外用药物
止痒剂:涂抹1%的薄荷醇或石炭酸乳剂可以有效减缓瘙痒。皮损无糜烂时可用,局部有破损时不宜使用。
糖皮质激素软膏
具有抗过敏、抗炎、减轻皮疹、止痒等作用。
涂药时注意将药物涂抹均匀,软膏类应适当按揉,以促进药物吸收。不宜长期(一般不超过2周)、大面积(使用面积一般不要超过体表面积的25%)使用,以免增加激素不良反应的风险。
其他外用药物:如1%吡美莫司、0.1%他克莫司等。
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
不良反应:嗜睡、头痛、口干、疲乏和恶心。
驾驶、高空作业、潜水等人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饮酒及经常服用安眠药者应慎用;有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低钾血症者,以及孕妇禁用。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维A酸类药物:阿维A为芳香族维A酸类药物,具有促进表皮细胞分化和增生,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
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掌握外用药物使用方法,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方式和剂量。
外用药物偶有局部刺激反应,如皮肤红斑、刺痒感、疼痛,用药期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停药,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保持皮损区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防止发生感染甚至破溃形成瘢痕。
物理治疗
常用方法
使用淀粉浴、矿泉浴,可缓解瘙痒。
结节性痒疹还可采用以下物理治疗。
紫外线治疗: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或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可以抑制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以得到缓解。
冷冻疗法:可以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对部分患者有效。
联合治疗:临床上单用一种治疗方法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故常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比单一治疗起效快,疗程也多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减少。
物理治疗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水肿、轻微疼痛和水疱等,多可在短时间内自愈。
物理治疗后注意事项
治疗后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宜疏风清热凉血,方选消风散加减。若久病不愈,肌肤失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选当归饮子。
具体中医治疗方案,需要咨询专业中医科医生。
预后
治愈情况
积极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急性单纯性痒疹可在1~2周内可能自行消退。
成人痒疹通常在2周至3个月可自愈,但有时可能复发。
慢性痒疹、结节性痒疹病程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危害性
影响日常生活:痒疹会引起剧烈瘙痒,让人难以忍受,可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增加心理负担:痒疹瘙痒难忍,尤其是慢性痒疹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辣椒、麻椒、咖啡、可乐、茶等。
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牛羊肉、海鲜类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戒酒。
皮肤管理
物理治疗后皮肤会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红肿或组织液渗出。可以通过局部冷敷缓解,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治疗期间做好皮肤保湿工作,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肤产品,停止使用所有的功能性化妆品(包括各种祛斑霜等)。
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外出可戴太阳帽或打太阳伞,外用防晒产品。
平时洗澡的水温不要太烫,不超过40℃ 为宜,次数不宜过于频繁,2~3次/周就可以,同时洗澡的时候少用肥皂、强碱性的沐浴露等洗涤剂。
心理支持
部分类型的痒疹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家属亲友也要时常安慰鼓励陪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患者也要多参加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以减少焦虑和忧郁情绪,促进康复。
生活管理
室内保持清洁、干燥。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套。
避免与宠物、家禽接触。
生活规律,不要熬夜,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方法有助于预防痒疹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床单、被褥要经常清洗、晾晒。
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尽量不去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使用防蚊贴。夏季休息时,可使用蚊帐。
避免刺激皮肤,尽量不要搔抓皮损处;洗澡的时候水温不宜太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预防过敏,有过敏体质者,应避免食用含过敏性物质的食物或药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