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毛癣
概述
纤细棒状杆菌引起的腋毛和/或阴毛的浅表感染
主要症状是腋毛或阴毛的毛干上出现黄色、黑色或红色的结节颗粒,毛干失去光泽、变脆易折断
由纤细棒状杆菌感染引起
主要注意局部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症状较重可外用抗菌药物治疗
定义
腋毛癣是纤细棒状杆菌引起的腋毛和/或阴毛的浅表感染,主要累及腋毛。
主要症状是腋毛或阴毛出现黄色、黑色或红色的结节颗粒,毛发失去光泽、变脆、易折断等。
病因
致病原因
腋毛癣是由于感染纤细棒状杆菌所致。
纤细棒状杆菌属于棒状杆菌属,是类白喉杆菌的一种,这些细菌生长在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主要侵犯毛皮质,不侵犯毛根和皮肤,不同菌株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下,而产生不同的色素,形成不同颜色的结节颗粒。
高危因素
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环境
腋毛癣的致病菌均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所以生活在气候温热季节,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患病几率较大。
卫生条件差
个人卫生较差的人,或由于清洁不到位,腋下与外阴部易滋生细菌,增加患本病的可能性。
肥胖及多汗因素
肥胖者及多汗者出汗较多,容易引起汗液浸渍,增加患本病的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毛发出现结节颗粒
腋毛或阴毛处的结节颜色多呈黄色、黑色或红色,黄色最为常见,患者患处皮肤外观正常,但常会有多汗,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夏季多见。
由于结节的颜色不同,汗液可呈黄色、黑色或红色。患者常因汗液造成皮肤或衣被染色而发现。
毛发失去光泽,易折断
由于毛发上这些结节物或坚硬,或柔软,呈鞘状包被毛干,粘连较紧,使毛发失去光泽并变脆,易于折断。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患者出现腋毛或阴毛枯燥无光泽或出现黄色、黑色及红色等结节颗粒,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着装宽松,便于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腋毛或阴毛处不适,有没有衣物被汗液染色的情况?
以上情况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容易出汗或经常运动?
平时个人卫生情况如何?洗澡时是否专门清洁腋窝或阴部?
之前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家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毛发结节细菌涂片或培养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皮肤外用药:红霉素软膏、1%福尔马林溶液、硫磺软膏等。
诊断
诊断依据
腋毛癣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病史
可能存在生活或工作环境比较湿热、个人卫生较差、肥胖、出汗多等情况。
临床表现
毛发出现结节颗粒,多呈黄色、黑色及红色。
毛发失去光泽,易折断。
病原学检查
毛发结节颗粒细菌涂片或培养
确定是否存在纤细棒状杆菌感染。
细菌涂片:将结节压碎,使用10%的氢氧化钾涂片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显示在结节内有纤细、短小的杆菌,菌丝包埋在黏性物质中,革兰染色阳性。
细菌培养:将结节用酒精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有细菌菌落生长。
皮肤镜检查
偏振光条件下,皮肤镜下可以看到毛干被黄白色蜡样团块或结节状物包绕。
鉴别诊断
阴虱病
相似点:毛发上可见结节。
不同点:阴虱病临床上可见红斑丘疹,有搔抓痕迹和血痂,患者瘙痒明显,肉眼或放大镜可见到虱卵甚至阴虱。
白毛结节病
相似点:常存在和棒状杆菌混合的感染,有时可见到细菌,毛干上形成硬的结节。
不同点:白毛结节病由毛孢子菌属中一些致病菌种引起,属于真菌性疾病,主要侵犯面部、腋窝、头发也可侵犯阴部毛发。病发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可在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与关节孢子。
治疗
治疗目的:抑制细菌生长,治愈疾病。
治疗原则: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剃除毛发,可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止汗药物。
一般治疗
剔除病变部位的腋毛或阴毛。
注意清洁卫生,每天用肥皂彻底清洗,保持干燥。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以外用药治疗为主。
常用药物如5%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可以起到抗菌作用。
止汗药如低浓度(1%)福尔马林溶液,15%三氯化铝溶液,可保持局部干燥,抑制细菌生长,适用于局部出汗较多者。
预后
治愈情况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剃除毛发,接受规范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一般可治愈。部分患者冬季可能自愈。但若危险因素持续存在,仍有复发可能。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物、勤洗澡。
切勿私自用药或停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使用,避免复发。
多汗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运动后及时洗浴。同时建议保持所处环境的凉爽,减少出汗。
患者的内衣裤、床单等应煮沸消毒,本病可能有一定传染性,避免共用贴身衣物。
预防
肥胖者建议科学控制体重,减少出汗。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多汗体质者要格外注意腋下与外阴部的卫生情况,保持皮肤干燥。
密切接触的人群,有传染的可能性,避免与腋毛癣患者共用清洁物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