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梅毒
概述
后天感染梅毒螺旋体在生殖器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的早期梅毒病变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
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
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
定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
硬下疳如不治疗,3~6周可逐渐自行愈合,但并不代表梅毒自愈,而是会继续发展加重。
发病情况
一期梅毒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相对缺乏,梅毒总体发病情况具体如下。
疾病分布
在经济发达、沿海及南方省市梅毒流行严重。
发病率
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从1994年到2004年增加了近20倍。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报告梅毒为462292例,其中一期梅毒110326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通报,在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共报告梅毒感染人数480020例,其中一期梅毒病例数量不详。
患病率
在性工作者、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中梅毒的患病率极高,可达5%~35%。
病因
致病原因
传染源
梅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中均有梅毒螺旋体存在,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约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这些患者的皮肤与黏膜损害表现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在性交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皮肤和黏膜的损伤处传给对方。
密切接触传播:接触部位皮肤粘膜的微小破损也可出现硬下疳,如乳房、口腔、肛门周围等。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出现硬下疳。
易感人群
性活跃、有多个性伴侣者发生梅毒的风险增加。
性生活无保护措施者,如未使用安全套会增加患有梅毒的风险。
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如有一方患有梅毒,另一方感染梅毒的概率会增加。
发病机制
梅毒螺旋体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助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皮疹、坏死、溃疡等病变。
早期梅毒损害浸润细胞中的炎症细胞以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在硬下疳形成时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这说明在早期感染的同时伴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量不高。这类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梅毒可以反复发生),属于是标志性抗体,可以证明感染过,并且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往往终生阳性。
症状
主要症状
硬下疳
发生时间:发生于性接触感染后2~4周。硬下疳出现的时间与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的病原体数量有关,感染的病原体数量越多,发生硬下疳越早。
发生部位:大多发生于生殖器部位。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也可发生于肛门或直肠;女性多见于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会阴或子宫颈上,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如口唇、舌、颊、咽、牙龈、上颚。
皮损特点:初起为小红点,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形成单个直径为1~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如“火山口”,基底呈肉红色,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硬化性淋巴结炎
硬下疳出现1~2周后发生硬化性淋巴结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无疼痛、触痛,自然消退常需要数个月。
并发症
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淡红斑、深红色斑疹或深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脱发,黏膜的红斑、水肿、糜烂,眼睛各部位炎症导致视力下降,颅脑各部位炎症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期梅毒:出现疾病进一步恶化的表现,一般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皮肤粘膜会出现局限的严重损害如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眼梅毒导致失明,以及骨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的各种严重表现如关节疼痛、偏瘫、胸闷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性病科
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如生殖器部位或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黏膜糜烂、溃疡,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建议及时到性病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注意不要有性生活。
注意清洗好病变部位,避免抓挠局部皮肤,以免加重损害也不利于医生观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生殖器部位是否有溃疡?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腹股沟部位肿胀、疼痛、硬结?出现多久了?
溃疡部位是否出现过脓性分泌物?是否伴有疼痛?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危性接触史,是否未正确带安全套?
是否存在多性伴,或性伴侣是否存在多性伴的情况?
对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过敏?
是否在其他医疗机构有过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镜检及核酸检查、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淋巴结穿刺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多个性伴侣,或者发生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未采取保护措施,如未使用安全套。
临床表现
患者生殖器部位或性行为中的接触部位出现红点、丘疹、溃疡,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
一个比较特异的表现为皮损部位具有软骨样硬度的隆起,一般无疼痛及瘙痒。
实验室检查
梅毒螺旋体镜检及核酸检查
检查目的:确定是否有梅毒螺旋体。
检查意义:取硬下疳损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检查可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对一期梅毒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检查目的:用于梅毒的初筛和疗效判断。
检查意义:本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感染不足6周,该试验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6周后复查;结果为阳性时,可初步诊断。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
检查目的:用于梅毒的特异性诊断,可提高一期梅毒的诊断率。
检查意义:如感染不足4周,该试验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软下疳
相似点:二者均有生殖器溃疡。
不同点:软下疳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引起,外生殖器部位出现多发疼痛性丘疹、溃疡;而一期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生殖器部位一般出现单发无疼痛的丘疹或溃疡,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
生殖器疱疹
相似点:二者均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不同点: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生殖器或肛周集簇的或散在的薄壁小水疱,继之浅表糜烂、有疼痛或灼热感;而一期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患部出现单发的、无痛性、隆起、如鼻软骨硬度的溃疡。
急性女阴溃疡
相似点:二者阴部均可有溃疡,附近淋巴结均有肿大。
不同点:急性女阴溃疡主要发生于非性接触的青年女性,患者感觉全身不适、疲乏、体温升高、白带增多、阴部灼热、瘙痒,而溃疡面积较大而深;而一期梅毒主要发生于有性接触的成年人,患者生殖器部位出现单发隆起性的无痛性溃疡,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
白塞病
相似点:二者均可在生殖器部位出现溃疡。
不同点:白塞病典型患者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溃疡疼痛明显,并伴生殖器溃疡、皮肤脓疱性血管炎、眼部损害或关节炎等;而一期梅毒的生殖器部位出现的硬性隆起无痛性溃疡,口腔黏膜也可见隆起硬性的无痛性糜烂面,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
固定性药疹
相似点:都可在生殖器出现圆形、类圆形的皮损。
不同点:一期梅毒的硬下疳无疼痛感,溃疡基底发硬如软骨感并且隆起表面象“火山口”一样;而固定性药疹的溃疡多表浅如糜烂样,有疼痛、瘙痒感,基底并不发硬。而且一期梅毒与高危性行为有关系,而固定性药疹与用药有关。
治疗
治疗目的:杀灭梅毒螺旋体,治愈疾病,避免感染扩散。
治疗原则:一期梅毒应及早、足量、规范治疗。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时治疗,避免在感染及引起他人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青霉素类
常用药物
首选药物有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有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作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吉-海反应,是指在首次使用青霉素等抗梅毒药物治疗后数小时内出现的一种身体反应,表现为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发热、怕冷,全身不舒服,头痛,肌肉和骨骼疼痛,恶心,心慌等,类似流感的症状。
吉海反应应对措施为在治疗同时,口服泼尼松,连续使用2~3天后停用,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可在无头孢曲松钠过敏史的情况下选用。
要注意头孢曲松钠与青霉素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四环素类
有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作用,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
注意事项:由于影响胎儿骨骼及牙齿发育,妊娠妇女不能使用。
预后
治愈情况
一期梅毒治疗越早,恢复的越好。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可以治愈。
治疗后需遵医嘱定期随访,少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或再次感染梅毒。
危害性
梅毒螺旋体感染超过2年后,一部分患者就会出现脑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内脏等器质性损害,虽然梅毒螺旋体被清除,但器质性损害并不能被逆转,遗留严重的各种后遗症,如失明、痴呆、双下肢软瘫等。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一期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可擅自停止治疗。
一期梅毒患者不要献血,避免与同住人共用洗漱用品及贴身衣物。
随诊复查
一期梅毒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再次感染梅毒。
一般随访2~3年,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在年末复查1次。
复查时需进行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预防
性生活时做好防护,避免多个性伴侣。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洗漱用品及内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