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下垂
概述
嘴巴两侧,上唇、下唇结合处的下垂
与口角周围肌肉薄弱、皮肤松弛下垂、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等生理、病理因素有关
突然出现的口角下垂,伴有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甚至意识不清,应立即就诊
积极寻找口角下垂原因,根据病因进行物理治疗、唇形矫正术、面神经吻合术等
定义
口角下垂是指嘴巴两侧,上下唇结合处的下垂,可为单侧或双侧,但目前并无权威的定量标准。
口角是面部重要的美学标志,参与面部表情的构成,生理性的口角下垂给人以“过于严肃”“悲苦”之感,不符合我国传统审美;而单侧、突发、快速加重的口角下垂往往是病理性的,多与面部神经、肌肉病变有关。
口角下垂通常与口周先天肌肉力量不均衡、自然衰老、疾病、外伤等因素有关。
发生机制
皮肤肌肉因素
先天性因素:在部分正常人群中,支配口角的肌群(颧大肌、提口角肌、颊肌、笑肌等)力量相对薄弱,静止状态下未能对抗来自重力及降口角肌对口角的下拉作用。
自然衰老:随着年龄增长,面部皮肤松弛,口角外侧皮肤松垂冗赘,通常伴发口角下方嘴角纹,成为口角下垂的自然延伸。
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病变可引起口周肌肉无力,引起口角下垂。
神经损伤因素
面神经核在脑干中发出面神经。面神经可支配面部表情肌,比如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颊肌及口轮匝肌。
面神经功能受损可引起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口角下垂,同侧眼睛闭合不能,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
面神经核损伤,其发出面神经功能也会受损,面神经核支配双侧面部表情肌,面神经支配单侧表情肌。
周围性面瘫表现在同一侧,面神经核以上的脑组织病变可引起中枢性面瘫(即单纯对侧口角下垂)。如病变在颅脑左侧,症状出现面部右侧;病变在颅脑右侧,症状出现面部左侧。
表现
症状特征
先天性及自然衰老
通常可表现为双侧对称下垂,但也有两侧下垂程度不一样者。
面瘫
周围性面瘫
可表现为一侧面部口角下垂,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消失,眼睛不能闭合。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孕产妇、糖尿病病人多发。也可表现为双侧口角下垂,多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其他疾病。
中枢性面瘫
也可只表现为一侧面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流涎(流口水),不能鼓腮、露齿,而无额纹变浅和眼睛不能闭合。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波及面部肌肉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一侧或双侧口角下垂。
伴随症状
周围性面瘫
可伴有伸舌偏移。
可伴有流泪减少、甚至角膜溃疡,眼睛疼痛。
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丧失。
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
可伴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
中枢性面瘫
可伴有伸舌偏移,可伴有对侧肢体偏瘫,偏盲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甚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
重症肌无力
可伴有眼睑下垂,四肢无力,抬头、屈颈、吞咽无力等。
原因
面神经,口周肌肉出现异常都可能引起口角下垂。
疾病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
先天性疾病,如梅罗综合征,Goldenhar综合征或Mobius综合征。
特发性疾病:如贝尔麻痹,即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神经麻痹。
感染性疾病:莱姆病,HIV感染等。
外伤:外伤致颞骨骨折损伤面神经。
肿瘤性疾病:如乳突肿瘤,听神经瘤,部分脑膜瘤等。
代谢性疾病出现神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病。
医源性损伤:脑部,耳部,腮腺术后损伤面神经。
中枢性因素
颅内肿瘤,如大脑半球肿瘤,脑干肿瘤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感染性疾病:脑炎等。
颅脑外伤致颅内出血等。
神经肌肉病变
重症肌无力最常见,引起面部表情肌无力,出现口角下垂。
非疾病因素
老年人出现口角外侧皮肤相对松弛,引起口角下垂。
部分正常人,支配口角的肌群力量相对薄弱,不足以对抗来自重力作用,或降口角肌对口角的下拉作用减弱。
就医
就医指征
部分先天性或自然衰老导致的口角下垂,对外观有要求者。
外伤后出现的口角下垂。
伴有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消失,眼睛不能闭合,不能鼓腮或鼓腮漏气,流口水等。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听力下降,耳鸣,意识不清等。
伴有四肢无力,眼睑无力等。
就诊科室
外伤后口角下垂建议神经外科就诊。
自然衰老口角下垂,或先天性口角下垂建议整形科就诊。
突发出现的口角下垂,并伴有头痛,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意识不清等,建议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非突发的口角下垂,伴头痛,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听力下降,耳鸣等,建议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伴有四肢无力,眼睑无力等,建议神经内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口角下垂的起病和持续时间?
眼睛能否闭紧?
是否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感觉障碍
是否有耳鸣,听力下降?
是否有面部,耳朵疼痛?
是否有四肢乏力,眼睑无力?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头部外伤?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病?
是否有过传染病,比如HIV?
是否有过头部,耳朵,腮腺手术史?
是否在怀孕期或产褥期
相关检查
查体
了解有无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能否皱眉、能否蹙额、示齿(呲牙)是否偏斜、鼓腮是否漏气等。
神经系统查体,重点关注四肢肌肉力量、感觉、肌张力、腱反射,听力等,也要关注嗅觉,视力视野,饮水呛咳等。
了解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脉率等。
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排查有无感染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监测多时间点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传染病检查排除HIV感染。
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测定、脑脊液蛋白含量测定、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等,可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颅内感染等,为诊断提供参考。
自身抗体检测可为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效价检测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面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查,神经电兴奋试验等,可判断面神经变性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对需要手术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很重要的价值。
颞骨CT:评估面神经管有无破坏,有无面神经肿瘤。
头颅CT:可用于颅脑病变的排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脑室异常等,为肿瘤等疾病提供影像依据。结合造影检查还可了解血管情况,显示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头颅MRI:对于颅脑病变更敏感,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发现微小病灶,在肿瘤诊断、分期、治疗后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腮腺超声:评估有无腮腺肿物。
听力下降者,需评估听力情况。
缓解与治疗
先天性或衰老导致的口角下垂可不予处理或进行整形治疗,病理性的口角下垂需针对病因治疗。
早期可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对于自然老化的皮肤注意防晒、护肤,避免过度清洁或大力搓拉皮肤。
周围性面瘫患者注意面部保暖,不要用冷水洗脸,避免冷风直吹。
对于有闭眼困难症状的患者,睡觉时可使用眼罩,避免患侧眼部过度干燥。
孕产妇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营养,避免感染。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
饮食建议
糖尿病患者注意控糖,高血压病患者注意低盐低脂。
适量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胡萝卜、西兰花等。
戒烟、戒酒。
专业治疗
口角下垂的原因复杂,每种疾病的治疗各异,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以及康复期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能会开具以下药物帮助患者。
周围性面瘫,可予以营养神经类药,比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等;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面瘫后面神经水肿,可予以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糖尿病患者,可予以降血糖药,比如胰岛素阿卡波糖等。
对于闭眼困难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可予以人工泪液点眼。夜间睡眠中予以红霉素眼膏涂抹眼部。
非药物治疗
对于闭眼困难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并用敷料覆盖患眼。同时患者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合适的环境湿度。
面瘫在病情平稳时,可予以中医治疗改善症状,如中药、针灸,埋线、穴位割治等对面瘫均有一定的疗效。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疾病为例:
自然衰老或先天性口角下垂
可予以手术干预,常用方法如下。
外切法:切除口周下垂皮肤。
口周填充:补充口周丢失的组织,比如脂肪填塞。
注射肉毒毒素,以拮抗降口角肌的肌肉力量。
其它:口角悬吊术等。
面瘫导致的口角下垂
对于肿瘤、外伤、部分中耳炎等原因所致的面瘫,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科干预手段,及时清除病因。
对于脑部,耳部,腮腺术后并发面瘫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谨慎选择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
中枢性面瘫: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手术切除脑肿瘤等。
重症肌无力
以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切除胸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