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概述
头面部出现红斑及油腻性鳞屑,伴瘙痒
可能与遗传、心理因素、真菌感染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有关
以药物治疗为主,尽量去除诱因,配合皮肤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皮肤清洁,正确护肤,避免皮肤刺激因素
脂溢性皮炎是什么?
定义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皮脂腺密集部位(面部、头皮、躯干上部等)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成年人和新生儿。
分类
成人型脂溢性皮炎
见于成人,头皮、面部、腋窝等皮脂分泌较多部位反复出现的红斑及油腻性鳞屑,常伴有瘙痒,常反复发作。
成人发病有遗传因素和个体易感性,常与真菌感染(主要是马拉色菌)和皮肤脂质分泌多有关。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
婴幼儿期(多为2周龄至12月龄)发病者称为婴儿型脂溢性皮炎。
常出现“摇篮帽”,也称为“乳痂”,表现为头皮油腻、灰黄色痂皮或鳞屑。
发病多与体内残存来自母体的雄激素有关,大多可在3个月内自愈。
发病情况
本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成人和婴儿,成人好发于30~60岁年龄阶段,婴儿好发于3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型脂溢性皮炎有自限性,大多在3个月内逐渐好转。
脂溢性皮炎是艾滋病的早期表现吗?
患脂溢性皮炎不一定得艾滋病,但艾滋病患者可以早期合并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艾滋病常见的皮肤表现,常在艾滋病其他症状出现之前发生,症状较重,且与艾滋病严重程度有关。如出现泛发及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应排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可能。
如果有高危性行为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脂溢性皮炎有什么症状?
脂溢性皮炎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脂分泌旺盛部位皮肤红斑、黄白色鳞屑伴瘙痒。
成人多表现为头皮红斑和头皮屑,颜面部弥漫红斑及油腻性脱屑,前胸及皮肤皱褶部位红斑及油腻性鳞屑或渗出。
婴儿多表现为头皮油腻、灰黄色的鳞屑或者痂皮(摇篮帽),面部油腻性红斑鳞屑,尿布区红斑及油腻鳞屑或渗出。
酮康唑洗发剂可以代替洗发水吗?
对于头皮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酮康唑洗发剂可以代替洗发水。
酮康唑洗发剂实际上是指酮康唑洗剂或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头部真菌性疾病,如脂溢性皮炎、头皮糠疹、花斑癣等。
酮康唑洗剂主要成分是酮康唑,用于治疗和控制脱屑、鳞屑、瘙痒等症状,但用药后可能会产生皮肤烧灼感、瘙痒或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对酮康唑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主要成分是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等,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真菌引起的感染,如头皮糠疹(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癣等疾病。用药后可能会产生烧灼感、红肿等不良反应,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脂溢性皮炎怎么治疗能断根?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可治疗,但无法根治。
脂溢性皮炎有时会自愈,尤其婴儿脂溢性皮炎,但多数成人脂溢性皮炎常伴随终生。症状时轻时重,有时消失,有时复发。多数脂溢性皮炎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皮肤护理联合药物治疗得到缓解和控制。
病因
致病原因
成人脂溢性皮炎
成人脂溢性皮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
大多数病例有遗传倾向。
真菌寄生
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可以水解皮脂,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
皮肤脂质增多
未及时正确清洁皮肤,导致停留在皮肤的脂质增多、堆积,产生炎症反应。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过度清洁、不合理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过度日晒等,造成皮肤角质层功能受损。
个体易感性
患本病者常有皮脂分泌较多的先天体质,比如皮肤、头皮爱出油。皮脂给马拉色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
婴儿脂溢性皮炎病因与成人不同。
多由于婴儿体内仍残存来自母体的雄激素,导致出生后皮脂腺活跃,皮脂溢出,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部分婴儿脂溢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有关,或者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表现。
易患因素
有以下风险因素者容易患脂溢性皮炎,或加重症状。
精神过度紧张、精神抑郁。
维生素B族缺乏。
喜食甜食、辣椒及油腻食物。
酗酒。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居住的环境干燥寒冷。
免疫功能受损,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等。
患有其他皮肤病,如痤疮、酒渣鼻银屑病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癫痫。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
症状
典型症状为头皮、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红色斑片,上面覆盖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成人型脂溢性皮炎
好发部位
头皮、颜面、胸背、腋窝、乳房下及腹股沟处皮肤。
病程
慢性病程,可反复发作。
皮疹特点
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脂溢性皮炎,表现不同。
头皮
有较多的“头皮屑”。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炎症性:又称结痂型,多见于肥胖者。
典型红斑上覆油腻性脱屑,伴轻度瘙痒。
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糜烂、渗出,散发异味。
范围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非炎症性:又称鳞屑型。
常有红斑及米糠样脱屑,梳发时有大量灰白色头皮屑掉落,可引起头发稀疏或脱落。
仅局限于头皮。
颜面部
常由头皮部蔓延而来,常累及眉弓、眼睑、鼻唇沟、(男性)胡须区域、发际线及耳后等,常伴发痤疮。
面部弥漫性红斑及油腻性脱屑。
眼睑可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发展为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
眉毛、(男性)胡须因瘙痒搔抓而稀少。
耳后皮肤糜烂(表皮脱落,露出红色湿润面)、潮红、皲裂(皮肤干燥有裂隙)。
累及外耳道时,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胸背部
好发于前胸和后背两肩胛骨之间。
常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有时轻度渗出。
邻近的斑片可融合成“地图”状。
搔抓可继发感染,甚至发展成红皮病
皮肤褶皱部位
可见于腋窝、乳房下、脐窝、腹股沟、大腿内侧等皮肤褶皱或摩擦多汗的部位。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渗出,类似体癣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
好发部位
头皮、颜面部、尿布区、躯干部等。
病程
一般发生于出生后3~4周,可在一段时间后消失,大多数亚洲人在3个月内痊愈。
皮疹特点
头皮
常见于3月龄以下婴儿,又称为“摇篮帽”或“乳痂”。
表现为头皮部一层油腻、灰黄色的结痂皮或鳞屑,无炎症表现,不红、不痛、不痒。
无任何不适症状,不影响吮吸乳汁、睡眠及身体健康。
颜面部
可见于前额、双颊、眉弓、眼睑、鼻唇沟、耳后等部位。
表现为细小的红色斑片,上面覆盖油腻性鳞屑,易结成淡黄色痂。有轻度瘙痒。
严重者可伴有糜烂、渗出。
尿布区
包括外阴、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渗出。容易被误认成“尿布皮炎”。
躯干部
可见于上胸、后背两肩胛骨间、脐周、腋窝等部位。
表现为带油腻性鳞屑的红色斑片。
常由头部脂溢性皮炎蔓延而来。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头皮屑异常增多,甚至头发、眉毛、(男性)胡须上附着鳞屑
头面部或躯干出现红斑,附着油腻性鳞屑或黄痂,甚至糜烂、渗出,可伴有瘙痒。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或者皮肤出现感染。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拍照保存既往皮肤病变形态,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诊前避免剧烈搔抓患处,避免引起继发感染,影响医生对皮损的观察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症状?皮损都在哪些部位?出现多久了?
出现症状之前有没有接触过油漆等?
病史清单
平时精神压力大吗?睡眠是否充足?
平时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吗?平时饮酒吗,多少量?
是否有其他皮肤病病史,如痤疮、玫瑰痤疮、银屑病等?
是否有其他全身性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家人有脂溢性皮炎吗?或有类似的症状吗?
对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吗?
检查清单
近1个月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真菌镜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
抗真菌制剂(外用):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
角质剥脱剂(外用):硫黄皂、水杨酸等
抗组胺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苯那敏等
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
诊断
诊断依据
一般根据观察皮疹部位及典型特点即可诊断,必要时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皮肤疾病。
病史
脂溢性皮炎家族史。
痤疮、酒渣鼻银屑病等皮肤病史。
皮肤过敏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病史。
酗酒史。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史或用药史。
临床表现
头皮、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红色斑片,上面覆盖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病理学检查
医生会取部分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皮肤病。
脂溢性皮炎的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轻度炎症。
表皮有点状角化不全,可见角栓,棘细胞层肥厚(棘细胞数目增多)及海绵形成(炎症反应使得棘细胞间液体积聚,间隙增宽,类似海绵),偶然发生水疱。
真皮内乳头下血管扩张,周围有轻度或中度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头皮部脂溢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头皮银屑病
好发人群:成人及儿童。
好发部位:全身皮肤均可发生,以头皮、躯干、四肢伸侧,尤其是肘膝关节处多见。
头皮皮疹特点:头皮有云母片状的白色鳞屑,边界清楚。
其他部位皮损:边界清晰的红斑,上覆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一层红色发亮的薄膜,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出血点。
毛发改变:头皮患处毛发束状排列,光泽正常,不脱发。
指甲损害:点状凹陷,甲板增厚。
头癣
好发人群:儿童。
好发部位:头皮。
皮疹特点:大小不等的斑片,附有白色鳞屑或黄色结痂。
毛发改变:头发枯黄,无光泽,易折断,脱发。
头皮单纯糠疹
好发人群:青壮年。
好发部位:局限于头皮。
皮疹特点:全头皮出现弥漫而均匀的干燥性或油腻性鳞屑,伴头皮瘙痒。
毛发改变:可出现脱发。
面部躯干部脂溢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玫瑰糠疹
好发人群:青壮年。
好发部位:躯干和四肢近端,通常不累及头部。
皮损常为小片椭圆形、细小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大多沿皮纹分布。
初期表现为单个皮肤斑片或斑块,即“母斑”,一段时间后陆续出现小斑片或斑块。
湿疹
好发人群:成人及婴幼儿均可发生。
好发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损特点:形态多样,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无油腻鳞屑及痂皮,瘙痒剧烈。
病程:慢性病程,常反复发作。
体癣
好发人群:自身患有手癣、足癣或甲癣者;免疫力低下者,如患糖尿病、肿瘤,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
皮损特点:常为单发,中央有自愈倾向,周边呈环形、铜钱形红斑,边界清楚。
其他疾病
如出现泛发及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应排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可能。
儿童出现脂溢性皮炎,需要排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一般以外用药为主,症状严重者医生评估后会给予全身药物治疗。治疗需要配合日常生活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一般治疗
皮肤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及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
如果眼睑有发红或脱屑症状,可以每晚用清水清洗,并用棉签拭去鳞屑
治疗期间避免化妆。
头皮护理
常用洗剂:成人可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煤焦油成分洗剂或洗发水,比如酮康唑洗剂、复方酮康唑洗剂。婴儿可外用联苯苄唑洗发剂。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成人“头皮屑”
刚开始每天洗一次,症状缓解后,每周洗2~3次。洗头时让洗剂在头皮停留5分钟以上再冲洗干净。
头皮或胡须等附着鳞屑、黄痂者,可以使用矿物油软化后再清理。
避免使用发胶、染色剂等美发产品或刺激性洗发用品。
婴儿“摇篮帽”或“头皮胎脂”
家长可以每天用温水及温和洗发水给婴儿洗头,也可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用洗剂。
洗头前,先在头皮上涂抹矿物油、橄榄油、凡士林等软化痂皮,再用柔软的牙刷等轻轻刷洗,帮助痂皮脱落。
清洗干净并擦干后,再涂上润肤油。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主要有去脂、抗炎、去屑、止痒等作用。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控制,但是均难以保持长久的治愈状态。
抗真菌制剂
咪唑类药物有较好疗效,常常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如含有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的乳霜或复方乳霜。
糖皮质激素
中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短期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婴幼儿可用弱效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在面部使用,涂抹时应注意避开眼睛、外阴等部位。
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皮肤萎缩、激素依赖性皮炎、多毛症、毛细血管扩张、继发感染、皮肤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外用免疫调节剂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
常用药包括他克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其他药物
角质剥脱剂:具有抑菌、除头屑、抗炎等作用。常用药包括硫黄皂、水杨酸等。
氧化锌:有少量渗出、糜烂的皮损部位可使用氧化锌油或糊剂外用治疗。
中成药: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肤康乳膏脂溢性皮炎散等中药制剂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果过于瘙痒难以忍受,可使用抗组胺药缓解。
营养素:补充维生素B族或锌剂,对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的疗效。
抗真菌药: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使用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
抗生素:当脂溢性皮炎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糖皮质激素:当病变范围大、炎症明显,甚至有红皮病倾向,且无禁忌证时,可短期内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用药提醒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治疗脂溢性皮炎,应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遵医嘱使用。
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预后
治愈情况
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有自愈倾向,大多数亚洲婴儿在3个月内痊愈。
成年人脂溢性皮炎则常为慢性复发性过程,通常需要长期反复医治。病情缓解后,平时也需要良好的日常护理。
危害性
日常生活
反复发作的皮疹,伴有瘙痒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影响外观和心理
发生在头皮、颜面等裸露部位的头皮屑、皮疹影响外观。
可造成头发、眉毛、(男性)胡须脱落、稀少。
成人反复发作脂溢性皮炎,容易造成心理负担。
病情加重
颜面部脂溢性皮炎可影响眼睑、外耳道等部位,继发睑缘炎、脂溢性外耳道炎
躯干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因瘙痒反复搔抓,可继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发展成红皮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少吃高脂高糖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甜点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草莓、樱桃、西红柿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等。
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
心理调节
避免情绪紧张、焦虑等情绪,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家属应给予心理和精神上支持,使其保持稳定情绪和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并持之以恒。
生活管理
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和休息,避免吸烟、饮酒等。
注意卫生,勤洗头、洗澡,保持头皮和皮肤清爽。
给婴儿剪短指甲,避免其抓挠患处。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日常穿着宽松、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注意防晒,外出时使用防晒霜及防晒衣、遮阳帽等。
病情监测
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自行停药、换药,注意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就诊。
注意监测病情发展,如迅速加重或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改善卫生状况、调节情绪压力,作息规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化妆的女性注意睡前卸妆,晚上不要带妆入睡,减少染发、烫发、使用发胶的频率。
避免过多食用高脂、高糖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散步、跳舞等,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积极治疗痤疮、银屑病酒渣鼻等皮肤病或其他基础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