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
概述
导致视网膜黄斑区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的统称
常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
由遗传、炎症、眼部疾病和眼外伤等因素引起
可采取口服药物、玻璃体腔注药、激光或手术等方法治疗
定义
黄斑病变是导致视网膜黄斑区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是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
黄斑区是视网膜感光最敏锐的部位,位于视网膜后极部,主司明视觉和色觉的视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光线进入眼内后,会在黄斑区中心凹处产生投影,形成清晰准确的物象。黄斑区病变后,中心区视力将会下降,视物变形扭曲,视野中心出现暗点。
分类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可分为干性型(又称非渗出型)和湿性型(又称渗出型)。
近视性黄斑变性。
黄斑视网膜前膜。
黄斑营养不良。
病因
致病原因
大多数黄斑病变确切的病因还未明确。一般认为黄斑病变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遗传因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营养不良,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眼部炎症性病变
黄斑囊样水肿可继发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眼部炎症。
眼外伤
眼部组织受到暴力损伤。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眼患者随年龄增长眼轴进行性变长,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可导致眼底黄斑发生病理性改变。
营养物质缺乏
饮食单一,缺乏叶黄素补充,患黄斑病变风险较高。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血管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可引起黄斑病变。
年龄因素
老年人视功能减退,黄斑发生退行性改变,患病风险加大。
糖尿病等全身性基础疾病
例如糖尿病,可能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诱发因素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常见的黄斑病变诱发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眼部,会对黄斑部造成积累性的损害。
蓝光损伤
长时间的屏幕照射,使眼底黄斑持续受蓝光照射损伤,造成黄斑病变。
症状
主要症状
中心视力下降
视野中心出现固定的黑点或黑影,视力下降。
可以看见物体的周围,却看不到物体的中心。
观察物体时,视野中心模糊发暗,看不清楚。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阅读学习、工作和生活。
视物变形
视野内物体发生变形扭曲。看到的影像与实际不同。
有一定视觉和色觉,但无法准确看到物体的真实形态。
视力减退
黄斑病变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或持续的视力减退。
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后,视力模糊,色觉减退。
黄斑病变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其他症状
包括视线变暗和视物变暗等。出现视野灰暗的状况时,患者需要借助辅助光源才能看清物体。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以下情况时,有致盲风险,建议及时就医。
视力发生明显减退;
视物变形,视物变暗,色觉出现异常;
视野中心出现黑点。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注意合理用眼,不要长时间看电子产品,避免眼疲劳。
发生眼部外伤后,保护好患处,避免二次损伤。
记录好发病过程和持续时间,避免自行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视野中心有黑点或黑影?
是否觉得看东西较以前变暗、变小,或扭曲变形?
是否有视力减退?近期加重了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是否做过眼部手术?
是否有过有眼外伤?
是否有视网膜疾病家族史?
是否患有高度近视?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视力、眼压检查
眼底检查
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营养补充剂:叶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雷珠单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眼部外伤史或手术史。
有视网膜血管病或眼部炎症病史。
有糖尿病病史。
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逐渐或显著下降,甚至失明。
观察物体时扭曲变形,色觉和光感出现异常。
视野中心出现暗点。
眼部检查
眼底检查
眼底镜检查可以检查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状况,观察眼底黄斑部的形态。
荧光素血管造影
静脉注射荧光素,检查荧光素在眼内血管血液循环时发出的荧光。
观察黄斑区荧光增强还是减弱,当黄斑病变发生时,黄斑区如发生新生血管,此时荧光增强。黄斑区出现色素沉着或出血时,荧光被遮挡、减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通过对患者眼底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色素上皮层及Bruch膜的结构有无异常,便于筛查、诊断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无创伤,非接触性,同时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准确率,可以作为临床上黄斑病变诊断的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老视的鉴别:
相似点:均会出现进行性视力缓慢减退。
与黄斑病变不同点: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体随着年龄增长的一种老年性屈光状态,无黄斑器质性病理改变。老视眼看近处模糊不清,看远处清晰。黄斑病变除视力减退外,还有中心视野缺失、视物变形等表现。
治疗
根据黄斑病变的类型、病变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恢复和维持患者的视力视觉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玻璃体腔注药、激光、手术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数患者可在3~6月内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和黄斑水肿均可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营养补充剂
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和锌等营养剂,可以帮助黄斑病变的治疗,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
维生素E具有抗凝活性,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单次摄入过多维生素C可能会发生溶血现象。
抗-VEGF药物
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首选方法。
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能抑制视网膜及黄斑部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减少新生血管出血。
常见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药物有康柏西普、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
抗-VEGF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激光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适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位于黄斑中央凹500μm以外者。
激光光凝可以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以免病变不断发展。
激光光凝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形成,治标而不治本。同时,激光稍一过量,本身又可以使脉络膜形成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静脉注射特异性光敏剂(如维替泊芬,该药物与新生血管有较高的亲和力),待药物聚集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用特定低强度激光照射该处以激活光敏剂,使新生血管凝固坏死。
光动力疗法可以选择性地消除新生血管,极少损伤视网膜黄斑区和脉络膜组织,保留患者的有用视力。
经瞳孔温热疗法
应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病变区域,使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封闭黄斑区新生血管。可应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此方法对视网膜的医源性伤害较小,减少了视力下降的可能性。但为非特异性疗法,是否有正常组织的远期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手术治疗
黄斑转位术
在黄斑区神经上皮产生不可逆损害之前,通过手术将黄斑区视网膜组织转移到非病变区域。
手术方式有视网膜黄斑转位术、巩膜缩短黄斑转位术及非切开非缩短黄斑转位术。
常见的并发症有双眼复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应用较少,手术效果还有待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劈裂的近视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的患者均可考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该手术对中心视力可以有所提高,周边视力明显提高,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术后并发症不多,常见的有出血、视网膜脱离等。
术后应密切关注眼压情况和眼部感觉,出现不适后及时就医。
预后
治愈情况
总体预后情况
早期症状较轻的黄斑病变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良好。
严重黄斑病变或病因不明的黄斑病变患者,预后效果一般较差。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各型预后情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可于数月内自愈。患者预后普遍良好,但存在复发可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晚期干性AMD患者可能有中心视力丧失的症状,若无其他眼部并发症,一般不会全盲。湿性AMD如未积极干预,视力预后普遍不佳。
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出现黄斑出血黄斑水肿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导致视网膜脱落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修复视网膜。
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眼致盲,预后效果不容乐观。
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预后效果一般较好,但若术前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术中出现视网膜损伤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都有可能影响预后,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可以使患者避免视力严重下降。
预后因素
早诊早治:在黄斑病变发生早期,症状较为轻微时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效果,延误治疗使眼部新生血管增加,加大治疗难度,预后效果一般较差。
疾病特点:不同原因导致的黄斑病变治疗方案也不同,预后效果也就不同。
患者病情:黄斑变性症状轻微者预后效果普遍良好,大多可以治愈。
患者身体素质:年轻人好发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般可以自愈,而老年患者黄斑病变自愈的可能性很低。
危害性
日常生活
黄斑病变患者常有视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使患者无法从事精细工作。
黄斑病变后患者视野出现中心黑点,使患者视野出现缺损,增加了视野盲区,使意外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
黄斑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视觉异常、视物变形,使患者自理能力有所下降。
心理健康
黄斑病变患者常出现视力异常,对患者心理状况造成打击,容易使患者处于失落、抑郁状态。
黄斑病变患者常出现色觉异常,患者处于异常色觉感受状态,情绪易产生波动。
黄斑病变病变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营养均衡,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橙子、西蓝花等。也可适量食用蓝莓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少吃腌渍食品和油炸食品。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保持正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用眼,切忌熬夜。
适当进行规律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
保持术后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外出佩戴太阳镜,避免紫外线对黄斑的损害。
心理支持
保持乐观心态。有情绪不稳定、⼼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或医务⼈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理咨询。
亲友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预防
黄斑病变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积极治疗眼部疾病。
积极治疗自身患有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避免引发并发症性的黄斑病变。
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保证用眼卫生,保证眼部的清洁。
避免眼外伤,保障眼部的正常形态功能。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熬夜,坚持锻炼。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