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黑斑
概述
黑色素在面部沉着,造成面部皮肤呈褐色或黑色的现象
常见于皮肤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疾病等
当出现持续面部长黑斑无法缓解,且影响美观时,应及时就医
给予谷胱甘肽、氢醌霜等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对因治疗是治疗关键
定义
脸上长黑斑是指黑色素在面部沉着,黑色素数量比其他部位的皮肤数量多,造成面部皮肤色泽加深,呈褐色或黑色的现象。
脸上长黑斑是不同疾病(如皮肤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服用药物(如米诺环素)、女性妊娠期、精神压力过大、紫外线照射、使用劣质化妆品、外伤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发生机制
正常状态下,皮肤的颜色主要是由皮肤各层中黑色素的数量、分布,及其对光的吸收、反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黑色素是黑素细胞产生的,机体自身调节、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黑色素细胞,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从而使产生的黑色素不能完全随角质层脱落和血液循环排出,最终沉积于面部,而形成脸上长黑斑的现象。
表现
不同人群脸上长黑斑在致病因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特征上会有不同。此外,脸上长黑斑还可伴发其他症状,如乏力、盗汗、月经失调、腹水、肝掌、蜘蛛痣、出血、瘙痒、压痛等。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疾病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发生部位
脸上长黑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鼻部、颧部、面颊为多,亦可累及前额、口周、颏部等。
症状特点
形态可为斑点状、斑片状及线状等;颜色可表现为棕色、黑色、灰色、褐色等;可平于皮肤,有时也表现为凸起。
伴随症状
伴乏力、盗汗、恶心、精神失常、月经失调、闭经、性功能减退等,可见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伴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可见于肿瘤性疾病,如恶性黑素瘤。
原因
疾病因素
脸上长黑斑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导致脸上长黑斑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与服用药物、女性妊娠期、精神压力过大、紫外线照射、使用劣质化妆品、外伤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通常需要结合脸上长黑斑的特征,如诱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原因。以下为脸上长黑斑的常见病因举例,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皮肤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脸上长黑斑的皮肤性疾病如黄褐斑、雀斑、太田痣等。
黄褐斑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颊部,呈蝴蝶形,皮损为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黄褐色或褐色斑片,日晒后色素加深,常在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常无自觉症状。
雀斑
多见于女性,皮损以鼻部及面颊居多,典型皮损为淡褐色至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斑点,散在分布,受紫外线照射影响,常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常无自觉症状。
太田痣
约50%在出生时即发病,另一发病高峰在青春期。多数单侧发病,表现为眼周、颞部、颧部、前额及鼻部的蓝灰色、灰褐色斑点或斑片,边界不清,呈网状或弥漫性,持久存在,无自愈倾向,极少发生恶变。
内分泌系统疾病
黑斑以面部尤其前额及眼眶等处暴露部位最显著,边界不清楚,日晒后颜色加深,还可伴乏力、盗汗、恶心、精神失常、月经失调、闭经、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消化系统疾病
肿瘤疾病
好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可表现为面部皮肤黑斑,或原有的黑色素细胞痣突然增大,色素加深,呈斑块或结节状增生,也可呈蕈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出血,还可伴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症状,常见于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生理变化
女性妊娠期间,面部、额部可出现棕褐色对称性色素斑,为黄褐斑;老年人也可出现面部的散在色素斑,为老年斑。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如过度紧张、焦虑),而且没有及时进行缓解,可能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黑素细胞,导致脸上长黑斑,可伴有心慌、失眠等表现。
环境因素
面部皮肤经常受到紫外线照射,破坏皮肤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黑素细胞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脸上长黑斑。此外,X线、热辐射、炭尘、煤尘、接触重金属(如银、铋、金)、接触含有矿物油及烃类化合物等,均可能导致脸上长黑斑。
生活因素
如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可导致机体维生素A、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及多种矿物质不足,导致脸上长黑斑。此外,使用劣质化妆品,也可导致脸上长黑斑。
外伤因素
面部皮肤受到外伤之后会留下伤口,伤口恢复以后会导致局部皮肤受损,形成局部黑斑。
就医
如脸上长黑斑可明确因服用药物、女性妊娠期、精神压力过大、紫外线照射、使用劣质化妆品、外伤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且除去上述因素后症状消失,一般可无需特殊处理。
如脸上长黑斑症状明显,且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往医疗机构诊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如脸上长黑斑现象严重,自查不到明显诱因,且持续存在。
伴鼻部、颧部、面颊皮损、呈斑片或斑点状、日晒后色素加深等症状。
伴乏力、盗汗、恶心、精神失常、月经失调、闭经、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伴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症状。
出现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腹痛难忍、乏力明显时。
出现面色苍白、大量出血时。
出现意识障碍、恶心、呕吐时。
就诊科室
出现脸上长黑斑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皮肤科、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出现乏力、盗汗、恶心、精神失常、月经失调、闭经、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内分泌科。
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水、肝掌、蜘蛛痣、尿色逐渐加深、消瘦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消化内科。
出现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肿瘤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脸上长黑斑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脸上长黑斑出现时有无诱因(如服用药物、处于妊娠期、精神压力过大、紫外线照射、使用劣质化妆品、外伤等)?
脸上长黑斑开始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了?可以自行消退吗?
脸上长黑斑是突然出现,还是慢慢出现加重的?
什么情况下会诱发症状出现或加重?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
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乏力、盗汗、月经失调、腹水、肝掌、蜘蛛痣、出血、瘙痒、压痛等)?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皮肤疾病(如黄褐斑、雀斑)、内分泌系统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肿瘤性疾病(如恶性黑素瘤)等?
近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与往常相比是否有明显变化?
目前正在长期服用药物吗?服用了哪些药物?是怎么服用的?
近期有没有采取过相关治疗?是否可以改善症状?
家族中是否有成员存在相同或类似的病史或症状?
相关检查
在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身体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叩诊:肺部叩诊有无叩诊音变化;腹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腹水;双侧肋脊角叩诊有无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可用于了解消化道有无感染及出血。便常规化验包括粪便中有无红、白细胞、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以及虫卵等。若潜血阳性及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出现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肝肾功能: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受损;如出现血肌酐、尿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常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内分泌激素相关检查:如血皮质醇、尿皮质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血浆ACTH等,可明确是否存在肾上腺疾病。如血皮质醇、尿皮质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减低、血浆ACTH升高,提示可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血沉、C反应蛋白:可明确是否存在有潜在的炎症或免疫疾病。如血沉或C反应蛋白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免疫疾病。
影像检查
腹部彩超:主要为明确是否存在腹腔病变。如腹部彩超提示脾脏增大、腹水,常提示可能存在肝硬化。
肾上腺MRI:主要为明确是否存在肾上腺病变,如肾上腺MRI提示肾上腺增大及钙化阴影,则提示可能肾上腺存在病变。
组织病理检查
主要为明确是否存在皮肤疾病,如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基底细胞内黑素颗粒数量增多,常提示可能存在黄褐斑;表皮基底位、棘层黑素形成活跃,黑素增加,常提示可能存在雀斑。
缓解与治疗
出现脸上长黑斑,需明确诱因。如与服用药物、女性妊娠期、精神压力过大、紫外线照射、使用劣质化妆品、外伤等相关,去除诱因后大部分可在短期内自行消退。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规律作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
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注意日常面部清洁及护理,保持面部皮肤湿润、光泽,同时可经常按摩面部皮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弹性。
饮食方面
注意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蔬果(如胡萝卜、番茄、豆腐、芒果等),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谷物(如小米、燕麦)等。
避免辛辣刺激、高盐高脂的食物(如辣椒、咸菜),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等的摄入。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尽量改善焦虑、悲观等情绪。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给予对症治疗。以下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如氢醌霜、维A酸乳膏等,对祛除面部黑斑有一定疗效。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黄褐斑
治疗目标以使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减小或消失为主。首先应寻找病因,并作相应处理,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应避免日光照射,在春夏季节外出时面部外用遮光剂。
外用药物可使用氢醌霜等,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色素产生;维A酸乳膏能够影响黑素代谢。
雀斑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若自觉影响美观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作适当处理。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以减少日晒,或外用遮光剂(如5%二氧化钛霜),加强防护。
物理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行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该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冷冻治疗可能会引起瘢痕。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以激素替代治疗及病因治疗为主。
肝硬化
以综合治疗为主,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疾病晚期主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
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对于疑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应争取早期局部广泛切除术,Ⅰ~Ⅱ期以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须行颈淋巴清扫术。此外,还可通过手术结合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