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裂孔
概述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了中断
通常无症状,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闪光感、眼前黑影、视力下降
常由外伤、视网膜变性萎缩、玻璃体后脱离及牵拉引起
随访观察,或激光封孔,必要时手术治疗
定义
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出现了中断,通常不会立即导致严重的视力问题。如果液化的玻璃体和眼内液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引起视力明显减退,严重时可致盲。
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为黄斑,如果黄斑发生裂孔,则单独称为“黄斑裂孔”。
分类
根据裂孔部位分类
周边裂孔
发生于视网膜周边部的裂孔,分为圆形和马蹄形。
周边圆形裂孔:可呈单个、多个簇状聚集或散在分布,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好发部位。
周边马蹄形裂孔:以单个裂孔为多见,主要由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起,一般裂孔较大,比圆形裂孔易于进展。
锯齿缘裂孔
裂孔发生于锯齿缘及其附近,通常表现为锯齿缘离断,多由外伤、白内障手术、高度近视等引起。
黄斑裂孔
裂孔发生于黄斑部。
如发生于高度近视患者,易引起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中间部裂孔
发生于后极部和周边部之间的视网膜裂孔称为中间部裂孔。
多继发于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和脉络膜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等。
根据有无症状分类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无临床症状的有盖的视网膜裂孔和圆形裂孔一般很少导致视网膜脱离,约5%的无症状的马蹄形裂孔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有症状视网膜裂孔:指有闪光感、眼前黑影等症状的视网膜裂孔,周围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持续存在时,容易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病因
致病原因
视网膜变性萎缩
视网膜变性萎缩多发生在视网膜周边部。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视网膜劈裂等均可形成较小的萎缩圆孔。
不伴玻璃体牵拉时可不引起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
高度近视或年龄增大可引起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
脱离的玻璃体可对其附着部位的视网膜持续或断续牵拉,形成马蹄形裂孔。
裂孔常伴有一个与牵拉玻璃体粘连的视网膜撕脱形成的翘起瓣。
外伤
部分视网膜裂孔患者是由眼外伤引起的。
如眼球钝挫伤,由于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可形成锯齿缘离断。
高危因素
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是视网膜裂孔的高危人群:
高度近视。
年龄增长。
眼外伤。
无晶体眼。
人工晶状体眼。
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手术。
症状
主要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
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闪光感(眼前有时间极短的亮光闪现)、眼前黑影飘动(感觉眼前有漂浮的黑点或黑影)。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导致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裂孔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并发玻璃体积血。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体检发现视网膜裂孔,或出现闪光感、眼前有黑影、视力突然下降,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使用滴眼液。
建议家属陪同就诊。
就医时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体检时发现存在视网膜裂孔?
是否有闪光感、眼前有黑影?如有,出现这些情况有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视力突然下降?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近视?如果有,近视多少度?
是否做过眼部相关的手术,如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是否发生过眼部外伤,如眼球钝挫伤?
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
影像检查:眼部B超检查、OCT检查、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高度近视病史。
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手术史。
眼球钝挫伤等眼部外伤史。
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不影响视力。
部分患者出现闪光感、眼前有黑点或黑影浮动。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
检查患者视力情况。
裂隙灯检查
了解瞳孔、角膜、结膜、虹膜、玻璃体等情况。
眼底镜检查
包括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三面镜眼底检查、前置镜检查等。
双目间接检眼镜亮度高,立体感强,易于发现周边病变,但易遗漏细小的裂孔、变性。
三面镜眼底检查对于玻璃体、锯齿缘等部位的细小病变容易发现。
前置镜适用于后极部病变。
眼底照相检查
快速无创检查,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用于发现明显视网膜裂孔、提示可疑视网膜变性区域,如果存在视网膜脱离,还能展示其脱离范围。
眼部B超检查
鉴别诊断
生理性飞蚊症
相似点:两者都可出现闪光感、眼前有黑点或黑影漂浮物,都可由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起。
不同点:生理飞蚊症患者的视网膜一般无明显裂孔。
治疗
治疗目的:封闭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如需要干预尽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首选治疗。利用激光热效应使裂孔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粘连封闭裂孔。
其他方式
如合并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无法行激光封孔,则应根据病情密切观察,或及时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手术等。
术后并发症
有经验的眼底病医生行激光封孔一般比较安全,并发症少见。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请参照其相应内容。
术后护理
应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过度用眼。
避免剧烈运动。
按时复诊。
预后
治愈情况
视网膜裂孔早期发现、接受适当的治疗,一般可治愈。
视网膜裂孔未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如果黄斑脱离且脱离时间较长,视力预后较差。
危害性
视网膜裂孔较小时对视力影响不大,裂孔较大或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时,可能会引起牵拉症状及玻璃体液化,致使视网膜脱落,可对视力造成明显损害,严重时可致盲。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减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视疲劳。
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
随诊复查
患者应在术后定期复查,复诊内容包括检查视力、眼压、眼底及视网膜裂孔封闭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若出现闪光感、眼前有漂浮物、眼睛胀痛、视物模糊、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预防
有高度近视病史、本身有视网膜病变存在、做过眼部手术或年龄较大时,应定期筛查眼底。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睛被碰撞。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视疲劳。
避免过多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避免熬夜,防止用眼过度。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