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
概述
淋巴结异常增大,通常直径>1cm称之为淋巴结肿大
除了直径的变大,还可以有淋巴结质地、是否有触痛、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等变化
多种疾病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当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肿大时间持续较长等,应及时就医
定义
淋巴结分布全身,正常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多不可触及,也没有压痛。如果淋巴结增大,直径>1cm,自身可触及局部包块,或者通过影像学手段(如超声、CT等)发现,称之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通常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有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性疾病。
淋巴结肿大可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前者指仅有单个区域的淋巴结受累(如,颈部或腋窝),后者指不止1个区域淋巴结受累。
发生机制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全身上下、深浅的多个位置。
当身体局部或某器官发生病变时,局部淋巴结开启防御模式,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机能旺盛、体积增大,进而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类型
根据淋巴结肿大的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表现
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因人而异。从没有任何不适,到明显的局部症状、甚至全身症状,程度不等。
症状特征
部分患者仅有可触及或影像学发现的淋巴结肿大,没有其他任何症状。
急性炎症初期,肿大的淋巴结多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有压痛、触痛,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慢性炎症的淋巴结通常较硬。淋巴结结核导致的淋巴结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偶有波动感。
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多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没有压痛。
有时,肿大的淋巴结还可导致局部压迫症状,如纵膈肿大淋巴结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大腿根巨大淋巴结可导致同侧下肢水肿。
伴随症状
通常,淋巴结肿大的伴随症状对病因有提示作用。如:
下颌淋巴结肿大,伴牙痛,多提示齿龈炎。
年轻女性颈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伴低热,可自行缓解,有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可能。
中老年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盗汗、体重下降,需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原因
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众多。通常需要结合肿大淋巴结的位置、质地、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是最常见的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如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导致的艾滋病,以及结核等细菌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弓形虫感染等寄生虫疾病。
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疾病因素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肿大持续时间长,大于2周。
淋巴结肿大造成的局部包块已明显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淋巴结逐渐增大,或短时间内快速增大。
就诊科室
出现淋巴结肿大后通常建议首诊于血液内科或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发发热,可能需就诊于感染内科。
如伴发腹痛、便血、纳差、消瘦等,可能需就诊于消化内科。
如伴发关节肿痛、皮疹、脱发等,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淋巴结肿大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一处还是多处?
淋巴结肿大持续多久了?伴有疼痛吗?
短时间内淋巴结有增大或缩小吗?
是否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情况?还有其他的伴随症状吗?
病史清单
地方性感染高发地区旅行史;是否外出旅行(出国)或到过疫区?
是否有高危行为(如高危性行为、注射毒品等)?
是否有过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病史?
家里其他成员有没有肿瘤相关病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身体检查,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非恶性病因,可进行相应检查以确定疑似诊断。
部分患者可能不需要任何检查,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等。
身体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检查,以及咽扁桃体是否有异常。
浅表淋巴结的触诊,包括肿大淋巴结的数量、位置、大小、质地、是否有触痛、是否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下表显示了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需考虑的常见原发疾病。
肿大淋巴结部位 | 感染 | 肿瘤 | 其他 |
---|---|---|---|
颈部 | 咽炎、头颈部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虫病等 | 头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淋巴瘤 | |
锁骨上 | 腹腔内肿瘤(多表现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乳腺癌、肺癌、淋巴瘤 | ||
腋窝 | 猫抓病、肢端感染、鼠疫 | 乳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 | 乳腺假体植入 |
纵膈 | 结核、真菌感染、炭疽 | 淋巴瘤、肺癌、生殖细胞肿瘤 | 结节病 |
腹膜后 | 结核 | 淋巴瘤、睾丸癌、肾癌、上消化道肿瘤 | 结节病 |
肠系膜 | 阑尾炎、胆囊炎、憩室炎 | 淋巴瘤、消化道肿瘤 | 炎症性肠病、脂膜炎 |
腹股沟 | 肢端或生殖器感染、鼠疫、性传播疾病 | 淋巴瘤、黑色素瘤、外阴肿瘤 |
辅助检查
医生在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后,会安排一系列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炎症指标等常规筛查或许可发现一些线索。
影像学方面有B超、CT、MRI、PET/CT等检查。
对于经过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淋巴结肿大患者,需要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协助诊断,部分罕见疾病甚至可能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营养均衡,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疫区疫水接触史。
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避免情绪较大波动。
专业治疗
淋巴结肿大为一症状,并非疾病,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常缺乏特效药。首先应由医生明确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长,或淋巴结逐渐增大,或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应引起注意。特别是老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淋巴结肿大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如造成相关困扰,建议及时就医。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怀疑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急性早期HIV感染患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具体方案需由感染科处理HIV感染经验丰富的医生制定。
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肿大淋巴结的变化。
恶性肿瘤的治疗
如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则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实体肿瘤,如胃肠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肺癌等,主要由专科医生评估,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营养状况较差患者,需根据病情适当提供充足的液体及营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