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障碍
概述
表现为行为情绪富于变化,过度夸张,极度渴望他人关注
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情景,一般会持续一生
心理治疗为主,必要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一般认为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治疗获得正常生活
定义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以情绪过度,行为夸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既往称之为癔症性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是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需要情爱和他人关注,可能因此给人一种虚假轻浮、装腔作势的印象。
患者情绪肤浅,且这些情绪通常会得到充分展示,但是,这些情绪很容易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会根据当前与之互动的人的情绪和影响而迅速改变,文学作品中常常称其为“变色龙”。
目前,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国内外都倾向于不使用传统的人格障碍分类,而是着眼于总体严重等级和人格功能受损的特质,因此,“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越来越少使用。
但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仍将使用这一名称。
发病情况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预估在0%~3%左右。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4.79%的成年美国人中至少患有一种人格障碍,其中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84%。
我国对人格障碍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较少,具体到表演型人格障碍则更少。
20世纪90年代的流调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1%。
表演型人格障碍常发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女性比男性常见。
病因
致病原因
一般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倾向,并在负面环境因素的不断刺激下最终发展成为人格障碍。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发现,人格障碍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人格障碍亲属的人,人格障碍患病率会高于一般人群,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双生子研究发现,先天遗传因素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可能有较大影响,遗传度在0.67。
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期创伤
部分研究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可能由童年期所经历的创伤发展而来,情绪行为夸张、寻求关注等症状,是儿童对于创伤事件或创伤环境的适应结果。
教养方式不当
部分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如放纵不管或者反复无常,父母与孩子之间未能建立较好的依恋关系,从而更容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不良的生活环境
生长环境情况复杂,内部冲突频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性格反复无常,有不当性行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错误示范,从而使孩子更容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高危因素
有人格障碍、精神心理问题或物质滥用家族史。
童年期遭受创伤。
冲突和不稳定的家庭关系。
症状
主要症状
戏剧化反应
情绪反应夸张,变化迅速,可能给人以虚伪的印象。
说话动作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热衷于新事物新体验。
对周围变化反应剧烈,经常夸大自己面对的困难,经常轻率地采取行动。
需要关注
以自我为中心,当不被人们注意时可能感到不适。
很少关心他人,识别他人情绪能力弱,对他人的批评或反对非常敏感,几乎不会自我怀疑。
过度关注外表,可能使用夸张的言语表演和着装吸引他人注意。
社交方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
容易上当受骗,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经常高估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难以维持人际关系,浮夸的言行举止可能会让人感觉他们虚伪或肤浅。
其他症状
为达到获得关注或操纵他人的目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使用性挑逗行为、自杀威胁等极端方式。
共病问题
表演型人格障碍常常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一起出现。
人格障碍
大约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同时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尤其是男性。
其他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或咨询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
希望成为大众焦点,并因此出现过度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难以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经常出现人际关系困扰。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本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家人朋友提醒甚至敦促就医。
如果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如果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没有来得及就医之前,请先立即拨打自杀干预热线或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各地均有且免费,请搜索当地城市的电话,及时接受干预,减少意外风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人际关系怎么样?
平常情绪状态怎么样?能持续地保持稳定吗?
喜欢做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周围人是什么反应?
病史清单
有精神心理问题或性格古怪的家属吗?
是否经历过原生家庭问题、亲属去世、分手离婚等创伤性事件?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焦虑类药: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
诊断
诊断依据
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还需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等,主要是为了评估机体状况,同时排除躯体性疾病。
脑部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等,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
人格特征评估
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和观察,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病史病情,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精神心理检查
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等工具。
诊断标准
DSM-5标准
DSM-5全称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之一。
根据DSM-5,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B类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度的情绪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中,表现为下列症状中的5项(或更多):
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时,感到不舒服。
与他人交往时的特点往往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
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表浅。
总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言语风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细节的。
表现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
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
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为亲密。
但DSM-5建议取消传统分类诊断,使用人格障碍替代模式(AMPD),通过对人格功能损害评估,以及5个维度的病理性人格特质(负性情绪、分离、对抗、脱抑制、精神质)进行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更接近其中的“脱抑制”人格特质。
ICD-11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疾病分类标准ICD-11,人格障碍的诊断由类别模型转为以维度为主的混合模型,不再存在“表演型人格障碍”单独诊断,而是归属于“人格障碍及相关人格特质”。
ICD-11中,表演型人格障碍符合人格障碍或人格困难中的脱抑制特征(disinhibition),其核心表现是,个体在受到外在或内在刺激(即,感觉、情感、思想)时,鲁莽行动、不考虑潜在负性后果的倾向。
脱抑制特征的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可有一些差异,包括冲动、分心、不负责任、鲁莽、缺乏计划性。
鉴别诊断
表演型人格障碍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其他人格障碍和人格特质
边缘型人格障碍
相似点:均会表现出寻求关注,操纵他人,情绪快速转换,均难以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
不同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是自我毁灭,难以自制的愤怒,以及深度的空虚感。表演型人格障碍则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相似点:均会表现出行事冲动肤浅,不计后果地寻求刺激,试图获得注意,操纵他人,人际关系不稳定。
不同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行为是反社会的,而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情绪行为更倾向于夸张,不涉及品行道德。
自恋型人格障碍
相似点:均希望获得他人关注,均经常夸耀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不同点:
获取关注的方式不同,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试图通过展现自己的优越性以获得关注,而表演型人格障碍往往试图通过展现自己的脆弱无助以获得关注。
对关系的夸耀方式不同,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强调的是亲密对象的特殊性,如其地位高或财富多,表演型人格障碍往往强调的是关系的亲密性,我和他/她的关系特别好。
治疗
治疗目的:促进人格重建,帮助适应社会。
治疗原则:需要根据病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表演型人格首选治疗方式。
一般不建议对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使用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因为这种群体环境可能会触发甚至恶化患者的症状。
以下心理疗法对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有益。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回溯过去,更好地观察认识自己寻求关注的行为,解决潜在的、无意识的内心冲突,建立新的、更健康的人际互动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
耐心包容的倾听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情绪困扰,提升自尊自信。
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矫正不合理信念,学习正确的观念和应对方式,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适当表现、与他人相处,教会他们应该怎样去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尚无针对人格障碍的特效药。
但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会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以下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这些症状。
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
使用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心境稳定剂,可以帮助患者在情绪失控或行为冲动时,改善症状减少痛苦。
抗精神病药
表演型人格障碍如何自愈
表演型人格障碍一般无法自愈,确诊患者需进行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干预,以争取良好预后。
1.心理治疗:是目前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常用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
2.药物治疗:多用于对症处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存在的症状进行选择。常用药物有①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适用于情绪波动大、不稳定的患者;②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适用于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的患者。
还需注意,上述各种方法的具体疗效尚与患者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切忌盲目自行处置,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以在社会支持之下正常生活,甚至获得成就。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异常,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终生持续,基本无法自愈,仅有极少数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有所缓解。
因为其比较稳定,治疗效果也较为有限,无法治愈,甚至改变都比较困难,但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因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带来的痛苦。
危害性
患者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可能因为自己的夸张行为,破坏自我形象。
或因为情绪表达过分、旁人无法接受,而无法很好适应周围环境,产生情绪、睡眠等问题。
难以长期维持亲密关系,可能面临人际沟通困难、友谊破灭、离婚。
因为不思而行,同时开始多项任务,影响正常工作进行,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各种原因和压力下引起的自杀风险,甚至只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使用操纵性的自伤行为或自杀威胁。
日常
日常管理
个人护理
主动学习人格障碍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练习察觉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健康饮食,作息规律,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减少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
瑜伽、太极拳、冥想正念等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有所帮助。
家庭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寻求诊治,坚持接受专业治疗。
主动学习人格障碍相关知识,理解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性格特征、病因、个体差异,了解人格障碍的科学治疗方法。
居住及生活环境要保持舒适、安全、安静、温馨,避免放置剪刀、绳索等有危险性的物品,以免患者伤人、自杀、自残。
与患者交谈,耐心且不带评价地倾听,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病耻感。
预防
表演型人格障碍难以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以下行为减轻发生风险。
重视自己健全人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遇事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避免不良情绪集聚。
经历原生家庭不幸、婚恋问题、亲人亡故等创伤事件的人群,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消除负面影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