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短绌
概述
脉搏短绌(pulse dificit)指在同一时间内测定的脉率少于心率,且脉搏强弱不等,快慢不一。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房颤)的患者。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治疗脉搏短绌应查清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脉搏短绌的特点是什么
脉搏短绌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触诊动脉搏动次数少于听诊心跳次数。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是一个诊断心房颤动的重要体征。
其成因是在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不能发生收缩,导致搏出量下降,且心脏跳动的节律不整齐,导致有时心脏在没有充盈足够血液的情况下射血,继而导致外周动脉的压力没有显著升高。即在体表摸不到这一次搏动。
因此造成了体表动脉搏动次数少于听诊所听到的心跳次数。
若发现脉搏短绌这一体征,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病因
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
4.高血压性心脏病
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缩窄性心包炎
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常呈阵发性,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包括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这里的心动过速包括房颤。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而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检查
1.脉搏强弱检查用于检查脉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脉搏的强弱与心搏出量、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相关。脉搏增强且振幅大,是由于心搏量大、脉压宽和外周阻力低所致,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搏减弱而振幅低,是由于心搏量少、脉压小和外周阻力增高所致,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与休克等。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征。2.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为心电图(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帮助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1.房颤合并室早与室内差异性传导
临床较常见,应注意鉴别,指导治疗。
2.房颤伴快速宽大畸形QRS波
常见于房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其临床意义差异很大。
3.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
老年人常合并房室传导系统功能减退,因此易出现缓慢的心室率。
治疗原则
应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一般在房颤或房扑发作前,先出现频繁房早,应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房颤或房扑。对于反复频繁发作者,可摸索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小剂量予以长期维持,防止复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