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抑郁症
概述
发病于更年期的抑郁症
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偏执和睡眠障碍
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生化变化、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
可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定义
更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更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发病情况
流行病学结果表明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并且病程更长、复发率更高。女性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始于青春期,持续到生育期。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一般首次发病于45~55岁,男性为55~60岁。
研究显示,更年期女性患抑郁症的发病率达36%,且围绝经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期。
症状
生理症状
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发生在更年期的常见精神障碍。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某些躯体或精神因素作为诱因,患者常常发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
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多以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代谢相关症状的临床症状为主,表现为潮热、头晕、胸闷、气短、心悸、血压改变、应力性尿失禁、尿频、尿急、性欲减退、肥胖、关节痛、骨质疏松等。
生理方面变化常在精神症状之前出现,往往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经过治疗后躯体症状消失的也比精神症状早。
精神症状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以悲观消极的心情回忆往事,对比现在,忧虑将来。严重者悲观绝望,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严重时患者会发生自伤、自杀行为。
思维迟缓、反应迟钝,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易疲劳,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休息后也不能缓解。
患者认为自己不仅无用,而且有罪,自罪自责、反复回忆既往不愉快的经历,当回忆过去的一些缺点错误时,常追悔莫及,认为自己无法弥补,应受到惩罚。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妄想症状,认为周围人都在议论他、有人要谋害他等。
病因
目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素质密切相关。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个体,其更年期抑郁症发病风险比一般人更高。
内分泌因素
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以致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神经递质
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神经递质,主要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
更年期通常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压力,可能面临社会地位的改变(如退休),加之生理上的变化,使患者容易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
目前认为,抑郁症与神经质、消极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倾向于对事件产生过分消极的情绪反应、对拒绝和批评过于敏感、不安全感、思维极端的人更易患抑郁症。
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缺乏社会支持,也可能引发抑郁症状。
高危因素
离异或丧偶;独居、社会隔离。
缺乏支持性的社会人际关系网。
应激生活事件(如最近有亲人离世等)。
有抑郁症家族史。
既往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当自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甚至反应变慢、思维迟缓等疑似抑郁症表现超过两周时,建议尽快就诊,此外,当发现亲友有前述表现时,也应鼓励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抑郁症会带来一些躯体症状,更年期经常出现的一些不适,可能会被认为是更年期症状而忽视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寻求帮助,尽早就医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恢复。
特别提醒:如果出现自杀念头,可考虑拨打自杀干预热线电话或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各地均有24小时自杀干预热线或心理援助热线,请搜索当地城市的电话,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近情绪怎么样?高兴得起来吗?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最近精力是否有变化?
以前喜欢的事情,最近还喜欢做吗?
病史清单
最近有没有经历什么变故?
家里3代以内有没有患精神疾病的?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患过其他躯体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怎么治疗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性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B超检查等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抑郁类药: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等
抗焦虑类药: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坦度螺酮、丁螺环酮等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需了解患者是否有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家族史,以及患者是否处于更年期。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个体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
患者有持久的抑郁心境,悲观消极,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严重者可能有自伤、自杀行为。
躯体症状有潮热、头晕、胸闷、气短、心悸、尿频、性欲减退等。
实验室检查
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排除躯体疾病。
影像学检查
需进行脑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等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医学诊断标准
本病可以认为是抑郁症的一种,可参考《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ICD-10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ICD-10的抑郁诊断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病程持续至少2周。
其他常见的症状有: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会出现)。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DSM-5诊断标准
A. 在同一个的2周时期内,出现5个或以上的下列症状,表现出较既往有显著的功能变化,其中至少有一项是:心境抑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例如,表现为流泪)。
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
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几乎每天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不适当地感到内疚(可达到妄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减退,或过度的犹豫不决。
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B. 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 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注:诊断标准A-C构成了重性抑郁发作
鉴别诊断
继发性心境障碍
继发性心境障碍是指因躯体疾病引起的心境障碍,这些躯体疾病可能是诱因或者和抑郁伴随出现,在诊断上需要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抑郁症的症状通常与更年期综合征的部分症状重合,如失眠、情绪波动、精力衰退等。
但抑郁症的突出症状为情绪和心境的低落,其抑郁情绪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严重者可能出现自伤、自杀意念或行为,可以与更年期综合征相鉴别。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情绪,典型症状为警觉性升高、闪回(创伤事件再体验)、回避。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重大的创伤性事件影响下发生的,例如出现亲人配偶离世等刺激事件,患者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可根据是否存在应激事件及典型症状与更年期抑郁症相鉴别。
心理量表
临床常用标准化患者自评量表和临床他评量表来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性。其中,自评量表对于在人群中筛查抑郁症及评估方面有重要作用。
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
PHQ-9是广泛应用于抑郁症识别、诊断和临床处理指导的评估工具。
PHQ-9一共有9个症状量表和1个功能总评。评分结果:0~4分为没有抑郁症,5~9分可能有轻微抑郁症,10~14分可能有中度抑郁症,15分以上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症。
抑郁自评量表(SDS)
SDS通过对测试者自我管理方面的调查,量化测试者可能的抑郁水平,被广泛用作抑郁症筛选工具。
SDS由20项自我评估题目组成,涵盖与抑郁症相关的情感、心理和躯体症状。问卷约需10分钟完成,项目以正面和负面陈述的形式构成。
Beck抑郁问卷(BDI)
BDI主要用于评价受测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BDI共13项。主要评估项目涉及心情、悲观倾向、失败感、自责自罪感、自杀意向、易激惹状态、社会退缩性、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缓解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药物治疗可联合心理治疗,以增加疗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是针对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对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有新型抗抑郁药物、传统抗抑郁药物、中(草)药等。
新型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兰。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米氮平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SARIs):曲唑酮。
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安非他酮。
褪黑素MT1/MT2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
多模式机制新型抗抑郁药:伏硫西汀。
传统抗抑郁药物
主要有三环类、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时间久,但不良反应较重,目前作为二线抗抑郁药使用。
中(草)药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支持,但一些中(草)药可缓解症状,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常用药物包括圣约翰草提取物片、疏肝解郁胶囊、巴戟天寡糖胶囊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心理支持、心理咨询与社会干预等。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需由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治疗重点为积极倾听,引导患者释放情绪,进行疾病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增强治愈信心。
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提问、想象和角色扮演等技术,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学习正确的观念,从认知上改变更年期情绪低落、悲伤、绝望等症状,改善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
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婚姻和家庭治疗
抑郁障碍患者常有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增加疾病易感性的因素,还可能延误康复。
采用婚姻和家庭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夫妻或家庭关系,缓解其抑郁症状。
其他治疗
物理疗法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MECT是静脉麻醉并注射适量肌肉松弛剂后,给予中枢神经系统适量的电流刺激,引发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同步化,即诱发一次癫痫放电,进而引起患者短暂意识丧失,而抽搐发作不明显,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状的目的。MECT常见不良反应为近事遗忘和意识障碍
现代的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的适应证比较宽,无严重脑器质性、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可选用MECT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rTMS通过线圈产生的高磁场促使脑内特定区域产生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发生去极化,产生功能改变。
rTMS是抑郁障碍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短期减轻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方面均有效。
rTMS的最大不良反应是癫痫发作,另外,还有头痛、刺激部位皮肤损伤和诱发躁狂等。rTMS会产生电磁辐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适用rTMS治疗。
运动疗法
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可以减轻抑郁情绪,如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使人体产生引发愉快情绪的神经递质。
辅助疗法
按摩、瑜伽、正念冥想等放松锻炼作为辅助治疗,也可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预后
治愈情况
更年期抑郁症经过及时充分地治疗,预后较好,患者可恢复到病前常态。个别反复发作的患者,预后不佳。
危害性
持续性的痛苦、恶劣的心境,抑郁症患者经常处于无明显原因的悲观情绪中,心理上饱受折磨。
患者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疼痛等躯体不适。
患者工作能力下降,很难胜任日常工作,也可能出现婚姻不和谐、亲子关系问题及社交隔离等。
经历3次及以上抑郁发作,或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对患者自身的影响较大,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和行为。
日常
个人护理
心理护理
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修养,安闲清净,摒除杂念,不计较得失,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情。
日常多放松自己,舒缓压力,多培养爱好、兴趣。
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可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也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生活护理
饮食宜清淡,不要暴饮暴食,应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有益于身体健康。
规律作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和心理都具有良好的裨益。
性生活频率适宜,不要禁欲或纵欲,适度、愉快的性生活有益于保持健康。
定期体检。如有慢性疾病应遵医嘱服药。若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护理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应尽量包容和理解患者,不要刺激患者。家人应认识到患者的表现是疾病原因,应抱着真诚的态度开导患者,而不是说服、指责患者。
当患者陷入到抑郁情绪中时,家人应适当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多去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或简单的劳动,避免患者长期隔离于正常社交生活之外。
在陪护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增强治愈的信心,有助于病情恢复。
帮助患者进行病情监测,按时按量用药,及时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复查。
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做到以下几点对更年期抑郁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提前认识本病,对更年期即将面对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做好准备。即便出现了早期症状,也可着手应对,及时就医。
处理好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开放的态度对待生活。
建议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锻炼,如进行有氧体育活动,但注意不要过度劳累。运动频率可保持在每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增加膳食营养、多参与社交活动,也有助于预防抑郁情绪。
家人可帮助处于更年期的家庭成员及时适应新的变化,为其提供情感支撑,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