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茚二酮
概述
药物介绍
茴茚二酮是一种茚二酮类长效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管内血栓性疾病。
制剂规格
茴茚二酮临床主要使用口服片剂。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茴茚二酮片剂:50毫克。
茴茚二酮在服药前一定要按照医生处方,根据药品规格,计算相应药物的服用剂量。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功效作用
用途
由于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可在患者对香豆素类不能耐受时应用。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茴茚二酮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用药。
茴茚二酮片剂在服用时,不要咀嚼、压碎,应该整个吞服。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不要自行随意加量、减量或者超期用药。
成人口服用药,第一天服用300毫克,第二天服用200毫克,第三天服用100毫克。
维持量,每天25~50毫克,根据凝血试验而定。
请务必足量、足疗程用药。随意改变用量和疗程会影响药物疗效。
老人和儿童如何使用茴茚二酮?
老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本药。
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茴茚二酮。
谨慎用药
有溃疡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慎用茴茚二酮。
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应遵医嘱慎用茴茚二酮。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遵医嘱慎用茴茚二酮。
各种血液病患者,应遵医嘱慎用茴茚二酮。
恶病质、重度营养不良、维生素C或K缺乏患者慎用本药。
高脂血症、严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本药。
近期进行眼和中枢神经系统手术者慎用本药。
哺乳期妇女慎用茴茚二酮。
茴茚二酮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茴茚二酮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茴茚二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计划怀孕或者是处在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前请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茴茚二酮、如何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常见的茴茚二酮的不良反应包括:
尿液会变成橘黄色,且尿液经过酸化后颜色会消失。
出血,可有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过多等现象。
肠壁血肿、硬膜下和颅内血肿,任何穿刺均可引起血肿,严重时会产生明显的血肿压迫症状。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和皮肤坏死。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茴茚二酮需要足量、足疗程应用。疾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如果我服药过量了怎么办?
过量服药可能会引起皮肤、黏膜、胃肠道、泌尿道等出血,请尽快拨打120急救,或者到医院急诊科就医。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茴茚二酮的不良反应不大时,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应用茴茚二酮时,如出现高热、咽炎或皮疹时,是严重中毒的先兆,应立即停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茴茚二酮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但一旦发生下列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荨麻疹,呼吸困难,脸部、嘴唇、舌头或者咽喉肿胀,甚至休克等。
茴茚二酮应该如何保存?
茴茚二酮药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药物要远离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茴茚二酮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茴茚二酮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与茴茚二酮合用减弱抗凝作用的药物有:
竞争有关酶蛋白,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如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等药物。
与茴茚二酮合用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有:
抑制肝微粒体酶的药物,如氯霉素、别嘌呤等。
胺碘酮会明显增加茴茚二酮的抗凝作用,该作用会在加用胺碘酮4~6日后起效,并持续到停药后数周至数月,因此加用胺碘酮时,需要减少茴茚二酮的使用剂量。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苯妥英钠既可增强,也可减弱抗凝作用,有导致胃肠道出血的危险,一般不宜合用。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茴茚二酮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用药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茴茚二酮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疾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