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胆红素
概述
间接胆红素是没有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属于肝功能检查里的一项指标
用于评估肝脏功能、鉴别黄疸类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指标异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等
发现异常时可就诊消化内科、新生儿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腹部超声等检查
定义
胆红素是人体内的红细胞不断衰老、破坏之后形成的物质。间接胆红素(IBIL)是没有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里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鉴别黄疸类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参考范围
1.7~10.2μmol/L
温馨提示
新生儿间接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两周以上,可能为病理性黄疸,建议立即就诊新生儿科。
成人间接胆红素高于10.2μmol/L,需及时就诊消化内科。
不同仪器不同检测方法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间接胆红素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来讲,高于10.2μmol/L(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可以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间接胆红素可轻微升高,一般为生理性黄疸
长期的熬夜、过度疲劳、饮酒、剧烈运动等可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等。
其他情况:药物性肝损伤、溶血、烧伤等也会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危害
间接胆红素在人体中不溶于水,是脂溶性且有毒。升高的间接胆红素本身会对中枢神经系统、肝细胞、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胆红素沉积在皮肤上时,会引起皮肤瘙痒、皮肤巩膜黄染
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较多(如溶血性黄疸、急性病毒性肝炎等),还可能会带来其他危害。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新生儿出现的生理性黄疸,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出生14天后仍无消退者,应及时就诊新生儿科。
饮酒、熬夜、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等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增高,调整生活习惯后可自行恢复。若黄疸持续不缓解时,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检查前尽量平稳情绪,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酒、熬夜,减少对胆红素测定的影响。
病理状态
新生儿间接胆红素持续升高,提示可能有新生儿溶血,应立即就诊于新生儿科,必要时行光疗、换血疗法等治疗措施。
当体检或偶然发现间接胆红素升高,伴或不伴有皮肤黏膜黄染症状时,可就诊消化内科,行网织红细胞、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肝胆CT等检查,明确病因。
行相关检查后,考虑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液疾病者,应转入血液科进行治疗。
明确有肝脏疾病,可能需要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治疗。
规范治疗有效时,间接胆红素会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饮食不具有降低间接胆红素的作用。避免油腻、高糖食物,多吃蔬菜,严禁摄入霉变食物。新生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指标降低
间接胆红素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称为间接胆红素降低,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来讲,低于1.7μmol/L(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导致间接胆红素降低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