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概述
概述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别名
反应性精神障碍
临床症状
意识障碍、目光呆滞、茫然、话多、动作增加、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恐惧、麻木感、情绪迟钝、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抑郁、焦虑等。
危害
严重者可导致自杀,危及生命。
检查
精神专科检查。
诊断
依据病史、意识障碍等表现,结合精神专科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
病因
病因
本病与心理社会刺激密切相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急性应激障碍(1)患者在急性阶段表现出意识障碍,表情茫然或麻木,同时伴有意识范围的缩窄、清晰度的下降和定向困难,有的出现分离症状、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2)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目光呆滞、表情茫然、情感迟钝、少语少动,甚至达到亚木僵或木僵状态。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表现为激越、话多、动作增加,甚至出现冲动伤人及毁物行为,行为缺乏目的性。2.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在严重创伤后半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的特征。精神刺激1个月后特征症状仍存在。3.适应障碍一般出现在精神刺激后1个月内,临床表现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为主,也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在儿童可表现出对分离的恐惧,也可出现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等不良行为,或尿床、吸吮手指等退行现象。青少年可伴随出现品行障碍。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症状不超过6个月。
诊断依据
1.急性应激障碍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②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2.创伤后应激障碍遭受严重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在严重创伤后半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的特征。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3.适应障碍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一般出现在精神刺激后1个月内,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为主,也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儿童可表现出对分离的恐惧,退缩,不愿与人交往,或尿床、吸吮手指等退行现象。青少年可有品行障碍。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症状一般不超过6个月。
治疗
治疗方针
主要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
其他治疗
1.心理治疗。2.严重消极企图自杀者或兴奋躁动者,可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预后情况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提供安静、宽敞、温度适宜、色彩淡雅以及陈设简单、安全的环境,减少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和干扰。2.密切观察患者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伤、暴力行为征兆出现。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及周围人员安全。3.通过户外散步、运动、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等方式,转移对应激源的注意力。4.重新调整和建立社会支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减轻应激反应、促进身心康复。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