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概述
各种原因导致的扁桃体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咽痛,还可有头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多为病原体感染、抵抗力降低所致,也可继发于邻近器官炎症等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扁桃体炎是什么?
定义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扁桃体,即腭扁桃体,位于咽喉部,左右各一个,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人体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扁桃体是免疫系统抵御细菌和病毒进入口腔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体侵袭扁桃体,可引发炎症,即扁桃体炎。
分类
急性扁桃体炎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病变轻,炎症局限于扁桃体黏膜的表面,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没有明显的炎症改变。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可引起扁桃体充血、肿胀甚至化脓。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隐窝部,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满渗出物,从隐窝口流出。
慢性扁桃体炎
增生型: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扁桃体肥大、质软,突出腭弓之外。
纤维型:淋巴组织和滤泡萎缩,扁桃体小而硬,常与腭弓及周围组织粘连。
隐窝型:隐窝内有大量脓栓,隐窝口因炎症发生粘连,内容物无法排出,出现脓栓或囊肿。
发病情况
扁桃体炎的发病率较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尤其是人抵抗力下降时,最容易发病。
扁桃体炎可以自愈吗?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存在自愈的可能。多数扁桃体炎患者需要经过及时正规治疗,才能获得临床治愈。若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进展为慢性扁桃体炎,有的可导致周围组织发炎以及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化脓性扁桃体炎首选抗生素是什么?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常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首选青霉素用作抗感染治疗
一般会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高热不退,医生可能会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必要时应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咽炎和扁桃体炎有什么区别?
咽炎:发热症状大多不明显,会有咽痛、痰多、咽干、咳嗽等不适。咽后壁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渗出物,小孩可能会有咽后壁明显红肿。
急性扁桃体炎:多有典型的咽痛、吞咽时加重症状,常有全身症状及发热,小孩可出现高热。扁桃体红肿,隐窝开放,形成脓栓、脓膜。
病因
致病原因
急性扁桃体炎
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腺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扁桃体的急性感染。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感染引起。
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染。
慢性扁桃体炎
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邻近器官炎症:急性咽炎、鼻炎累及腭扁桃体。
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如流感、猩红热、麻疹等。
诱发因素
受凉、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过度劳累、紧张、烟酒过度、受到有害气体刺激可诱发本病。
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咽痛、发热等症状较轻。
咽痛
潜伏期为3~4日。
咽痛常开始于一侧,然后双侧咽部均明显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
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
疼痛严重者可放射至耳部。
发热、畏寒
起病急,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
其他表现
幼儿可有口水增多、拒绝进食、烦躁,还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
头痛,胃痛,乏力,食欲不振,便秘,全身酸痛等。
慢性扁桃体炎
反复发作咽痛
咽痛反复发作,每当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诱发。
口臭或咽部不适
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以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
咽部可有发干、发痒、堵塞感及异物感。
神经反射失调症状
可有阵发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刺痛感或各种感觉异常。
扁桃体肿大症状
可有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全身表现
可有消化不良、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
并发症
急性中耳炎
耳痛剧烈。
畏寒,发热。
鼻炎
鼻塞,鼻痒,喷嚏,鼻涕,嗅觉减退。
鼻窦炎
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鼻出血。
畏寒,发热,周身不适,便秘,失眠等。
咽炎
咽部有干燥、灼热、粗糙感,咳嗽。
继续发展可出现咽痛,多为灼痛,且空咽时咽痛较剧烈。
颈淋巴结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变硬,自觉疼痛或压痛。
可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等。
扁桃体周围脓肿
发热。
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或牙齿。
咽旁脓肿
咽旁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困难,语言不清,张口困难
发热,寒战,出汗,头痛,食欲减退。
急性风湿热
发热,全身不适,精神不振,乏力,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腹痛等。
关节疼痛。
伸舌、歪嘴、皱眉、挤眼、耸肩、缩颈等不自主和无目的的运动。
皮下结节,或皮肤上环形红斑。
心肌炎
胸闷、心前区疼痛,乏力,心率及呼吸加快。
急性肾炎
血尿,水肿,少尿。
急性关节炎
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急性骨髓炎
恶寒,高热,呕吐。
患处剧烈疼痛、肿胀。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疼痛、变形及周围软组织肿胀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16
扁桃体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避免自行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出现咽部疼痛?一侧还是双侧?
吞咽时是否出现疼痛?
发热吗?体温最高多少?
小儿是否有拒食、流口水、易怒等症状?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感冒?
近期是否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或受过有害气体刺激?
是否有鼻腔及鼻窦感染?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抗链球菌溶血素“O”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阿奇霉素
含漱液:复方硼砂含漱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其他:泼尼松、地塞米松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16
扁桃体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发病前,有受凉、潮湿环境、疲劳过度、烟酒过度、接触有害气体等。
可有鼻炎、鼻窦炎等病史
可有麻疹、流感等传染病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咽痛。
吞咽困难。
耳痛。
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
小儿可因高热出现抽搐、呕吐及昏睡等。
体格检查
咽部查体可见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侧腭弓为严重。
腭扁桃体肿大,其表面可有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容易擦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用于判断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类型。
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检查前无需空腹。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可见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升高。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用于怀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者,对诊断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价值。
EB病毒检测
帮助确定病原体,判断是否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其他
肾功能、尿常规、免疫球蛋白等检测,帮助鉴别有无肾炎
病理检查
对于怀疑有扁桃体肿瘤者,该方法可帮助诊断。
对于扁桃体炎,检查可见不同的病理分型。
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
咽白喉
相似点:咽痛,发热,乏力。
不同点:咽白喉的灰白色假膜常超出扁桃体范围。白膜坚韧,不易擦去,强剥易出血。咽拭子涂片检查可见白喉杆菌。
樊尚咽峡炎
相似点:咽痛,发热。
不同点:樊尚咽峡炎多见单侧扁桃体覆盖灰色或黄色假膜,拭去后可见下面有溃疡。咽拭子涂片检查可见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菌。
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相似点:咽痛。
不同点: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还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
相似点:咽痛。
不同点: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咽部检查可见坏死性溃疡、上面覆盖深褐色假膜,周围组织苍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减少。
白血病性咽峡炎
相似点:扁桃体肿胀,扁桃体有假膜形成。
不同点:白血病性咽峡炎的咽部一般无疼痛,全身性出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但以原始白细胞和幼稚白细胞为主。
慢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
扁桃体生理性肥大
相似点:扁桃体肿大。
不同点: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反复的炎症发作病史。
咽角化症
相似点:咽部不适。
不同点:咽角化症扁桃体隐窝口可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物,坚硬、牢固,不容易擦掉。
扁桃体肿瘤
相似点:扁桃体肿大。
不同点:扁桃体肿瘤多见于一侧扁桃体迅速肿大,或扁桃体肿大并有溃疡,常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要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
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需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进食流质饮食、多饮水。
可用含漱液、含片和喷雾等缓解疼痛,保持口腔清洁。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高热者,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不能缓解,再遵医嘱用药。
药物治疗
抗生素
用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扁桃体炎,为主要治疗方法。
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给药途径,如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等。
应严格遵医嘱按疗程用药,确保感染细菌被完全清除,否则可能会造成细菌对治疗所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后续治疗难度加大。
若治疗2~3天病情依旧无好转、高热不退,医生可能会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解热镇痛药
作用:缓解扁桃体炎者的发热、咽痛症状。
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漱口水
可帮助减轻炎症、缓解咽痛症状。
常用漱口水: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或其他有抗菌作用的含漱液。
应注意,小儿不宜使用漱口水和含漱液。
中成药
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为治疗原则,可改善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常用药物:咽喉清颗粒、新癀片六神丸八宝丹、西瓜霜含片、珠黄散等。
可用适量金银花菊花煎水含漱,也可减轻咽痛等症状。
其他
依病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者,医生会在急性炎症消退后2~3周行扁桃体切除术
适应证
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引起周围组织脓肿或感染。
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正常生活。
保守治疗无效的白喉带菌者。
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并发症。
怀疑存在扁桃体肿瘤。
禁忌证
急性炎症期。
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关节炎、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精神病等。
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
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妊娠期。
亲属中有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患免疫系统疾病,白细胞计数特别低。
注意事项
如果还患有其他疾病应及时告知医生,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因为有些疾病在没有治疗前是不适合手术的。
如果女性患者处于月经期或月经前期,也要提前告知医护人员,重新安排手术日期。
如果是全麻手术,术前6~8小时不要吃东西,还要排空肠道。局部麻醉最好也不要进食。
术后6小时内最好禁食;可以进食时,应先进食冷流食,包括无刺激性、无酸味的冷流质食品,如冷牛奶、藕粉、豆浆等。
术后1~2周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稀粥、软面条等。
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咖啡等,以及粗粮饭、芹菜、萝卜等坚硬多渣食物。
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中医治疗
应由专业的中医师经过辨证论治后遣方用药。
常用方剂有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百合固金汤、六君子汤、会厌逐瘀汤、二陈汤等加减。
中药汤剂治疗因人而异,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更不要相信没有经过验证的偏方、秘方。
中医针灸(体针、耳针)等方法也可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具体治疗方法请遵医嘱。
特别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扁桃体炎的治疗没有所谓的“特效药”“偏方”“土方”“神药”或最快方法等,确诊为扁桃体炎时应积极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和其他方法,否则容易延误病情。
上述提到的治疗药物为治疗本病的一般常用药物,具体用法和用量应严格遵医嘱,患者切忌自行用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病毒感染者有自愈倾向。
急性扁桃体炎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慢性扁桃体炎及时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
危害性
扁桃体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
全身并发症:急性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骨髓炎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为主。
提高蛋类、鱼类、禽类的摄入量,保证每天1个鸡蛋和一定量的瘦肉。
多吃润喉清火的水果,如梨、枇杷、西瓜等。
多饮温白开水,成人每日保证饮水1500~1700毫升(相当于3瓶半矿泉水的量)。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以免造成黏膜充血。
避免摄入过多煎、炸、熏制的食物,减少猪肉等红肉类食物的摄入量。
避免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辣椒、大蒜和洋葱等的摄入。
戒酒。
卫生管理
保持室内家具清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病毒增殖。
养成饭前洗手、如厕前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发热护理
体温不超过38.5℃时,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等。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用药。
发热时,疾病处于急性期,传染性强,家人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
发热时,患者的便盆要冲洗干净,大便后彻底洗手。
热退时,患者容易出汗,要及时更换内衣,以透气性强的纯棉内衣为佳。
其他
口腔护理:勤漱口,可用温盐水漱口,多饮水。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
尽可能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去的话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戒烟。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体温。
观察扁桃体局部有无红肿、疼痛,以及言语、进食等情况。
观察患者的尿液有无变化,出现异常(如尿量减少等)时及时就诊。
观察患者有无关节疼痛、心慌、脉搏增快等,如果出现及时就诊。
患者服药期间,家人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
随诊复查
扁桃体炎可能合并慢性咽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急性肾炎等疾病,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并做一些检查。
经药物治疗者,需要1周后复诊。
经扁桃体摘除术治疗者,需要术后1个月首次复诊,3个月后再次复诊,直至痊愈。
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皮疹、体温升高、腹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就诊。
复诊时要携带个人病历、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等。
复诊时可能会做血常规检查。
预防
调整饮食
多吃草莓、柑橘、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多饮水。
少辛辣、油炸食品。
戒烟、戒酒。
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远离有害气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保持生活场所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定期体检。
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