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鼓膜炎
概述
多数由病毒感染导致
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耳痛和听力下降
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可控制耳痛和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引起并发症
定义
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常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期。主要表现为耳深部剧烈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减轻。
该病有一定的自愈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
发病情况
本病冬季多发。一般先影响到一耳,也可两耳相继发病。多发生在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中。
病因
大疱性鼓膜炎多与病毒、支原体感染有关。
致病原因
由于本病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流感病毒是主要致病原。
诱发因素
大疱性鼓膜炎的诱发因素主要与病原体感染和身体免疫状况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大疱性鼓膜炎的诱发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导致病原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诱发大疱性鼓膜炎。
鼻咽部炎症:鼻炎、扁桃体炎等鼻咽部疾病可导致局部炎症,增加大疱性鼓膜炎的发病风险。
免疫力低下:当身体免疫力低于正常水平时,容易发生病毒感染,诱发大疱性鼓膜炎。
症状
大疱性鼓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耳痛、听力下降,外耳道有稀薄分泌物流出。
主要症状
耳痛
鼓膜炎症引发的疼痛,表现为急性、持续、剧烈的耳深部疼痛。
可为胀痛或刺痛,刺痛为主,大疱破裂后耳痛可减轻。
听力下降
可有轻度听力障碍。
其他症状
发热:炎症可能导致发热,体温升高。发热一般在耳痛之前2~3天。
耳分泌物:鼓膜水疱破裂后,有稀薄的淡黄色或略带血性分泌物自外耳道内流出,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耳鸣、耳闷:在耳痛发生前、后,可出现低调性耳鸣,或有耳内闷胀感,堵塞感等。
眩晕:较少见。提示病毒侵犯到前庭。
其他:肌肉酸痛,乏力、全身不适感。
并发症
脑膜脑炎:很少见。有可能与脑神经损害伴发,也可以单独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及昏睡、抽搐等症状。
单发性或多发性脑神经损害 :很少见,位听神经和(或)面神经损害,发生于疾病早期,或继发于病后3周内。若听神经受累,则可出现轻度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聋,眩晕等,耳聋大多为可逆性。
就医
如感冒后出现耳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耳痛明显、持续不减,影响日常生活、睡眠。
耳朵排放脓液及黄色、淡红色液体等分泌物。
耳痛伴有发热持续不退,体温升高。
听力明显下降,突然出现耳鸣,或耳鸣突然加重。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耳痛剧烈时避免搔抓,预防感染。
保持耳部清洁,避免因清洗不当而导致感染加重。在就诊前勿用棉签、纸巾掏挖耳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耳痛什么时候开始的?
耳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
耳痛程度如何,有无加重和缓解因素?
有没有听力下降或耳闷感?
有无耳道流出物,如有,流出物性状如何?
有无头痛、发热或其他伴随症状?
病史清单
过去有无类似症状的发作?
是否患过中耳炎、外耳炎等耳部疾病?
有无耳部外伤、手术或异物插入史?
近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听力测试。
耳分泌物培养。
耳内镜检查。
血液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诊断
根据近日有感冒的病史、剧烈的耳痛等症状、耳部检查发现鼓膜或邻近外耳道皮肤疱疹,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明确大疱性鼓膜炎的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疾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
急性、剧烈、持续性耳痛。
发热、体温升高。
听力下降。
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
辅助检查
耳镜检查:观察耳道和鼓膜的状况,可见鼓膜表面和(或)外耳道深部皮肤有一个或几个紫红色或红色的血疱。如果血疱破裂,在外耳道内有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液体。血疱破裂或自行吸收,在鼓膜表面可不留痕迹,或仅有鼓膜充血。
听力测试:评估听力损伤程度,排除其他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
病原体检测:如外耳道有分泌物,医生可能会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病原体检测等。
全血细胞、C反应蛋白检查:评估体内炎症水平。全血细胞中白细胞数量可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
鉴别诊断
对于有耳痛、听力下降的患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急性中耳炎
相似点:急性中耳炎和大疱性鼓膜炎都可能出现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鼓膜红肿,不出现水疱;而大疱性鼓膜炎在鼓膜上有水疱形成。
鉴别方法:通过耳镜检查鼓膜,观察有无水疱表现。
外耳道炎
相似点:外耳道炎和大疱性鼓膜炎同样具有耳痛、发热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外耳道炎主要表现在外耳道内,鼓膜无水疱形成;大疱性鼓膜炎鼓膜上有水疱出现。
鉴别方法:通过耳镜检查耳道和鼓膜,观察炎症部位及鼓膜有无水疱等。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抗病毒,缓解耳痛,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处理
大疱未破者,医生可在消毒和无菌操作的情况下,用尖针刺破。
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剂,如2%~3%酚甘油。局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3%酚甘油,可用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0.3%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解热镇痛药
由于大疱性鼓膜炎疼痛较重,要给予镇痛药物。口服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适用于具有耳痛和发热症状的患者。
注意事项:遵循药物说明书,按照剂量和使用频率服用;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停止使用并就诊。
口服抗病毒药物
口服抗生素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口服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等。也可以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遵循医生指导,按时按量服用,不要自行停药。
预后
大疱性鼓膜炎的预后通常较好,治愈概率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并发症。
治愈情况
大疱性鼓膜炎虽然有自愈倾向,但因其剧痛,通常需要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
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需要积极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危害性
听力损害: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大疱性鼓膜炎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并发症:大疱性鼓膜炎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脑神经损害等并发症。
日常
大疱性鼓膜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揉搓、压迫耳朵,按照医嘱规范用药。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质和低脂食品。
避免过于油腻、辛辣、过敏食物,以增强免疫力,避免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生活管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不要将异物插入耳朵,尽量避免游泳或在水中浸泡头部。
预防感冒、流感等。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护理注意
在患病期间,尽量避免患耳受到冲击和外力。
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控制好疼痛症状,适当进行耳部按摩以缓解不适。
耳部分泌物变多时,应采取正确的清理措施,避免造成耳道堵塞。
观察病情,渗液较多者可于外耳道口放消毒棉球并及时更换。
预防
在流感流行季节应注意预防大疱性鼓膜炎,做到以下几点。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尤其需要关注。
避免耳部外伤:不用棉签、纸巾等硬物插入耳道,保持耳部清洁与健康。
预防感染:如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防止感染蔓延至中耳。
鼻炎时避免擤鼻涕过于用力,以免造成黏膜和鼓膜损伤。
游泳、沐浴等活动时避免水进入耳道。
定期体检:听力检查、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