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
概述
鼓膜穿孔为外力、中耳炎症等原因导致的的鼓膜破裂
常伴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流脓等表现
外伤、炎症或医源性损伤等可导致鼓膜穿孔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和中耳以鼓膜为界。
鼓膜呈锥形半透明状,厚度约0.1 mm,面积约85 mm², 由上皮层、纤维层、黏膜层三层结构组成,在声音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鼓膜穿孔为外力、中耳炎症等原因导致的鼓膜破裂。
分型/分类
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类
可依据Rice分级标准分为两类:
8mm2以内者为I型(小穿孔)。
9~30mm2为II型(中等穿孔)。
根据病因分类
外伤性鼓膜穿孔
急性期的穿孔多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数日后则可逐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严重的外伤性穿孔,鼓膜紧张部可完全撕裂。
炎症性鼓膜穿孔
随炎症类型和程度不同,可表现出针尖样、肾形,圆形或椭圆形,处于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边缘圆钝,鼓室黏膜潮湿、肥厚或有分泌物。
发病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发生存在随机性和意外因素影响,没有特定发病规律。
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鼓膜穿孔的总体发病率低于1%。
炎症引起的鼓膜穿孔,发生率为1%~10%。
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如澳大利亚原住民),鼓膜穿孔的发生率可高达28%~43%。
病因
致病原因
外伤
器械伤:如用火柴梗、牙签等挖耳刺伤鼓膜。
医源性损伤:如取耵聍外耳道异物,以及进行过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手术等。
烧灼、腐蚀伤:矿渣、火花、热液、化学药剂等。
压力伤:如掌击耳部、爆破、炮震、放鞭炮、高台跳水及潜水等。
异物伤:昆虫啃食、异物飞溅等。
严重的颅脑外伤、颞骨纵行骨折也是伴发鼓膜穿孔的可能外伤因素。
炎症及其他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和结核性中耳炎等炎症。
外耳、中耳或内耳肿瘤
高危因素
邻近器官慢性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及鼻窦炎患者,多有不当擤鼻动作,可能诱发本病的发生。
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等易致外耳瘙痒,从而产生挖耳行为,也成为发生的高危因素。
不良习惯和习俗
有洗澡及游泳等耳道进水后掏耳习惯者,可在意外发生时,不慎捅破鼓膜。
澳大利亚原住民可因潜水作业需要,传统习惯是将鼓膜穿破,以消除深潜带来的不适感。
职业风险
飞行员及潜水员等特殊职业,因气压和外界水压变化,易引发本病发作。
发病机制
外伤
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于鼓膜,产生局部过高的压强而撕裂鼓膜;不良理化因素损伤也可造成鼓膜的破裂。
炎症
炎性介质以及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及鼓室积液压力过大,可损伤鼓膜黏膜上皮,可导致鼓膜破裂。
中耳胆脂瘤所产生的侵蚀效果,可引起鼓膜穿孔
医源性损伤
患有外耳及中耳疾病,经过外耳道手术取出异物造成鼓膜创伤;既往有鼓膜穿刺、切开和置管手术,术后鼓膜穿孔未愈合或延期愈合。
肿瘤
肿瘤生长过程中,分泌的肿瘤因子可损伤鼓膜而出现鼓膜穿孔。
症状
主要症状
听力下降
患侧出现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的程度与鼓膜穿孔的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小型穿孔听力下降不明显,穿孔越大,听力下降越明显。
炎症初期鼓室积液听力下降明显,随鼓膜穿孔后,听力下降的症状反而会减轻。
儿童因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会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等。
耳痛
外伤性鼓膜穿孔后,可突发耳痛,随后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耳痛剧烈,呈跳痛或刺痛,可伴患病一侧的头痛、牙痛。脓液从耳道流出后,疼痛可缓解。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肿瘤引发鼓膜穿孔所致的耳痛较轻。
耳鸣
可听到异常的响声,与周围环境声音无关。
声音可表现为劈啪声、嗡嗡声。
头部活动、打呵欠、捏住鼻子同时鼓气时,可听到气体穿过鼓膜穿孔处的气流或哨声。
耳流脓
为鼓膜穿孔的常见伴随表现之一,穿孔前后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发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流出的液体开始时伴有血液,逐渐进展可呈黏稠的脓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反复出现流脓的表现,可伴有出血。
其他症状
发热
多发生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消化功能紊乱
可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泻。
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伴随症状。
眩晕
压力差引起的外伤性鼓膜穿孔,可由于镫骨剧烈运动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
眩晕可表现为感到自身或周围事物发生旋转。
睡眠障碍
耳痛、耳鸣、耳道流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失眠,或因为疼痛而突然惊醒。
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炎
致病微生物及其他致炎因素由外耳道途径,经由穿孔的鼓膜进入鼓室内,形成中耳黏膜炎性反应或化脓,表现为耳痛、耳鸣、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中耳胆脂瘤
鼓膜穿孔边缘处上皮向鼓室翻入形成中耳胆脂瘤,可见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面神经麻痹及其他颅内并发症。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如出现耳流脓、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闷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但应避免用棉签等硬物抠耳朵或用棉球和纸巾堵塞耳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耳痛?耳痛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听力下降?
是否出现耳鸣?
是否有耳流脓?
是否有发热?
是否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病史清单
发病前是否有掏耳?
是否有异物进入外耳道?
是否患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否有耳道进入过矿渣、火花、热液及化学药剂?
是否受到掌掴、爆震?
是否进行过高台跳水、潜水及坐过飞机?
是否受过严重车祸、撞击等外伤损伤头部?
是否患有中耳胆脂瘤、结核性中耳炎及耳部肿瘤等疾病?
是否有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是否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而擤鼻?
是否接受过外耳或中耳手术和操作?
是否从事飞行员、潜水员等特殊职业?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耳镜:电耳镜检查、硬性耳内镜检查
听力学检查:音叉实验、纯音测听
声导抗测试
颞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
其他:2%酚甘油滴耳、3%过氧化氢溶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有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等疾病。
有游泳、跳水、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
进行捏鼻后用力鼓气、擤鼻涕动作。
中耳胆脂瘤、结核性中耳炎及耳部肿瘤等疾病史。
受到掌掴、爆震。
有严重颅脑、耳部外伤、耳内异物的经历。
有掏耳习惯并感知明显疼痛后,疼痛立即消失。
耳道进入过矿渣、火花、热液及化学药剂。
发病前有掏耳史。
有异物进入外耳道过程。
从事飞行员、潜水员等导致中耳气压剧烈变化的职业。
临床表现
症状
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道流脓等常见症状。
有发热、眩晕、恶心、呕吐及因耳部不适产生的睡眠障碍。
体征
外伤性鼓膜穿孔
外伤常致鼓膜呈不规则状或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锐利、粗糙,外耳道可有血迹或血痂,穿孔边缘可见少量血迹。若出血量多或有水样液流出示有颞骨骨折颅底骨折致脑脊液耳漏可能。
外伤所引起鼓膜穿孔者,如不能自行愈合,即可见鼓膜外耳道侧上皮与鼓室内黏膜相移行,创缘光滑、圆钝。
炎症性鼓膜穿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鼓膜穿孔一般较小,最小者仅有针尖大,大多伴有液体搏动,如星星样闪烁反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穿孔可在松弛部或紧张部。
松弛部及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常为中耳胆脂瘤所致。
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可为肾形,圆形或椭圆形,多见于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在前下象限,病灶常在咽鼓管;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者,提示中耳炎可能伴有骨质破坏或伴胆脂瘤的中耳。
结核性中耳炎早期,鼓膜可出现多发性穿孔。
化脓性中耳炎愈合过程中,如有部分残余鼓膜边缘与鼓室内壁发生粘连,有时可形成多发性穿孔。
耳镜
可以用于检查外耳、中耳、鼓膜等部位,还可通过穿孔窥及部分鼓室病变。
根据穿孔大小、形态和特征,评价病变程度、病程,指导治疗。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配合医生,避免乱动、打喷嚏、咳嗽。
颞骨CT
扫描中耳及周围组织。
用于区分病变的种类、范围,判断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或耳钉等。
听力学检查
包括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等,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障碍,类型、损伤程度等,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大多数为传导性耳聋,即传递声音的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导致耳聋。也可为混合性耳聋,即传导声音组织结构和感觉声音的内耳都发生了病变。
声导抗测试
根据测量后形成的变化图形区分病变的类型。
正常的声导抗图多为钟型(A型)。
鼓膜穿孔者多表现为平坦型(B型)。
咽鼓管功能不良多表现为高负压型(C型)。
鉴别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点:听力下降或耳聋、耳痛、耳鸣等。
不同点: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发生的非化脓性炎症,一般不会出现耳道流脓、鼓膜穿孔的表现。通过耳镜检查等可以鉴别。
脑脊液耳漏
相似点:耳道流液、耳闷、耳鸣等。
不同点:脑脊液耳漏多因头部外伤引起,耳道流出的液体为颜色清亮、无黏稠的脓液的表现。需要进行头颅CT进行鉴别。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相似点:中耳异常分泌物。
不同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为肉芽肿性疾病,无明显的耳痛、听力下降等表现。需要通过颞骨CT、耳镜等进行鉴别。
颈静脉体瘤
相似点:耳鸣、听力下降。
不同点:颈静脉体瘤会有骨质破坏,可通过颞骨CT进行鉴别。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
相似点:耳痛。
不同点: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可出现耳郭牵拉痛,多无听力下降等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治疗导致穿孔的原发疾病,修复穿孔。
治疗原则:根据穿孔大小及原因,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保持外耳道干洁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血凝块和脓液等。
避免不当行为
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潜水,避免挖耳和往外耳道内填塞异物,以及捏双侧鼻子鼓气或擤鼻涕。
外伤性鼓膜穿孔者,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
抗炎治疗
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炎性疾病,以防止来自鼻咽的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药物治疗
清洗
将过多的血块和脓液清洗净,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常用药物有过氧化氢溶液,可用棉签蘸洗或配合吸引器使用。
局部抗感染
在原发或继发中耳化脓性细菌感染时使用。
可以控制感染,促进恢复。
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局部抗菌素。
促进耳道干燥
用于脓液较少、化脓性炎症逐渐恢复时。
常用药物有硼酸乙醇甘油、硼酸乙醇、氯霉素甘油等,滴耳使用。
全身药物治疗
抗感染
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药物。
可以控制感染,促进恢复。
手术治疗
鼓膜贴片
较大穿孔可在显微镜下,无菌操作将翻入鼓室内的鼓膜残缘复位,表面贴无菌纸片可促进鼓膜愈合。
或可在鼓室内填塞可吸收海绵,以起到衬托固定作用。
鼓膜成形术
适用于发现鼓膜穿孔后3个月仍未自行修复者。
目的是恢复鼓膜完 整性,防止中耳污染,恢复听力损失。
医生通过组织移植技术,将修补材料(如耳屏软骨膜或软骨、耳廓软骨膜或软骨)移植到穿孔处。
手术注意事项
上述治疗后应避免擤鼻、回吸、咳嗽及用力按压耳屏等可能造成鼓膜创缘活动及贴补材料移位的动作。在医生明确鼓膜已完成愈合前,严禁游泳和外耳道进入污水,避免乘坐气压波动较大的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铁、地铁等),以及不必要的体力劳动和运动。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绝大多数外伤性穿孔可于3~4周内自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穿孔,在炎症及时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具有一定自愈倾向。
大面积的鼓膜穿孔,其自愈效果往往不理想,可能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此外由于鼓膜穿孔的长时间存在,极易导致细菌等致病因素侵入中耳及鼓室,久而久之演变为慢性中耳炎
治疗后
外伤性鼓膜穿孔多可治愈,不留后遗症,不影响生活质量。
炎症性鼓膜穿孔多数也可治愈,但听力恢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或许会影响听觉和交流。
治疗后如遇致病因素作用,仍可再次出现鼓膜穿孔。
危害性
鼓膜穿孔迁延不愈者不仅可导致反复耳漏传导性聋,还可限制患者进行水上运动项目(如游泳),从而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鼓膜穿孔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中耳反复感染,并可引发中耳胆脂瘤、面瘫、迷路炎以及耳后骨膜下脓肿等颞骨内外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在鼓膜穿孔经过治疗后,应尽量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
保持营养丰富,食物摄入应种类多样化。
保证饮水充足:成人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
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避免食用生姜、生蒜、生葱、辣椒、咖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饮食,以及难以咀嚼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点心、腌制食物等。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严禁饮酒。
生活习惯管理
作息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天气和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避免劳累、熬夜等。
运动管理
鼓膜未长好者,禁止游泳。
外伤性鼓穿孔在等待自愈过程中,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及适当的有氧运动。
手术患者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散步。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受伤。
出现发热或处于炎症急性期时应减少运动量或卧床休息。
远离烟草
戒烟,远离“二手烟”。
病情管理
避免擤鼻和用力回吸鼻涕,尽量克制打喷嚏动作,洗澡、洗脸时用洁净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耳道进水。
安全管理
出现听力下降、耳聋等症状,应在家人的陪同下外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出现眩晕等症状,应停止活动并缓慢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
随诊和复查
对于保守治疗患者,可在首次就诊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12周等时间节点定期复查;经过手术治疗者,应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等时段,遵医嘱复诊。
如发现耳朵流水、流脓,听力骤然下降或疼痛不止及耳闷不适者,应及时就诊。
预防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疾病。
改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充足,避免不当饮食习惯。
改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不良情绪、压力等。戒烟,远离“二手烟”。
戒除频繁掏耳的习惯,如有耳部不适,积极就医诊治。
避免强烈噪声刺激,避免异物入耳。必要时戴耳塞和耳罩等护具做好防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