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返神经损伤
概述
是各种原因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后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由颈、胸部手术及颈部外伤导致
多数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损伤的喉返神经
定义
喉返神经损伤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喉返神经损伤,常见于颈部和胸部手术的并发症。
解剖上两侧喉返神经均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因此,颈部、胸部手术或外伤时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少数因血肿压迫或瘢痕组织牵拉引起损伤。
分型
按能否恢复可分为
可逆性损伤:指部分较轻的损伤,在解除损伤因素后神经功能可恢复,如术中牵拉、钳夹所致的损伤。
不可逆性损伤:包括不可逆转的损伤、缺失或永久性功能丧失,如神经受肿瘤侵犯,需与肿瘤一并切除。
按损伤的部位可分为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指损伤仅涉及单侧喉返神经,患者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指损伤涉及双侧喉返神经,症状更严重,可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发病情况
喉返神经损伤多出现颈、胸部手术或颈部外伤后,发生率为3%~10%。多伤及一侧喉返神经,也有两侧神经均受损者。
病因
致病原因
多种因素都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其中颈部、胸部手术操作造成的直接损伤是喉返神经损伤最主要的病因。
手术损伤
由于喉返神经与血管伴行,止血时,神经可能与血管一同被夹住,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喉返神经有时紧贴于甲状腺体后膜上或部分被腺体组织所包围,同时神经周围有炎性瘢痕组织,故在分离、止血、缝合时,该神经易被误伤。
过度牵拉:手术时神经被过度牵拉或神经暴露后供血不足引起神经损伤。
缝扎、切断:甲状腺手术操作时,误将喉返神经结扎或切断,尤其是第二次甲状腺手术时。
肿瘤浸润:在晚期肺癌中,肿瘤以及转移的淋巴结均可直接浸润和侵犯喉返神经,为根治肿瘤,需要将受侵的神经一并切除,从而导致术后发生不可逆性的喉返神经损伤。
瘢痕粘连:术后局部瘢痕的收缩粘连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往往发生于术后的数日,多为可逆性损伤,经治疗后一般均可恢复正常。
颈部外伤
颈部开放性损伤,如枪弹伤、穿入伤、刀割伤等易导致喉返神经挫伤,出现水肿,甚至离断。
高危因素
第二次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由于瘢痕组织收缩,解剖标志不清,分离困难,容易发生神经损伤。
症状
主要症状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返神经损伤主要症状,凡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但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声音嘶哑的程度不同。
轻微者声音略变小,发音费力,偶可听到漏气声及二重音;严重者可完全失音,仅能发强耳语。
伴有喉上神经联合麻痹的患者,音调低沉。
声音嘶哑的程度,决定于发声时声门裂的大小和声带的紧张度,它与麻痹声带固定的位置有关,提示麻痹的喉肌及其神经分布,不代表损伤的性质,所以不能从声音嘶哑的程度判断损伤的轻重。
饮水呛咳
饮水呛咳常与声音嘶哑相伴随,是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症状。
患者在做吞咽动作时,声门关闭不全,液体漏入气管引起呛咳。
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时,患者在早期并不出现呼吸症状,到了晚期,声音嘶哑症状好转,但有些女性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重体力劳动时引起呼吸困难。
并发症
焦虑抑郁综合征
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声嘶、发声无力,对教师、歌手等特定职业的人可造成心理压力,患者可能因此出现焦虑抑郁综合征,表现为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甚至整日以泪洗面。
就医
就医科室
普外科
当颈、胸部术后或外伤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或出现其它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耳鼻咽喉科
当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耳鼻咽喉科就诊。
胸外科
胸部手术后出现声嘶等症状时需及时前往胸外科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窒息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用力发声,不做重体力活动,以免加重声嘶或呼吸困难。
如近期有颈部、胸部手术史、外伤史,需携带相关病历记录,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避免自行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最近是否经历手术后或者外伤?
说话时感到声音嘶哑或发音费力吗?
喝水时容易呛到吗?
平时是否有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的症状?
症状可以自行改善吗?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曾经做过颈部(甲状腺)、胸部的手术?
颈部是否受过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喉动态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其他检查:肌电图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类药物:青霉素。
营养神经类药物:甲钴胺片。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颈部、胸部手术史。
近期有颈部外伤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费力,饮水时呛咳,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直接喉镜检查
喉镜检查能够看到声带的位置异常,不同的位置表明不同的喉肌麻痹,是诊断喉返神经损伤的主要依据。可鉴别声带正中位麻痹、声带旁正中位麻痹和声带中间位麻痹。
喉动态镜检查
动态喉镜检查能清楚地看到声带麻痹的特征,确定是否为永久性麻痹。
其他检查
喉部X线检查
喉部断层摄片能显示声带是否萎缩、肥厚、变窄,并显示声带距声门中线的距离以及声门下区和喉室,是一种可靠的客观检查。
喉肌电图检查
喉肌电图检查能更准确地测定喉返神经损伤后某一喉肌、某一肌组的麻痹,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客观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喉返神经损伤的鉴别诊断包括声带水肿和环杓关节脱位。
声带水肿
相似点:两者均出现声音嘶哑。
不同点:声带水肿患者通常有炎症病史或急性过敏史,喉返神经损伤多伴有手术或外伤史,喉镜检查下观察声带形态变化可以相鉴别。
环杓关节脱位
相似点:两者均出现声音嘶哑。
不同点: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嗓音障碍程度与环杓关节活动受限有关,患者可同时伴有吞咽困难,但一般没有呼吸困难;而喉返神经损伤通常伴有呼吸困难而无吞咽困难,喉镜及影像学检查可相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神经受损病因并予以修复,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原则:解除引起神经损伤的病因,修复受损神经,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青霉素注射液
药物作用:是喉返神经损伤修复手术后常规使用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白细胞减少、哮喘发作、间质性肾炎等,偶尔见过敏性休克。
神经营养药物
药物作用:营养神经,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受损神经的功能。
手术治疗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修复术
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
手术显微镜下解除结扎缝线,去除神经外膜以外的瘢痕组织,去除良性肿块对神经的压迫,恢复功能。
术后需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
喉返神经断端吻合术
适用于喉返神经被切断或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声带麻痹的患者。
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断端的创伤或神经瘤,然后按照神经内部结构准确对合,缝合神经。
术后需保持头前倾位数日,并应用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修复手术
适用于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双侧声带麻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或双侧声带麻痹6个月,无功能恢复或对侧声带代偿的患者。
术中将喉返神经断端进行吻合,或将喉返神经与周围其他神经进行吻合。
手术方法分为吻合术和移植术,前者有单纯喉返神经缝合术、喉返神经与其他运动神经的吻合术;后者则包括喉神经中枢端植入外展肌和神经肌蒂移植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喉返神经损伤不可自愈,经治疗后可以转归为以下三种情况:
永久性麻痹
喉镜检查时,患者声带麻痹未恢复,部分旁正中位麻痹的声带,仍然固定不动,发声时健侧声带越过中线。
患者的代偿性发音可表现为声门漏气,不能大声叫喊,气流压力越高,声门闭合越差。患者饮水呛咳症状仍存在,但无呼吸困难。
好转
患者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喉镜检查声带部分恢复。
患者发声已恢复正常,响亮而无声门漏气,饮水呛咳症状消失,但部分女性患者可感到呼吸不畅,在做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呼吸困难。
痊愈
患者症状消失,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正常。
这类患者几乎不出现呼吸不畅,其饮水呛咳症状,也多在术后七日左右减轻,伴随声音完全恢复。
预后因素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喉返神经损伤的程度、性质、损伤修复时间、患者自身体质等。
危害性
声音嘶哑可影响某些职业工作的进展,如教师、歌手等。
饮水呛咳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的呼吸困难可使患者机体缺氧,使大脑、心脏等多器官受到损害,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管理
术后患者要保证充足营养供给,促进喉返神经修复。
可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豆制品、鸡肉、鱼肉、菠菜、胡萝卜等;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香蕉、橘子以及牛奶等。
患者需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心理支持
对于教师、歌手等职业来说,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声嘶以及失声等问题,会导致患者失去相应的工作,引起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对这类患者需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的信心。
对于无法完全治愈的患者,需给予其鼓励,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是否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了解神经恢复情况。
随诊的时间:喉返神经损伤一般3~6个月恢复,期间需每个月复诊或遵医嘱按时复诊。
复诊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喉镜检查。
预防
由于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因外伤引起,因此,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发生损伤,发生后及时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颈、胸部手术的患者需遵医嘱复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以便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