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
概述
是发生在中耳的慢性炎症
可有长期间断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
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而来
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鼓膜穿孔不愈或鼓室积液者可手术治疗
定义
慢性中耳炎是由急性中耳炎发展而来的中耳慢性炎症,常见的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以间断流脓、鼓膜紧张部穿孔和听力下降为特点。
常因急性中耳炎没有进行恰当的治疗迁延而来。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8周,若8周后未愈者即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亦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
分类
慢性中耳炎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分为两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亦可由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而产生。
发病情况
分泌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在1岁以下的儿童超过50%,2岁以下的儿童超过60%,1~5岁儿童发病率为15%~40%。
研究分析我国汉族人群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显示:我国女性更容易患此病;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比城市高;未及时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吸烟与被动吸烟会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正常的体重质量指数和血钙含量,能降低患此病的风险。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未及时有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迁延为慢性。
邻近器官病变: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疾病如肥厚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可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中耳炎。
细菌致病力强:全身抵抗力低下或病菌毒力过强及耐药菌感染可能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为慢性。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近年来,无芽胞厌氧菌混合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
乳突气化不良:多见于儿童患者。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机械性阻塞:如儿童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后鼻孔及鼻咽部填塞等。
功能障碍: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功能障碍。
咽鼓管黏膜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表面张力受损和变态反应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耳局部感染
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细菌产出的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程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变态反应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气压伤
飞机、潜水急速升降过程可以发生气压损伤,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气压的变化,更重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的障碍。
诱发因素
抵抗力低下:任何原因导致的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儿童、劳累过度、烟酒过度均可诱发慢性中耳炎。
经常游泳:经常游泳的人群可因经常耳内进水而诱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症状
主要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反复流脓
流脓可反复发作,随着感染的控制脓液可消失,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再次流脓,甚至持续流脓。
分泌物为黏脓性、黏液性或纯脓性。
如有肉芽组织、息肉破溃时分泌物中可带血。
听力下降
多为传导性聋(声音传导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的耳聋),轻者可无自觉症状。
当组织粘连或听小骨破坏等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混合性聋(传导性耳聋与感音神经性耳聋并存)。
耳鸣
部分患者可有低调耳鸣,病史较长并有高调耳鸣,提示内耳损伤。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听力减退
患者可有听力下降、自听增强症状。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暂时可以得到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耳痛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痛不明显。
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捏鼻鼓气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耳闷
耳内闭塞或闷胀感,反复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继发性胆脂瘤
鼓膜穿孔的基础上,若有新生上皮卷入,可形成继发性胆脂瘤,较少见。
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面神经麻痹等。
体检可见鼓膜松弛部内陷和粘连。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可见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脓肿、硬膜下脓肿等。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颅外感染
颅外感染包括骨膜下的脓肿或瘘管、颈部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颞部脓肿、耳后骨膜下脓肿等。
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如果损伤面神经,会引起面神经麻痹。
表现为口眼歪斜、流涎等症状。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多为传导性,少数为混合性,甚至全聋。患者常有耳鸣,偶有眩晕,可能与咽鼓管狭窄或者阻塞有关。
鼓室硬化症:患者鼓膜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鼓膜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骨柄后和镫骨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鼓膜正常的患者呈进行性耳聋。
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耳内闷胀或闭塞感,听力逐渐下降,呈传导性或混合性聋,伴耳鸣。鼓膜呈蓝黑色,明显内陷或外凸。可有不明原因的耳内出血
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临床以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患者病史长,耳道长期持续或间断流脓,有特殊恶臭。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如出现耳朵反复流脓、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急诊科
诊断为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如果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就医时要尽量详细、准确描述病史、症状、用药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耳朵反复流脓的症状?
脓液里面是否混有血迹?脓液是什么颜色?是否有臭味?
是否有听力下降的感觉?听力下降时头部前倾或偏向健侧是否有好转?
是否有耳鸣的症状?耳鸣时的音调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噼啪”声、流水声或嗡嗡声?
是否有耳闷胀感?反复按压耳屏闷胀感是否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曾经有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史?
近期是否有感冒病史?
是否有肥厚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病史?
是否有服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肿瘤、糖尿病等引起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的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脓液细菌培养。
耳镜检查:鼓膜及外耳道图像。
听力检查:纯音听力测试。
影像学检查:颞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头孢类药物等。
局部用药: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乙醇滴耳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稀化粘素类药物: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感冒病史,腺样体肥大、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疾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朵反复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
体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是鼓膜连续性的中断),大小不一,多为单发。
残余鼓膜可有钙化,也可伴有穿孔缘周围的溃疡和肉芽组织生长。
部分愈合的鼓膜非常薄,如果感染存在可明显增厚、充血,失去正常半透明状态。
鼓室内壁黏膜可见充血,甚至肿胀增厚,也可形成肉芽、息肉,可由穿孔处凸入外耳道。
外耳道与鼓室内可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积液时鼓膜可呈灰蓝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若液体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鼓膜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应检查血常规,以了解是否有全身炎症反应。
血常规检查无特殊注意事项。
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通过耳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有效局部用药和口服抗生素。
脓液细菌培养需经耳道采取标本,注意保持放松,头部不动。
耳镜检查
通过耳镜检查可以了解鼓膜情况,是否存在鼓膜穿孔、穿孔程度以及穿孔后是否愈合;了解鼓室内壁情况,是否有肉芽增生。
耳镜检查时应保持放松,头部不动。
听力检查
通过听力检查可了解患者耳聋程度及耳聋的性质(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听力检查时应保持放松,注意力集中,根据医生的指令准确描述。
影像学检查
颞骨CT:通过颞骨CT检查了解内耳病变情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轻者可无异常改变,严重者中耳内充满低密度影,提示伴有黏膜增厚或肉芽形成。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见中耳腔不同程度密度增高影。
影像学检查前应摘下饰物、手表,不要携带手机,身上不要带有金属的东西。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及感冒、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疾病等病史,有耳道反复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结合耳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患者有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结合耳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鼓膜炎
相似点:有反复流脓的症状。
不同点:慢性鼓膜炎患者鼓膜表面有较多肉芽、溃疡,但无穿孔,颞骨CT亦正常。
中耳癌
相似点:有反复流脓的症状。
不同点:中耳癌好发于中老年人,近期有血性分泌物与耳痛,可有面瘫与张口困难。鼓室内或外耳道内有新生物,触之易出血,新生物活检有助于鉴别。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
相似点:有听力下降、面瘫、耳溢液等。
不同点: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起病隐匿,脓液稀薄,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多发性穿孔,有时可见苍白肉芽,听力损害明显,中耳CT可见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肺部或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肉芽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鼻咽部肿瘤
相似点:首发症状为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
不同点:有涕血、鼻出血、持续性头痛等症状。CT扫描可见肿瘤生长和浸润。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脑脊液耳漏
相似点:鼓室积液,耳溢液等。
不同点:脑脊液耳漏有头部外伤史,脑脊液耳漏患儿可有反复脑膜炎感染史。
胆固醇肉芽肿
相似点:耳胀、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
不同点:胆固醇肉芽肿亦称特发性血鼓室,病因不明,可为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并发症。鼓膜呈蓝色或蓝黑色。颞骨CT片见鼓室及乳突内有密度增高影。
颈静脉体瘤
相同点:耳鸣、听力下降等。
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为血管性肿瘤,可突入鼓室。患者耳鸣为波动性、听力减退。瘤体巨大者有明显骨质破坏,颞骨CT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祛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和恢复或重建生理性传音结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清除中耳积液。
治疗目的:通过治疗可以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药原则
引流通畅的患者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急性发作时应全身应用抗生素。
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较多时,给予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
鼓室黏膜湿润、脓液较少时,可用乙醇或甘油制剂等。
局部用药应注意清除鼓室内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用药前以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洗净后再点药。
忌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耳毒性药物滴耳,以免引起听力下降。
忌用粉剂,因其可能堵塞穿孔妨碍引流。
尽量不用有色药物,以防影响局部观察。中耳腔内忌用含酚类、砷类腐蚀剂。
局部用药
氧氟沙星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中耳炎。
氧氟沙星滴耳液常见不良反应为耳痛、瘙痒感等。
氧氟沙星过敏者禁用。
硼酸乙醇滴耳液
有抑菌作用,具有收敛、消毒和止痒作用,适用于慢性中耳炎。
硼酸乙醇滴耳液硼酸乙醇滴耳液杀菌和穿透作用强,但有刺激性。用于鼓膜穿孔时常引起疼痛。
全身用药
青霉素类
如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青霉素类抗生素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青霉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类药品过敏反应比较常见,用药前要仔细询问过敏史,进行过敏试验,确定阴性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过敏者禁用。
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头孢克肟等,对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大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排除过敏史,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用药期间避免饮酒,注意是否有胃肠道不适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口服稀化黏素类药物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是一种黏痰溶解药,促进纤毛运动及排泄功能,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张力和咽鼓管开放的压力。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作为辅助治疗。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牛背、满月脸、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痤疮、骨质疏松、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或肠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等副作用。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者、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等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中耳乳突手术及听力重建
手术适应证的基本条件: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有较好的实用骨导听阈,有一定空间的含气腔。咽鼓管功能正常,有活动正常的镫骨底板上结构,病灶可彻底清除。
鼓膜穿刺术
适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积液者。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于1~2周后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鼓膜切开术
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液体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时。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同时吸净积液。
鼓膜置管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中耳积液过于黏稠不易排出者,均可考虑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可以考虑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鼓室探查术
适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反复不愈,怀疑中耳乳突腔有肉芽组织等不可逆病变形成,应酌情行鼓室探查术做相应的处理。
其他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等。
扁桃体炎反复多次发作或过度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应避免压迫患耳,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鼓膜没有完全长好的患者禁止游泳,不要做剧烈运动,出院后根据医嘱定期复查,以观察新鼓膜是否完全形成。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慢性中耳炎若不积极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听力下降,甚至发生颅内、颅外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治疗后
如果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正规治疗,本病可以治愈,听力可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预后因素
抵抗力差的患者可使中耳炎反复发作,影响预后。
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影响预后。
未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出现并发症可影响预后。
危害性
慢性中耳炎若不进行积极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听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中耳炎严重者可出现面瘫、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种类丰富,确保营养均衡。
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麻辣烫等。
运动管理
未手术的患者及术后完全康复的患者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手术后鼓膜尚未完全长好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方式以散步、轻柔的运动为主。
心理支持
日常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压抑、焦虑等。
耳部管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洗澡、游泳时进水,避免挖耳的不良习惯。
手术的患者在鼓膜未完全恢复前避免压迫患耳。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耳流脓是否减少,以评估疗效。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恢复情况,以评估疗效。
定期进行耳镜检查,以了解鼓膜恢复情况。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可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随诊时间: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随诊,手术后1个月复诊,或根据医嘱定期复诊。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听力检测、耳镜检查,必要时进行颞骨CT检查。
预防
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彻底治疗,避免迁延不愈。
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患感冒后要积极进行治疗,避免迁延过久。
有慢性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疾病的患者和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反复发作。
日常洗澡、游泳时尽量避免耳内进水,不慎进水后应及时进行清理。
日常应保持耳内清洁干燥,避免反复挖耳的不良习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