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肥厚
概述
概述
声带肥厚又称慢性肥厚性声带炎或称慢性增生性声带炎,是指各种因素导致声带黏膜弥漫性增生肥厚。表现为声嘶、干咳、伴喉异物感、痒感、干燥感、灼热感、疼痛感等。属于喉的慢性炎症之一,一般有职业特征。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别名
慢性肥厚性声带炎、慢性增生性声带炎
临床症状
声嘶、干咳,伴喉异物感、痒感、干燥感、灼热感、疼痛感等。
危害
可引起声嘶、干咳、喉部不适,伴有中-重度黏膜不典型增生者属癌前病变。
检查
电子(频闪)喉镜检查、病理活检。
诊断
根据病史、职业等及声嘶、喉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结合电子频闪喉镜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对症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肥厚组织可于1个月左右消退。
饮食建议
给予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睡前饮食。
病因
病因
发声不当或过度,空气污染、烟酒过度、咽喉反流、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导致。
声带肥厚是什么原因
声带肥厚,可能是用嗓不当、空气污染、烟酒过度、急性喉炎、呼吸道慢性炎症、全身疾病等原因所致。
1.用嗓不当:经常喊叫,说话过多,造成声带损伤、充血、肥厚。
2.空气污染:经常处在粉尘、各种有害气体,空气灼热及干燥、湿度少的环境中,导致声带黏膜组织损伤,引起声带肥厚。
3.烟酒过度:烟草中的烟碱、一氧化碳有害物质使声带血管痉挛,引起声带肥厚。酒精中含有的乙醇能促进声带血管扩张、充血,引起声带黏膜损伤、肥厚。
4.急性喉炎:声带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声带黏膜增生、肥厚。
5.呼吸道慢性炎症:鼻腔、鼻窦、鼻咽部化脓性炎症等,可蔓延到声带,声带黏膜引起肥厚。
6.全身疾病:比如糖尿病、内分泌功能紊乱、心脏病等,导致喉部声带的血管收缩机能紊乱,导致声带肥厚。
声带肥厚,建议就医,查明病因,遵医嘱治疗。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声嘶,初期声音为毛、涩,以后发展为沙、嘶,初期为间歇性,继而发展为持续性,除声嘶外,喉常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痒感、干燥感、灼热感、疼痛感等异常感觉,并有干咳等。
诊断依据
1.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急性喉炎反复发作等病史,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发声过度等致病因素。
2.有声嘶、干咳,伴喉异物感、痒感、干燥感、灼热感、疼痛感等临床表现。
3.在电子喉镜下,声带黏膜在病变初期呈充血状态,色红、肿胀、无光泽,可见分泌物。在病变后期,声带黏膜粗糙、干燥、色泽为灰蓝色或灰黄色,声带中部或中前部游离缘呈形态规整之弧形隆起或广基性锥形突起,多双侧声带同时发生,呈现双侧隆起或突起,少数病例,声带中部肥厚不在游离缘而在声带表面。声带肥厚部质地稍硬。
治疗
治疗方针
去除病因,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为主。症状、体征无缓解者积极活检明确诊断。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气雾剂可采用庆大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
2.中药治疗声带肥厚,采用活血化瘀和化痰散结疗法。
预后情况
一般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预后尚可。
声带肥厚雾化治疗后嗓子疼怎么办
声带肥厚雾化治疗后嗓子疼,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进行对症治疗,可以适当服用川贝枇杷膏或含服金嗓子喉片、草珊瑚含片等,可以有效润喉,同时对病情恢复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雾化后之所以嗓子疼痛,多是因为雾化时咽喉部干燥,在药物刺激下会引起不适感;再者雾化时使用含有一定激素成分的药物,反而会导致咳嗽加重、嗓子疼等直接刺激表现。
建议患者每次雾化后,及时用湿毛巾擦净口鼻处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物的刺激口鼻,引发不适。另外,患者应及时纠正张口呼吸等不良的习惯,减少粉尘、烟酒刺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声带肥厚倒置呼吸困难怎么治疗
声带肥厚是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特征,本病不导致呼吸困难。对于呼吸困难需根据其严重程度选择针对性治疗。
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病例可见到声带肥厚,边缘变钝,严重者两侧声带前部互相靠在一起,声门不能完全打开。而主要症状表现为声嘶、喉部不适、干燥感等,而不引起呼吸困难。治疗主要包括雾化吸入、激素声带注射、含服喉片等。用药及操作应遵医嘱。
呼吸困难可分为四度,针对不同程度需选择相应治疗。
1.一度:需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如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应积极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足量泼尼松等类固醇激素,控制炎性肿胀,解除喉阻塞,一般可不做气管切开术。
2.二度: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但应酌情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工作。若为呼吸道异物,应立即取除。如为喉部肿瘤,可考虑作气管切开术。
3.三度:可先试上述用药物治疗和吸氧,并作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若经保守治疗未见好转,或喉阻塞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时,应及早手术。
4.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
当感觉到呼吸困难时,需积极就医,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和病因后,遵医嘱规范治疗。
护理
日常护理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勿过度用嗓,主动避免疾病诱因。
2.坚持每日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避免激动,学会调节情绪。
4.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或停用药物。
5.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戒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