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概述
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发生的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耳痛,还可出现发热、耳鸣、耳闷、耳内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理疗等,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外耳道炎是什么?
定义
外耳道炎是发生在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外耳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外耳门至鼓膜间的弯曲管道,成人长约2.0~2.5cm,其外1/3部为软骨部,是耳郭软骨的延续,可被上、下拉动;内2/3为骨部,位于颞骨岩部内,两部交界处较窄。
分类
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症状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发病情况
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局限性外耳道炎夏秋季多见。
弥漫性外耳道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
外耳道炎用什么滴耳液?
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时,局部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滴耳液治疗,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溶液等,避免使用有耳毒性的和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细菌培养后可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
真菌性外耳道炎,除了彻底清洁耳道,还应使用抗真菌溶液,制霉菌素、克霉唑等。但是如果鼓膜穿孔,则避免应用上述药物。
外耳道炎能彻底治愈吗?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治愈,部分患者可合并脑神经受损,较难治愈。
外耳道炎多急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或炎症迁延变为慢性病程,坏死性外耳道炎,治疗难度较大,若脑神经受损,预后多不佳。
真菌性外耳道炎和霉菌性外耳道炎有什么区别?
二者在广义上属于一类疾病,而狭义上的霉菌性外耳道炎只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一种;临床症状相似,但真菌种差异所致的霉苔有所不同。
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等。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基质上长出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病因
致病原因
外耳道炎主要的病因为细菌感染,也可因病毒、真菌感染引起。
引起局限性外耳道炎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为白色葡萄球菌。
引起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有些弥漫性外耳道炎可因病毒、真菌感染引起。
高危因素
外耳液体浸润
游泳、外耳道冲洗后未及时擦干,会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温度和湿度变化
长期处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或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地区,患本病的风险增高。
耳部外伤
挖耳、外耳道异物等导致外耳道损伤,会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耵聍减少
耵聍俗称耳屎,是耳内的正常分泌物,对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掏耳过频等导致耵聍过少,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耳部疾病
化脓性中耳炎产生的脓液反复刺激外耳道,可以诱发本病。
外生骨疣等导致外耳道狭窄,耳道内的物质不易排出,使本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全身性因素
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的状态等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可使本病风险增加。
发病机制
细菌、病毒、真菌直接作用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外耳道皮肤、皮肤附属组织、皮下组织,产生炎症。
外耳道液体浸渍、外耳道结构异常,导致外耳道内的分泌物、病原体不易排出,使本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高,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高。
症状
局限性外耳道炎症状
耳痛
开始发病时,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可随张口、咀嚼等动作加重。
发生耳痛的一侧还可出现头痛。
发热
发热症状不明显,体温可略有升高。
全身不适
可出现乏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耳鸣、耳闷
多出现在疖肿(炎症导致局部皮肤隆起)堵塞外耳道时。
耳郭牵拉痛
拉扯耳郭时会出现疼痛。
耳屏压痛
按压耳屏(耳郭前侧中部的软骨结构)会出现疼痛。
皮肤疖肿
可出现在外耳道的皮肤上。
外耳道流脓
脓肿破溃后,脓液可沿外耳道流出,可混有血液。
脓肿破溃后,耳痛会随之减轻。
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
外耳道后壁发生的局限性外耳道炎可以出现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
弥漫性外耳道炎症状
耳痛
多发生在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时。
可伴有灼热感。
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时,表现为剧烈的刺痛。
耳痒
多发生在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时。
外耳道分泌物
沿外耳道流出少量分泌物。
发生坏死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时,分泌物为大量质地较稀的液体。
耳郭牵拉痛
拉扯耳郭时会出现疼痛。
耳屏压痛
按压耳屏会出现疼痛。
颅骨疼痛
可表现为颅骨、颞骨(太阳穴周围的骨骼)等部位出现疼痛。
为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表现之一,是病情较重时的表现。
面部感觉、活动障碍
可表现为患病一侧面部肌肉松弛,不能随意识活动;面部感觉减退等。
为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表现之一,是病情较重时的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剧烈头痛、剧烈呕吐、嗜睡、昏迷等脑部受损的症状。
为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表现之一,是病情较重的表现,有生命危险。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39
外耳道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耳痛、发热、耳鸣、耳闷、耳痒、颅骨疼痛、面部感觉减退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急诊科
出现剧烈头痛、剧烈呕吐、嗜睡、昏迷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但应避免用棉签等硬物抠耳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耳痛?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外耳道流脓、耳鸣、耳闷等症状?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是否曾自行挖耳?
耳部是否受过外伤?
出现症状前有没有游泳,或进行过外耳道冲洗等?
是否有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耳镜、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颞骨、颅底X线、颞骨、颅底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治疗:10%鱼石脂甘油、30%~50%硝酸银或纯石炭酸、5%~8%醋酸铝
抗生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
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39
外耳道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游泳、挖耳、外耳道冲洗的行为。
生活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地区。
耳部发生过外伤。
患中耳炎、外生骨疣等耳部疾病。
患有糖尿病等。
有营养不良等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有耳痛、耳痒、耳鸣、耳闷、发热等症状。
查体
视诊:有些情况下,可见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可为含有血液的脓液,也可为较稀的液体。
触诊:可出现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等。可发现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肿大(耳前下方、耳后下方的凹陷处可触及球状肿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
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等情况。
C-反应蛋白
检查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可能会出现升高的情况。
血生化
检查血糖等指标。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注意事项: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
影像学检查
颞骨、颅底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以检查颅骨、耳部组织、神经等病变情况。
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X线、CT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耳环或耳钉等。
MRI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耳镜检查
可以直接观察外耳道内的情况。
可以观察到局部肿胀、狭窄、分泌物异常、脱屑等表现。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配合医生,避免乱动。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提取外耳道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并可以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化脓性中耳炎
相似点:都可以出现耳痛、外耳道流脓、流脓后耳痛缓解等症状。
不同点: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发生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出现听力下降、明显发热等表现,可以通过颞部CT、耳镜等检查区分。
外耳道湿疹
相似点:耳痒、外耳道大量分泌物等。
不同点:外耳道湿疹是外耳道皮肤发生的非感染性疾病,以皮疹为主要表现,无耳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查体、耳镜等检查区分。
急性乳突炎
相似点:急性乳突炎与外耳道后壁发生的局限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出现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
不同点:急性乳突炎为乳突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多有明显的发热,无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等表现。可通过乳突X线检查区分。
治疗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减轻症状、避免复发等。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熬夜。
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等严重情况时,应减少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
改善饮食
保证各种营养素和热量充足。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戒酒。
调整生活习惯
戒烟,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避免掏耳、游泳等行为。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治疗
局限性外耳道炎
10%鱼石脂甘油
用于疖肿未成熟时,可以促进炎症吸收。
治疗时将沾有药物的棉条放置于疖肿处。
30%~50%硝酸银或纯石炭酸
用于疖肿成熟时,可以促进疖肿破溃,利于脓液排出。
治疗时用沾有药物的棉签将药物涂抹于病变处。
抗生素
用于疖肿破溃后。
局限性外耳道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使用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等)。
用酒精消毒后,将沾有抗生素的棉条放置于疖肿破溃处。
弥漫性外耳道炎
10%鱼石脂甘油:用于外耳道发生红肿时,可以改善病变。
5%~8%醋酸铝
用于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肿胀、渗液较多时,可以改善症状。
治疗时将沾有药物的棉条放置于病变处。
醋酸尿素曲安西龙软膏
用于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时,可以缓解炎症反应。
治疗前会先清除病变部位的分泌物和痂皮。
全身治疗
镇痛药物
可以缓解疼痛。
用于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局限性外耳道炎严重时。
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抗生素
可用于治疗局限性外耳道炎、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包括坏死性外耳道炎),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复制。
常使用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等)等抗菌药物,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必须在早期给予大剂量、足疗程的抗菌药物。
营养支持
多用于坏死性外耳道炎;可补充营养,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如果有需要,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等物质。
手术治疗
局限性外耳道炎
主要手术方法为切开排脓。
用于局限性外耳道炎疖肿成熟时,可促进脓液排出。
切开后会使用橡皮条引流。
可结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弥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成形术
用于治疗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发生狭窄或闭锁,影响耵聍排出或出现听力下降时。
一般在炎症恢复后进行该手术。
根治性清创术
用于坏死性外耳道炎早期,可以清除局部病变,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发生面神经、颅底损伤时,可以清除乳突、颅底的病变。
手术后用抗生素溶液等进行冲洗。
物理治疗
多用于治疗局限性外耳道炎。
可以控制病变,避免病变范围增大,促进疖肿成熟。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氦氖激光照射等。
高压氧治疗
用于治疗坏死性外耳道炎,可以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提高身体抵抗力。
其他治疗
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引起外耳道炎的疾病进行治疗,如化脓性中耳炎、糖尿病、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外耳道炎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患糖尿病者的外耳道炎可反复发作。
危害性
外耳道炎可以出现疼痛、外耳道流脓等表现,影响夜间睡眠、白天的工作或生活。
局限性外耳道炎、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可以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使听力下降。
坏死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及时会引起颅内感染,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无糖尿病者
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充足。可选择豆类、奶类、肉类、鱼类、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类等。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选择谷类、薯类等替代精米、精面。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食盐用量控制在6克以内,避免油炸、腌制、烧烤食品。
成人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
避免生、冷、硬、烫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患糖尿病者
应选择糖尿病饮食,同时保证营养充足。
避免食用含糖饮料、点心等糖含量较高的食品或饮品。
生活习惯管理
洗澡、游泳应注意避免耳道进水,进水后及时擦干。
避免掏耳等行为。
戒烟,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广场舞、骑行等运动,或按照医生指导选择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疾病管理
坚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按照医生要求用药、复查。
安全管理
如有听力下降,应在他人陪同下外出。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
及时就诊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改善不良状态(如营养不良等)。
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控制挖耳的频率,避免频繁挖耳,造成外耳道损伤。
进行外耳检查时,积极配合医生,有不适时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损伤外耳道。
避免耳部外伤、耳部异物等。家长应注意儿童的行为,避免其往耳内塞异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