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囊炎
概述
咽囊炎是咽囊的化脓性炎症
主要症状为鼻后部流脓及枕部持续性疼痛
咽囊管腔堵塞产生潴留囊肿,继发感染进展至脓肿破裂,最终形成脓瘘管
彻底切除或破坏咽囊内壁黏膜,以防复发
定义
咽囊引流受阻,分泌物不能排出,形成囊肿,继发感染形成化脓性炎症及脓肿。
咽囊位于鼻咽顶后壁,囊的大小不一,囊壁为黏膜覆盖。
发病情况
鼻咽囊肿发病率目前尚无准确报道。
秋冬季、冬春季交替易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致本病多发,症状尤甚。
分类
主要分为结痂型囊肿和囊状囊肿。
结痂型有规律地自发排入鼻咽,而囊肿型由于引流通道完全堵塞而不引流。
病因
致病原因
咽囊为胚胎期脊索顶端退化回缩时,咽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囊状隐窝。囊的顶端附着于枕骨底部的骨膜上,囊口开口于腺样体中央隐窝下端。
囊的开口被阻塞时,分泌物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继发感染则成为脓肿;脓肿进一步发展可破裂,则形成化脓性瘘管
导致开口阻塞的原因有鼻腔填塞,外伤,腺样体切除或其他机械刺激等。
诱发因素
急性鼻咽炎
细菌、病毒感染,以及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等引起。
感染引发炎性因子释放,鼻咽黏膜水肿,继发咽囊口堵塞,病原体侵犯咽囊化脓,从而转变为脓瘘。
慢性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鼻腔、鼻窦炎症分泌物刺激、腺样体残留或潴留脓肿,以及环境干燥、环境多粉尘等因素均可导致慢性鼻咽炎发作。
炎性因子释放后,可导致咽囊口引流不畅,感染引发脓肿、脓瘘的形成。
腺样体切除术后
可能与手术后瘢痕封闭隐窝口,导致囊内引流不畅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鼻咽部流脓
囊腔开放时患者常感鼻咽部有黏脓向下流至口咽部,有臭味,以清晨为多。
有时后吸时,可有痂皮及豆渣样物从口咳出。
枕部持续性疼痛
囊腔闭锁时枕部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
与蝶窦炎头痛相似,常伴有颈后肌肉发僵,酸痛症状,且头转动时加重。
其他症状
恶心:脓液下流入食管,可刺激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
咳嗽:脓液下流入咽喉后,可刺激喉黏膜及下呼吸道,出现阵咳。
并发症
咽鼓管功能异常:刺激咽鼓管后,可有耳鸣和耳内闷胀感。
发热:少数患者在细菌毒素作用下可伴有发热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咽部流脓及枕部持续性疼痛等不适,建议积极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分泌物潴留于鼻腔影响检查。
小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达,家长可注意观察并记录患儿症状,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鼻后流脓?
有无枕部持续性疼痛?
有无黏脓从鼻咽部下流至口咽部?
有无回吸见到痂皮及豆渣样物从口咳出?
有无恶心、咳嗽及易感冒症状?
有无颈后肌肉发僵、酸痛症状?
有无耳鸣、耳内闷胀感?
有无发热?
病史清单
有无急性鼻咽炎发作史?
有无腺样体残留或潴留脓肿?
有无腺样体切除手术史?
有无慢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
有无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邻近感染病灶?
有无鼻腔填塞及外伤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单: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鼻窦、鼻咽CT、鼻咽磁共振检查。
耳鼻喉专科检查:鼻内镜检查、鼻咽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鼻缩血管药:麻黄碱鼻液、羟甲唑啉、塞洛唑啉等。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抗菌类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黏液促排剂:桉柠蒎、标准桃金娘油等。
抗过敏药:西替利嗪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反复急性鼻咽炎发作史。
可能患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
有腺样体手术史。
可能有鼻腔填塞或外伤史。
可能有长期在干燥、多粉尘的环境生活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有鼻后部流脓及枕部持续性疼痛。
清晨较多的口咽部臭脓。
鼻子回吸时,可有痂皮及豆渣样物从口咳出。
或有耳鸣和耳内闷胀感。
少数患者可伴有发热。
体征
在间接鼻咽镜下(或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见鼻咽顶部中央圆形隆起肿胀,或呈息肉样变,黏膜充血。
在中线处上可见囊口,常有干痂附着,清除后挤压囊口上方有时见脓液流出,用探针很易探入囊内,并可有豆渣样物或干酪样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等。
可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性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或稍高,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或磁共振检查:可辨别鼻咽病灶的位置、范围、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可显示鼻咽后壁有一个界限清楚的中线低密度囊肿。
鼻内镜、鼻咽镜检查
目的:了解鼻、鼻咽部疾病的局部特点。
意义:观察鼻腔、鼻咽等区域组织结构特征及分泌物性状,以作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鼻部感染性疾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发热、回吸脓涕、头痛等症状。
不同点:可发生鼻塞、嗅觉障碍等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加以鉴别。
鼻咽部恶性肿瘤(鼻咽癌)
相似点:都可出现鼻头痛症状。
不同点:鼻咽部恶性肿瘤可持续鼻涕中带血或出现鼻出血的症状。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鼻咽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回吸脓涕及头痛症状。
不同点: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不见典型的脓瘘。
治疗
治疗目的:彻底切除或破坏咽囊内壁黏膜,以防复发。
治疗原则:化学烧灼或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化学灼烧法
可在穿刺抽脓后,使用25%~50%硝酸银或25%三氯醋酸烧灼咽囊黏膜,将其彻底破坏,以防止复发。
手术治疗
咽囊炎的治疗既往多采用化学药物腐蚀、鼻咽黏膜刮除、活检钳钳破囊壁及手术切除等方法,前三种方法因其疗效不理想,现多被电凝、激光、等离子、冷冻及微波治疗所取代。手术径路主要有经口、经腭和经鼻3种方式。
咽囊咬除术
鼻咽部及口咽部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用鼻咽镜充分暴露咽囊,并用咬钳咬去囊口周围组织。
咽囊刮除术
用小刮匙刮除囊壁。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术破坏囊壁组织。
内镜下咽囊切除术
可采用鼻内镜下切除咽囊壁黏膜。术前还须鼻腔表面麻醉(鼻腔进路)。此法具有视野清晰,亮度高,可吸引,且损伤小,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适用于同时患有鼻窦、鼻腔、鼻咽部疾病的咽囊炎患者,不仅能充分暴露手术咽囊区,也能使得手术视野清晰、亮度高,术后及术中微量或无出血,手术时间短,又能彻底清除病灶。
其他
若咽囊较大,还可切开软腭,在直视下彻底切除囊壁黏膜,但其损伤较大,目前已较少采用。
若有腺样体肥大,应该切除腺样体,以利引流。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未经及时有效治疗,鼻咽部流脓及枕部持续疼痛等症状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经治疗
在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治愈,部分存在咽囊囊壁切除不彻底的情况,术后可复发。
危害性
本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可致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还可继发耳鸣、耳闷等。
日常
日常管理
未进行手术者
环境管理
远离干燥、粉尘和过敏原较多的环境,或戴口罩。
可用加湿器改善室内湿度。
定期开窗通风,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
饮食管理
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烫、过冷、坚硬的食物,以免物理刺激加重炎症。
禁酒。酒对鼻咽黏膜损伤难以恢复,应尽量避免黏膜接触酒精刺激。
饮食宜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煎、炸、熏制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以免造成黏膜充血。
提高蛋类、鱼类、禽类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加机体抵抗力。
运动管理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
习惯管理
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每晚应保证睡眠不少于7小时。
避免用力擤鼻涕等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先堵住一侧的鼻腔,腹部用力擤另一侧,然后交替,避免伤及鼻黏膜。
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用手接触鼻、口腔和眼部。
已进行手术者
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了解鼻咽部术区恢复情况,对于局部隆起或有溢脓的患者,需行探针探查及影像学检查加以甄别,如有囊肿、脓肿及脓瘘形成者,可及时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囊壁。
病情监测
对鼻咽部长期不适者,可行鼻咽部CT扫描及鼻咽部MRI检查,同时鼻咽镜检查,以明确疾病特征和病情变化,也可将本病与鼻部感染性疾病、鼻咽部恶性肿瘤及鼻咽炎相鉴别。
随诊复查
在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鼻咽镜检查,观察术区恢复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复发征象。
预防
注意保暖、避免熬夜及感冒,减少病毒、细菌急性感染概率。
避免接触过于干燥、污浊的环境。
适量运动:合理运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如出现发热、咳嗽、耳闷、耳鸣等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