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概述
在睡眠过程中,由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的以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的临床病症
主要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和觉醒、白天嗜睡等
目前认为与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上气道扩张肌张力降低、呼吸中枢调节异常等有关
根据症状和病因,选择一般治疗、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睡眠过程中,由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AIH≥5次/小时),是睡眠呼吸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多种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上气道是指从唇或鼻孔到气管上端的部分,包括鼻部、咽部和喉部。
呼吸暂停: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或较基线水平下降≥90%),持续时间≥10秒。
低通气: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30%,持续时间≥10秒,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3%或者出现微觉醒。
分类
根据年龄,可分为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两种类型。
发病情况
患病率
在欧美等国家,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4%。
我国局部地区有限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5%~4.8%。
人群分布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4)∶1,绝经期后女性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
鼻腔及鼻咽部狭窄: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腔狭窄或闭锁等。
口咽腔狭窄:腭扁桃体肥大、软腭肥厚、腭垂粗长、咽侧壁肥厚、舌根肥厚、舌体肥大等。
喉咽和喉腔狭窄:婴儿型会厌、会厌组织塌陷、会厌囊肿或者喉部肿瘤等。
上颌骨、下颌骨发育不良、颅面畸形等。
上气道扩张肌张力降低
各种原因导致的颏舌肌、咽侧壁肌及软腭肌肉的张力下降。
呼吸中枢调节异常
可为原发性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也可继发于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导致的睡眠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水平异常。
其他因素
内分泌因素: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
遗传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家庭聚集性和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使发病概率增加2~4倍。
高危因素
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
绝经期女性。
亲属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史。
长期大量饮酒。
长期吸烟。
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或肌肉松弛类药物。
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是发病的基础;上气道扩张肌张力下降,加重了气道狭窄和阻塞;而长期睡眠低氧血症可导致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也使发病机制变得更加复杂。
症状
主要症状
睡眠打鼾
睡眠过程中反复打鼾。
可因反复呼吸暂停造成鼾声中止。
随着年龄和体重变化,鼾声的频率和强度可发生改变。
呼吸暂停
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以口鼻气流信号消失为前提,以同时胸腹部仍有起伏呼吸运动信号为特征。
严重时,可从睡眠中被憋醒。
白天嗜睡
轻者表现为轻度白天困倦、乏力。
重者可有不可克制的白天嗜睡,甚至可在谈话或驾驶过程中入睡。
通常入睡较快,睡眠时间较长,但醒后仍感疲乏无力。
其他症状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晨起头痛、口干、咽喉部异物感。
夜尿次数增加,甚至遗尿。
病程较长可出现烦躁、易怒或焦虑抑郁等性格改变。
性欲减退,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等。
并发症
受反复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可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
心脑血管系统
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等。
可有心悸、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眩晕、脑水肿意识障碍等症状。
呼吸系统
加重支气管哮喘、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
可出现频繁咳嗽、喘憋、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唇甲发绀等症状。
泌尿系统
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
夜尿增多蛋白尿、晨起颜面部水肿等症状。
神经、精神系统
脑损害:可有入睡前幻觉、入睡后肢体抽搐、痉挛、无意识行为等症状,可能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受损,与老年痴呆也有关联。
精神障碍:易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个别患者表现为单纯型类偏执狂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等。
血液系统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黏稠度增高。患者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视物模糊、失眠和多汗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
糖耐量下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代谢异常。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释放有不同程度减少,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泌尿生殖系统
性欲减退,男性可有勃起功能障碍,甚至阳痿。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出现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和觉醒、白天嗜睡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呼吸暂停,且呼之不应时,建议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日常生活中嗜睡(打瞌睡)的情况,如静坐看书、看电视、与人谈话、坐车等时是否会打瞌睡,以便于给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家属可尽量记录患者晚上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和发生次数,以便于给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夜间睡眠时是否打鼾?
夜间睡眠中是否有呼吸暂停的情况发生?是否被憋醒过?
白天是否总是打瞌睡?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抽烟、喝酒?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是否有鼻息肉、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多导睡眠图
Epworth嗜睡量表(ESS)
血常规
肺功能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异丙托溴铵
祛痰药:氨溴索、溴已新
抗炎药:布地奈德气雾剂
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鼻息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腺体样肥大,腭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上、下颌骨发育不良、畸形,颏舌肌、咽侧壁肌肉及软腭肌肉的张力异常,睡眠低氧血症等病史。
有肥胖、绝经期、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家族史。
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和觉醒、白天嗜睡等。
体征:可发现上气道狭窄及阻塞的征象和表现。
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
是本病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测手段。
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监测指标包括脑电图、眼电图、下颌肌电图,口、鼻呼吸气流和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体位,鼾声,胫前肌肌电图等。必要时加测血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测量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的次数,以及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还有助于鉴别诊断。
标准完整的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应不少于7小时的记录时间。
嗜睡程度评价
主要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目前临床上ESS更常用。
可评价患者白天的嗜睡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
其他检查
还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等,选择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上气道影像学检查、鼻咽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诊断标准
满足A+B或单独满足C均可诊断。
A.出现以下至少一项
白天困倦、乏力或睡眠中反复觉醒。
睡眠中因憋气、喘息和气短而反复觉醒。
同室人发现患者有在睡眠中反复打鼾和呼吸中断现象。
有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卒中、心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者2型糖尿病
B. 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或者睡眠中心外监测证实:AHI≥5次。
C. 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或者睡眠中心外监测证实:AHI≥15次。
分度
本病根据AHI及低氧血症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详见下表。
程度AHI(次/小时)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
轻度5~15(包括5)85~90(包括90)
中度15~3080~85
重度>30<80
鉴别诊断
单纯鼾症
单纯鼾症患者夜间有不同程度的打鼾,但白天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且AHI<5次/小时。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相似点:都有睡眠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
不同点: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虽有睡眠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有上气道阻力增高的证据,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AHI<5次/小时。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发作时,同时胸腹部运动信号消失,并且整夜监测结果以中枢性呼吸暂停事件为主。
发作性睡病
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发作为特征,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常伴有发作性猝倒、睡瘫、睡眠幻觉、多梦等特殊症状。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阳性。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治疗原则:个体化分析和综合性治疗。
一般治疗
控制体重
科学管理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减少高脂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加强锻炼:增加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调整睡姿
睡眠时尽量保持侧卧位或者养成侧卧睡眠的习惯。
其他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
保持规律作息,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慎用或者忌用镇静催眠类或肌肉松弛类药物,或者遵医嘱。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是针对本病的一线有效治疗方法。
原理:在患者睡眠过程中,应用特殊装置对上气道施加一定水平的正压,纠正上气道狭窄和塌陷,保证上气道开放状态和呼吸顺畅,消除睡眠打鼾和呼吸暂停。
常用通气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PAP)。
口腔矫治器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的患者,特别是有下颌后缩者。
重度颞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严重牙周病、严重牙列缺失者不宜使用。
需要在睡眠时佩戴特定的口内装置,适度前移下颌,以扩大咽部气道。
长期佩戴或者过度前移,有引起牙齿和颞颌关节损害的危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
临床上曾应用黄体酮、二甲磺酸阿米三嗪等,但疗效不确切。
长期服药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适应证
仅适用于通过手术能够明显解除上气道阻塞因素的患者。
手术方式
若鼻咽平面阻塞,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腔扩容术、腺样体切除术等。
若口咽平面阻塞,可行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及改良术式、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术、软腭支体植入术、舌根牵引术、舌骨悬吊术、射频等离子消融术等。
若有明显颌面结构异常,可行颌骨前徙术等。
若病情危重,可行气管切开术
以上术式可采用单独、联合或分期进行。
特别提醒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非常重要。若手术效果不佳,应采取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部分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者采用特殊治疗方法,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经过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危害性
可导致患者夜间反复憋醒、夜尿增多,白天困倦、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长期危害:可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损害,导致严重并发症。
儿童发病还可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建议富含膳食纤维的清淡饮食,营养要均衡
肥胖者应控制摄入总热量,低脂、低糖饮食为宜。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饮品,如辣椒、生蒜、咖啡、浓茶等,避免饮酒。
运动管理
坚持适量运动,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形式,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或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形式和时间。运动时要注意安全,如有不适,须立即停止运动。
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劳累。采取侧卧位睡眠,有助于缓解睡眠打鼾和呼吸暂停。
心理支持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与亲友聊天、读书或者运动,听舒缓音乐、看令人愉悦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若心理问题较严重,建议到正规心理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预防
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包括肥胖、上气道结构异常相关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等。
积极防治潜在并发症。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适量运动,规律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