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房性骨囊肿
概述
单房性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髓内、单腔的、囊肿样的骨病变
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局部肿胀、病理性骨折、步态异常等
病因不详,可能与骨骼损伤或先天骨化不良有关
通常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义
单房性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髓内,通常是单腔的、囊肿样局限性瘤样病损。
所谓的单房性就是囊肿部位的囊,为一单腔,里面衬以薄膜并含草黄色液体。
最好发的部位是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其次为胫骨近端、股骨远端、腓骨、尺桡骨等,也可见于跟骨、髂骨、椎体,但发病较少。约2/3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
分类
单房性骨囊肿分为活跃期、静止期,通常以囊肿与骺板的距离为标准,把骨囊肿区分为活动性骨囊肿与静止性骨囊肿。
活动期骨囊肿:年龄在10岁以下,囊肿与骺板接近,距离<5毫米的囊肿被认为是活动期,活动性骨囊肿长轴与骨干纵轴一致,横径往往窄于骨骺板。
静止期骨囊肿:年龄在10岁以上,囊肿距离骺板较远,距离>5毫米的囊肿被认为是静止期,静止期囊肿随着骨的增长,移向骨干而远离骨骺板。
发病情况
本病以儿童、青少年多发,且男性多见,男女性别比约为2:1,发病年龄多<20岁,1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年龄。
病因
致病原因
单房骨囊肿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认为由损伤和先天因素导致。
损伤
外力损伤骨囊肿引起静脉阻塞,局部静脉梗阻导致骨内压力增高,继而造成反应性的骨吸收。
囊液内含有前列腺素和IL-IB,这两种物质均可引起骨吸收。体液通过细胞膜渗透入囊,形成液体的积累。
有学者提出干骺端松质骨内或髓腔内出血是单发囊肿的成因。
先天因素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囊肿源于发育障碍的肿瘤组织,或生长迅速的松质骨。
症状
主要症状
单房性骨囊肿多无症状,部分病人有隐痛、酸痛、轻度压痛,或肢体局部肿胀。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发生病理骨折后才发现的。
疼痛:疲劳后有轻微的疼痛或酸痛。
肢体局部凸起:病灶在皮肤表面可见,可以感觉到骨头的凸起,有些病人会感觉到压迫。
步态异常:生长在关节附近的单房性骨囊肿,可影响关节活动度,如长在跟骨的单房性骨囊肿可能出现足跟疼痛,步态异常,甚至不能行走。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活动时突然出现肢体剧痛,不能正常活动。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当患者出现疼痛、肢体局部肿胀、步态异常等症状,或者怀疑出现骨折,应及时就诊骨科。
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骨囊肿,也应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需要由家人陪同。
如果怀疑出现病理性骨折,尽量保持制动,不要活动患处。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疼痛?疼痛出现的部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始的?
肢体局部是否有凸起?有无压痛?
疼痛是否突然加重,并伴有畸形或活动困难?
长时间行走及剧烈活动后,是否出现局部疼痛加重及行走步态异常?
上述症状是否有明确原因引起?具体经过如何?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受过外伤,如外力撞击、跌倒或者扭伤等?
是否曾患骨肿瘤?
家里是否有人患骨肿瘤或骨囊肿?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皮质类固醇:如醋酸泼尼松龙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受过外伤。
有骨肿瘤病史。
临床表现
骨囊肿可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疼痛、肢体局部凸起(当单房性骨囊肿位置表浅,体积较大时,可于皮肤表面感受到骨性隆起)。
病理性骨折是常见的首发临床症状,如活动时突然出现肢体剧痛。因多数病理性骨折没有明显移位,一般畸形少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疼痛部位的骨骼X线检查可观察病变骨骼情况,明确骨囊肿的部位、分型、大小及形状。
单房性骨囊肿主要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既可以发现病变部位是否骨折,也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CT、MRI检查
病变骨骼CT、MRI检查可观察病变骨骼情况。
可显示病变位置的细节、变薄的皮质骨以及病变与生长板之间的关系。用于非典型部位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骨囊肿一般通过CT就能诊断。对于个别CT检查无法确诊者,可进一步做MRI检查。MRI可显示特征性的损伤。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单房性骨囊肿确诊的检查方法,少数病例诊断困难时,可选用此方法,确诊率高。
可采取穿刺活检,需要多点穿刺取材。但是单房性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均可穿刺出血性液体,有时难以鉴别,此时可再行切开活检。
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囊腔,防治病理骨折及继发畸形,恢复骨正常强度。
治疗原则:单房性骨囊肿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激素囊内注射治疗
用皮质类固醇如醋酸泼尼松龙等药物注入囊腔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常用药物:醋酸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药物作用:抗炎,可有效减少囊内壁细胞产生囊液,恢复正常骨结构。
注意事项:已有病理骨折时不宜注射激素,需要待骨折愈合后再行注射。治疗前需进行影像学检查,估算囊腔体积,根据囊腔体积注射药物。最多接受3次注射治疗,每次注射时间间隔要在3个月以上。
手术治疗
手术刮除植骨术
手术目的:恢复正常骨结构。
手术方法:以开窗、病灶刮除及植骨为主,一般不需要内固定。
注意事项:手术后伤肢的活动能力比较差,注意不要过早活动。
减压、内固定及持续引流
目的:维持肢体力线, 保证骨骼结构, 避免出现病理性骨折。
手术方法:通过针管、空心钉、克氏针直达囊腔内进行减压,是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方式。
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按一般骨折使用牵引、固定等措施进行治疗。
可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如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少数单房性骨囊肿患者可以自愈,但如果不治疗,有发生疼痛、病理骨折、步态异常等风险。
治疗后
一般经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病人症状消失,达到临床痊愈。
密切随访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及病理骨折、畸形等并发症。
治疗后病人的预后良好,目前没有恶变的临床报道。
危害性
单房性骨囊肿可出现疼痛、步态异常甚至行走困难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造成严重痛苦。部分病人可能在发生病理性骨折之后,才发现患病。
单房性骨囊肿病程较长,患者易出现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应合理安排饮食,注重营养,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营养均衡。
保证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每日500毫升)、动物肝脏(一周1~2次)、瘦肉、虾皮、海带、豆腐等。
对于骨质疏松及老年骨折患者,尤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运动管理
避免跑步、跳高、跳远、爬山、拳击等剧烈运动,建议进行散步等舒缓的运动方式。
日常注意运动安全,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
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1个月内禁止负重下地行走,手术后应配戴支具保护患肢不少于6个月。
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家人应多关心患者,加强沟通,理解和安慰患者,使其得到理解和帮助。
病情监测
患者应注意观察病变肢体疼痛情况,如果不减轻反而加重,要及时复诊。
随诊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观察病变肢体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
复查的时间:可遵医嘱复查。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患肢X线、CT或MRI检查等。
预防
日常活动前做好热身,活动时避免磕碰等外伤。如果受伤需及时治疗。
儿童四肢出现疼痛应及时就诊,防止漏诊耽误病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