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
概述
药物介绍
榄香烯是姜科植物温郁金挥发油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免疫功能。
制剂规格
榄香烯有一种制剂和规格。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榄香烯注射乳剂:25毫克/5毫升;100毫克/20毫升。
榄香烯口服乳液:10毫升:100毫克;20毫升:200毫克。
功效作用
用途
榄香烯可用于介入、腔内化疗及癌性胸腹水的治疗。
榄香烯可用于治疗癌性胸腔和腹腔积液
榄香烯口服给药用于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
榄香烯注射给药用于治疗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脑瘤、骨转移癌等恶性肿瘤,与放、化疗联合可以增加疗效、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有什么用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应为榄香烯乳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是一种抗肿瘤的药物。
本品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本品适用于合并放化疗常规方案,对于肝癌、脑瘤、肺癌、等恶性肿瘤具有增强的疗效,可以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于介入、腔内化疗以及癌性的胸腹水的治疗。在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作用。
部分患者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静脉炎、发热、局部疼痛、过敏反应、轻度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并且,高热病人、胸腹水合并感染者的患者慎用。
本品一般在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榄香烯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胸、腹腔内注射:用于胸腹水,放尽胸水或尽量放出腹水后(抽了胸腹水需根据具体情况1次或分多次完成),先肌内注射哌替啶50毫克(或使用阿片类药物),20分钟后胸、腹腔内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10毫升及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然后胸水患者,将本品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00~400毫克用25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然后缓慢注入腹腔。用药后让患者变换体位,一周1~2次,2周为一疗程。
静脉滴注:单药治疗或与常规放、化疗方案联合使用,一次400~600毫克,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400毫升稀释,也可用10%脂肪乳注射液或20%脂肪乳注射液15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日1次,2~3周为1周期,4个周期为一疗程。
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空腹小口吞服,连服4~8周为一疗程。治疗食管癌时,为增加药物与食管壁的接触时间,可将药物拌入米粉、粥、藕粉中服用。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榄香烯过敏者禁用。
妊娠期妇女禁用。
谨慎用药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高热或胸、腹水并感染者慎用。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定,应慎用。
尚未明确榄香烯是否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对其的重要性,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对血小板减少症,或有进行性出血倾向者应慎用。
榄香烯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榄香烯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榄香烯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榄香烯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部分患者用药后发热,大多在38.5℃左右,甚至更高,给予退热药后可迅速消退。
腔内用药可致局部刺激、疼痛,加用局麻药可免除。
少数患者用药后也可能发生静脉炎,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给药,或将榄香烯成倍稀释快速静脉注射,注完后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洗静脉,以缓解刺激。
极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部分患者初次用药后,可有轻微发热,多在38℃以下,于给药之前30分钟口服泼尼松或解热镇痛药可预防或减轻发热。
榄香烯腔内注射时可致少数患者疼痛,使用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局麻药,可减轻或缓解疼痛,使患者能够耐受。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较为严重的发热。
榄香烯应该如何保存?
榄香烯药品应密封、避光、阴凉处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其他药物与榄香烯的相互作用情况。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榄香烯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榄香烯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