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发红
概述
尿液的外观呈现血色或洗肉水色,或伴有血凝块,称为尿液发红
可由泌尿系统疾病及邻近器官病变或药物、饮食、生理变化等多种原因等引起
需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不同情况引起的尿液发红预后存在较大差异
定义
将健康成人排出的尿液置于自然光条件下观察,尿液颜色以黄色为主,一般从淡黄色到黄色不等。
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流经肾脏时,肾小球滤过膜会阻挡血细胞的通过,而多种致病因素可导致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加,另外尿道黏膜的损伤、全身凝血机制障碍等情况,均可能会导致出现尿液发红的现象。
分类
临床上尿液发红无无明确分类。一般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和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
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
常见于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氨基比林、酚酞、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过多摄入某些食物(如红心火龙果、甜菜、胡萝卜等)、生理变化(如剧烈运动后)、尿液污染(如女性生理期月经污染)等情况。
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
泌尿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肿瘤等。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如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子宫及附件的肿瘤、结直肠肿瘤等,肿瘤侵犯泌尿道,或阴道流血污染尿液可能导致尿色变红。
全身性疾病:如横纹肌溶解、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表现
疾病因素或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其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症状特征
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
尿色发红的程度通常较轻,且一般有明显诱因(如服用某些药物、过多摄入某些食物、剧烈运动后或月经期间等),在去除诱因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或改善。
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
尿液通常呈现为典型的血色或洗肉水色,或可乐色、茶色等,甚至有肉眼可见的血凝块。症状一般不会自行缓解或消失。
可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如蛋白尿、高血压、肾区疼痛、腹部包块、尿急、尿频、尿痛、出血、发热、关节肿痛等。
伴随症状
伴高血压、蛋白尿、尿量减少等症状,多见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伴肾区疼痛或绞痛、恶心、呕吐、发热、尿痛等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也可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
伴腹部包块、肾区疼痛、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时,可见于泌尿系统肿瘤性疾病,如肾细胞癌、膀胱癌等。
伴发热、下腹痛、腹泻、阴道流血等表现,可见于生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输卵管炎,或子宫、附件的肿瘤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癌,侵犯泌尿道,或阴道流血污染尿液可能导致尿色变红。
伴便意频繁、大便性状改变、下腹痛、消瘦等症状,可见于结直肠肿瘤,如直肠癌,侵犯泌尿系统可能导致尿色变化。
伴蛋白尿、下肢水肿、胸水或腹水、呼吸困难等,可见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肾功能损伤,如高血压。
伴鼻腔、齿龈及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紫癜、黑粪等表现,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
伴关节肿痛、发热、肌痛皮疹(如面部蝶形红斑)等症状,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伴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常见于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
伴有肌肉酸痛,常见于剧烈运动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导致的横纹肌溶解。
原因
尿液发红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导致尿液发红的原因较多,可能与疾病有关,也可能是药物、食物、生理变化等相关因素导致。
通常需医生结合尿液发红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辅以其他检查手段,并综合分析原因。
疾病因素
尿液发红持续存在,尿中红细胞含量较高,尿常规检查可合并蛋白尿管型尿等,并可伴有其他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肾功能障碍等。
疾病导致的尿液发红可见于泌尿系统病变、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全身性疾病等。以下为导致尿液发红的常见病理性原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某种疾病,如需确诊,建议到医院就诊。
泌尿系统病变
尿液发红多见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部分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肿瘤性疾病如肾细胞癌、膀胱癌等,也可出现尿液发红的表现。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
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输卵管炎,或子宫及附件的肿瘤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侵犯泌尿道,或阴道流血污染尿液可能导致尿色变红。
此外,结直肠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等,侵犯泌尿系统,也可出现该症状。
全身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卟啉病、横纹肌溶解,可导致尿液发红。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也可出现尿液发红的症状。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人体内的终末代谢产物为红色,并随尿液排出体外,造成尿液发红,如利福平氨基比林、酚酞。
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而引起尿液发红。
食物因素
部分食物由于含大量的红色素而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红色素可随尿液排出体外造成尿液发红,常见于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胡萝卜等。
生理变化
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肾蒂牵拉等情况,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尿中带血、尿液发红情况。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和特征,尿道与阴道位置较近,可导致月经血液混入尿液,出现尿液发红的情况。
就医
如出现尿液发红明确伴有服用上述食物、药物或生理变化等非疾病因素,且在去除上述因素后,尿液发红可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如尿液发红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尿液发红持续时间长,且症状持续存在。
伴有高血压、蛋白尿、尿量减少、肾区疼痛或绞痛等情况。
伴发热、腹部包块、肾区疼痛、寒战、尿频、尿急、尿痛、呕吐等情况。
伴发热、下腹痛、尿频、腹泻、阴道流血等表现。
伴便意频繁、大便性状改变、下腹痛、消瘦等情况。
伴下肢水肿、胸水或腹水、呼吸困难等情况。
伴有鼻腔、齿龈及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紫癜、黑粪等情况。
伴有关节肿痛、发热、肌痛皮疹(如面部蝶形红斑)等。
伴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伴有突发的肾区疼痛持续不能缓解。
伴有明显的尿量减少、无尿或排尿困难时。
伴有呕吐、便血等严重消化道出血情况。
伴有严重高血压无法控制时。
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时。
就诊科室
出现尿液发红建议首诊于肾内科或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伴有肾区疼痛或绞痛、呕吐、发热,或伴腹部包块、尿频、尿急、尿痛时,可能需要就诊于泌尿外科。
如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贫血时,可能需要就诊于妇科。
如伴有便意频繁、大便性状改变、消瘦、下腹痛等时,可能需要就诊于肛肠外科。
如伴有蛋白尿、下肢水肿、高血压、呼吸困难时,可能需要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如伴有鼻腔、齿龈及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紫癜、黑粪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于血液内科。
如伴有发热、关节肿痛、皮疹、肌痛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伴有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时,可能需要就诊于感染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尿液发红的原因较多,涉及多个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尿液发红出现时有无诱因(如服用利福平或华法林等药物,或过多食用红心火龙果等食物,处于月经期或在剧烈运动后)?
尿液发红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持续多久?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蛋白尿、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发热、肾区疼痛、腹部包块、阴道流血、尿频、尿急、尿痛、 关节肿痛、鼻腔或齿龈出血等)?
有无明确可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是否因其他疾病正在服药?具体用药和服用剂量是什么?效果如何?
是否处于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
家中其他人是否也有尿液发红的表现?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医生一般会观察有无皮疹、黏膜或口腔出血,心尖搏动有无异常,双侧眼睑、小腿等处有无水肿,关节有无肿胀等。
触诊:医生会用手部触诊腹部、肾区、输尿管压痛点等处有无压痛,有无关节压痛,双下肢是否肿胀、对称等。
叩诊:耻骨联合上方叩诊判断膀胱充盈程度,双侧肋脊角有无叩痛等。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判断心音有无异常,有无腹主动脉杂音,有无肾脏血管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明确是否存在感染、血液系统异常,如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等情况;如出现血小板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症等情况。
尿常规、尿沉渣: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查,有助于明确尿液发红的性质,如提示尿液中有红细胞,考虑尿液发红为血尿,还可协助判断患者有无蛋白尿等情况。
尿液细菌学检查:可帮助明确尿液中是否存在致病病原体,有利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可对蛋白尿进行定量检查,有助于判断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以及肾脏功能受损的情况。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根据患者的表现,可通过对新鲜尿液的脱落细胞或膀胱冲洗的细胞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肿瘤性疾病。
凝血功能:可明确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等结果有无异常,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药物或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
肝肾功能:可明确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若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可提示肾功能受损。若出现转氨酶升高,可提示存在肝功能受损。
肌酸激酶:可明确是否有横纹肌溶解。
心衰标志物:对考虑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尿液发红,可通过检测心衰标志物如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等,其水平的异常变化可帮助诊断病因。
抗核抗体谱、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以上检查,有助于判断尿液发红的具体原因,如是否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培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血培养检查,帮助明确尿液发红的原因,如是否合并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若肾脏超声提示肾脏结构改变、占位、高密度影等,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或继发性肾病、肾脏肿瘤或结石的情况;若腹部超声提示子宫及附件、结直肠等有异常占位,提示可能存在相应位置的肿瘤;若心脏超声提示结构或功能异常,提示可能存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CT检查:泌尿系统CT检查,包括肾输尿管CT和泌尿系CT造影,有助于明确肾脏、输尿管等处是否存在结石或肿瘤性疾病,腹部CT检查还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结直肠或生殖系统肿瘤、有无转移等。
同位素肾图检查:可协助医生了解分肾功能、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膀胱的残余尿等情况,有利于病因的诊断。
肾穿刺活检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及分型的重要依据,但属于有创检查。需由专科医生评估有肾脏穿刺适应症,同时应除外操作禁忌后进行。
缓解与治疗
如为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液发红,如利福平、华法林等药物导致的,应遵医嘱明确是否可停药或减药;若由于过多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等食物,或由于剧烈运动、处于月经期等生理变化而导致的,一般去除诱因即可缓解。
如尿液发红持续存在或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表现,如尿量减少、水肿、肾区疼痛皮疹、发热、高血压、关节肿痛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出现尿液发红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生活中还需注意规律作息,需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憋尿等。
同时注意个人及居住环境的清洁,多通风、勤洗手,预防感染。
饮食方面
可适当控制富含红色素食物的摄入,如红心火龙果、甜菜、胡萝卜。
注意低盐饮食、膳食均衡、以优质蛋白饮食(如牛奶、蛋类等)为主。
心理护理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压抑等情绪。
专业治疗
尿液发红的专业治疗主要是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常见病因及疾病为例。
泌尿系统疾病
原发性肾脏疾病:多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控制原发病,缓解症状。
泌尿系统结石:常采用解痉止痛类药物(如阿托品)、溶石类药物(如碳酸氢钠)等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联合抗生素(如青霉素、环丙沙星)、利尿剂(如呋塞米)进行治疗。
泌尿系统肿瘤性疾病:通常需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或采取必要的放疗或化疗治疗(如吉西他滨顺铂)等。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
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需卧床休息、大量饮食,并通过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治疗。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可采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等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羟氯喹、来氟米特)等药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