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痰
概述
化脓性疾病引起的黄色、黄绿色等颜色的痰液
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咳出脓痰,可伴随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症治疗以抗感染、祛痰排痰为主,对因治疗则因病而异
定义
多为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液状的分泌物。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空洞、肺癌晚期合并感染时。
日常中,常用“黄脓痰”代指脓痰,但实际上黄脓痰只是脓痰其中的一种类型,也还有可能表现出其他外观。
正常人一般无痰,偶尔可咳出少量透明黏液痰、白痰。一旦出现脓痰,多提示呼吸系统疾病加重或存在致病菌感染。
发生机制
正常支气管黏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只分泌少量黏液,一方面用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另一方面也能吸附进入呼吸道的尘埃颗粒、细菌等。
当刺激性气体、细菌、病毒或者出现其他致病因素时,可能造成呼吸道发生炎症,出现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等改变。
在对抗细菌或者其他致病因素的过程中,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在与病原体“搏斗”过程中死亡,成为脓细胞。
脓细胞与黏液、吸入的尘埃、某些组织破坏物、渗出物等混合而成脓痰,随咳嗽动作排出体外。根据病因不同,脓痰可以表现为多种颜色,以黄色、黄绿色或砖红色多见,可能伴有特殊气味。
表现
脓痰的颜色、气味、量等特征可能有助于推断病因、评估严重程度,但确诊常常还需要结合必要的病史、其他症状、医学检查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胸痛、杵状指等伴随症状,也对诊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症状特征
脓痰的颜色
黄色脓痰
绿色脓痰
常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砖红色脓痰
患者可出现砖红色胶冻状痰,常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它也是一种化脓性细菌。
铁锈色脓痰
棕褐色脓痰
常提示阿米巴虫感染,多见于阿米巴肺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侵袭支气管等。
脓痰的气味
血腥味脓痰
常在脓痰伴有痰中带血时出现,多见于肺结核、肺癌及支气管扩张等。
腥臭或者恶臭味脓痰
脓痰的量
大量脓痰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量多时可达每日数百毫升,甚至更多。
少量脓痰
可见于急性扁桃体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是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的早期,还可能是患者无法顺利将呼吸道痰液咳出。
伴随症状
发热
高热时,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肺脓肿、脓胸等疾病。
午后低热,常见于肺结核。
其他伴随症状
伴胸痛:常见于肺癌、肺炎、肺脓肿、脓胸等。
伴呼吸困难: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严重的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伴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等疾病。
原因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原因
脓痰最主要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下列只介绍相对常见的部分疾病。
支气管扩张
各种致病原因作用下,患者的支气管会出现一些改变,包括支气管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下降、气道分泌物滞留、呼吸道反复感染、支气管壁破坏,形成不可恢复的支气管扩张。
气道分泌物残留,反复感染与坏死组织混合,形成脓痰。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时,一般以流涕、咳嗽、咽喉胀痛等症状为主。发生细菌感染后,患者也会出现咳脓痰的情况,还可以出现发热、流黄脓鼻涕等症状。
肺脓肿
病菌侵入肺实质,破坏肺组织,产生脓性渗出液,当与支气管相通时排出脓痰胸膜腔内。
患者可出现咳脓痰、发热等症状。
通常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痰液多有臭味。
其他
其他
耳鼻喉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疾病也有可能出现咳脓痰、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外伤继发细菌感染
某些胸部穿入伤、钝挫伤可能出现感染,感染扩散到胸腔和肺部时,也可能出现脓痰。
医源性损伤
如支气管镜检查、深部吸痰等操作,可能出现医源性损伤,造成呼吸道感染,形成脓痰,但是只要规范操作,这样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非疾病因素
脓痰常与感染相关,基本都是疾病因素所致,如上述呼吸系统、耳鼻喉等疾病、胸部或者呼吸道损伤等,没有明确的非疾病因素会引起脓痰。
就医
出现脓痰,多需要治疗,特别是伴发热、胸痛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门诊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或者其他明显不舒服时,通常建议就医。
脓痰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长(>3天)。
脓痰量较大,甚至痰液无法及时排出。
脓痰伴有发热、胸闷、呼吸不畅等。
脓痰的量逐步增加。
急诊就诊
出现以下常见情况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建议直接急诊科就诊。
脓痰伴有呼吸困难。
脓痰伴有高烧。
脓痰伴有大量咯血。
脓痰伴有剧烈胸痛。
就诊科室
出现咳脓痰的患者,建议先到呼吸内科或感染内科就诊。
儿童可以先到小儿内科就诊。
如出现危急情况,应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者呼叫120急救。
首诊医生如果认为患者有必要去其他科室治疗,应该听医生的建议,接受转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脓痰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脓痰量有没有增加,现在每天大概有多少痰液?
脓痰的颜色、外观、气味是怎样的?
咳痰没有什么规律?
有没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或者其他不舒服?
病史清单
是否有昏迷、呕吐、异物吸入史或口腔疾病手术?
近期有无淋雨、受凉、大量饮酒等诱因?
以前是否患有出现过脓痰的慢性病?例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近期是否有服用某些药物?
是否长期吸烟?抽烟多长时间?每天抽烟多少?
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接触比较脏的环境,如垃圾站、废品站等?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观察:若有痰液,医生会查看患者的痰液外观;医生会让患者口腔、鼻腔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查看胸壁是否有外伤、皮疹出现化脓等。
触诊:医生可能会用手触摸胸前、脖子周围等地方,检查下颌、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听诊:主要是听肺部是否存在啰音、观察呼吸音的改变,需要使用听诊器检查,检查时患者应该配合呼吸,保持安静。
叩诊:医生用手或者借助工具,在患者的胸背部进行有计划的敲击,了解心、肺可能出现的异常,检查时可能会需要脱衣。
常见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如果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增高,可提示细菌感染。但是白细胞降低,也不能排除感染,重度感染有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
C反应蛋白:出现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常常是升高的。
X线胸片或者胸部CT
CT检查不仅可能清晰地观察更小的病变组织,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来观察。
病原学检查
使用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如痰、支气管镜气道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既能用于寻找病原体,又能指导治疗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其他检查
特殊的CT检查
高分辨CT:可用于可疑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检查。
增强CT:可用于可疑的肺癌患者检查。
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慢性咳嗽出现脓痰时,若病因不明确,必要时可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用来寻找病因;也可以协助黏稠脓痰的排出。
肿瘤标志物检查
超声检查
进行胸腔穿刺或者脓液引流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超声检查用于指引操作。
缓解与治疗
少量脓痰在不影响生活时,若不方便就诊,适当观察,必要时进行生活上的调整。
如果症状持续,特别是伴有发热、呼吸不畅、消瘦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
病因不明时,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
缓解措施
戒烟
一方面,戒烟有助于缓解咳嗽。
另一方面,长期大量吸烟可导致呼吸道分泌大量的蛋白酶与活性氧,损伤呼吸道黏膜,戒烟能降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空气环境
家中定期打扫卫生、消毒,避免接触陈旧仓库、垃圾站等霉菌、细菌可能较多的环境。
避免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或者使用家用空气净化器。
饮食
饮食不能发挥治疗效果,但是合理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避免随意用药
脓痰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但是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自己随意用抗生素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且药物也不一定能有效针对致病菌,还可能掩盖症状,干扰医生判断。
咳嗽训练
可在专业护理人员或者教学视频中学习咳嗽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咳出脓痰,不仅仅会让患者感觉呼吸更舒服,还能加快恢复。
必要时进行隔离
如肺结核患者出现脓痰,可能具有传染性,应该进行必要的隔离,到结核病医院治疗。
专业治疗
可分为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以控制或者根除病因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祛痰与排痰
根据病变部位进行体位引流时,例如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感染灶在下肺一般采取头低臀高体位,配合震动拍击背部,能够更好的协助痰液引流。
气道内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短时间内吸入高渗生理盐水,或吸入黏液松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可有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药物包括黏液溶解剂、痰液促排剂、抗氧化剂等,常见的药物有N-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溴己新等药物。
吸痰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如患者不能主动排痰,或者排痰不顺畅,可能需要通过吸痰器吸痰,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引帮助排痰。
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常规进行痰培养检查,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在等待培养结果时,也应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例如,吸入性肺脓肿通常是合并厌氧菌感染,所以可以先使用具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脓液引流:部分咳脓痰的患者,可能出现胸腔、肺部脓液。例如,靠胸壁的肺脓肿病灶治疗效果差时,可考虑经胸壁置管引流,并局部注射抗生素治疗。
对因治疗
脓痰的病因不同,需要采取的对因治疗也不完全相同,具体可查看“病因”中各疾病对应词条的治疗。以下仅简单介绍常见的普通感冒出现脓痰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现喉咙痛、咳脓痰的情况,实际上可能是普通感冒。在基本的对症治疗基础上,一般不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如果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流出黄脓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普通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很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