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
概述
药物介绍
替比夫定为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以及有血清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治疗。
制剂规格
替比夫定在临床上有多种剂型。同种药品可由于不同的包装规格有不同的用法或用量。因此,服药前一定要按照医生处方,根据药品规格,计算相应的药物服用数量。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替比夫定口服液:6克/300毫升。
替比夫定片剂:600毫克。
功效作用
用途
主要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以及有血清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替比夫定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成人和青少年(≥16岁),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推荐剂量为600毫克,1次/日,口服、餐前或餐后均可,不受进食影响。最佳治疗疗程尚未确定。
替比夫定可用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于Ccr≥50毫升/分钟的患者,无必要调整推荐剂量,一次600毫克,每日1次。Ccr在30-49毫升/分钟的患者,一次600毫克,每48小时1次;Ccr在<30毫升/分钟的患者(无需透析者),一次600毫克,每72小时1次。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在血透后服用替比夫定,1次600毫克,每96小时1次。
肾功能不全患者减量。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替比夫定或其任一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尚未在16岁以下儿童中进行替比夫定的研究,应避免使用。
替比夫定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替比夫定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替比夫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替比夫定不良反应包括:
临床试验发现的不良反应包括CK升高、头痛、咳嗽、恶心、腹痛、咽痛、关节痛、发热、皮疹背痛、头晕、瘙痒、失眠、ALT、AST升高、脂肪酶升高、淀粉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
上市后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乳酸性酸中毒、乙型肝炎恶化。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单用核苷类似物或合用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均有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和严重肝大伴脂肪变性,甚至导致死亡。女性、肥胖、长期使用可能是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具有肝病风险因素患者给予核苷类似物抗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如发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异常,提示乳酸酸中毒或肝毒性的可能性,应立即停药。
停用替比夫定在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可导致乙型肝炎急性严重恶化,停止乙型肝炎治疗者至少应随访数月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査,如需要,可重新开始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治疗数周至数月后,有发生肌病的报道,上市后有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报告。应告知患者报告任何不能解释的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如怀疑肌病,应立即暂停用药,如证实,永久停药。
替比夫定单用或与干扰素合用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应告知患者报告任何的肢体出现麻木、针刺感和或灼烧感。如怀疑周围神经病,暂停用药,如证实存在则应永久停药。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不大,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严重的过敏反应。
乳酸性酸中毒。
替比夫定应该如何保存?
替比夫定片剂应该在25℃下,短程携带允许15~30℃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替比夫定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替比夫定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替比夫定主要通过肾排泄消除.所以同时服用可改变肾功能的药物可能影响替比夫定的血浆浓度。
在比人体浓度高12倍的体外试验情况下,替比夫定对CYPlA2、2C9、2C19、2D6、2El和3A4无抑制作用。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环孢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对替比夫定的药动学无影响。另外,替比夫定也不会影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环孢素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药动学。
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提示,每天合用替比夫定600毫克与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微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会增加周围神经病发生的风险。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替比夫定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替比夫定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