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肾上腺素
功效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为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对心脏β1受体有的正向激动作用;激动平滑肌上β2受体,对血管和支气管有舒张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平喘。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适用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常气雾吸入给药,作用快而强,但持续时间短。
心搏骤停:治疗各种原因如溺水、电击、手术意外和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搏骤停。暂时阻止或控制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
房室传导阻滞:治疗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对阿托品无效应的严重心动过缓可能有效。
抗休克:辅助治疗各种休克,特别是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对中心静脉压高、心排血量低者,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用。
还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缺损。
药物起效时间
异丙肾上腺素口服无效,临床多采用气雾吸入给药,在2~5分钟内吸收而迅速奏效;亦可舌下含服,起效时间为15~30分钟。起效时间与药物本身、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请遵医嘱使用。
药物维持时间
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吸收完全,作用可维持0.5~2小时;舌下给药作用维持1~2小时;静注后,作用维持不到1小时;其他给药途径维持时间尚不明确,请遵医嘱使用。
药物联用
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各种原因如溺水、电击、手术意外和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搏骤停。必要时可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配伍使用。
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心室自身节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并发的心脏骤停,常与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合用作心室内注射。
复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混悬液):每瓶含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6mg和愈创甘油醚70mg,按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计算,每次喷雾吸入0.1~0.4mg,每次极量0.4mg,每日2.4mg。适应证类同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区别是什么?
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但它们作用的受体类型不同,临床适应证有差异。
异丙肾上腺素为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哮喘、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的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主要非选择性激动肾上腺素α受体作用强大,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主要用于低血压、休克及局部收缩血管作用。
肾上腺素对肾上腺受体α、β受体都有激动剂,主要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延迟局麻药作用时间等。
如有患者需要使用,请严格遵从医嘱用药。
异丙肾上腺素有口服药吗?
有,但不建议吞下。
市售的片剂或纸片剂为舌下含服用,异丙肾上腺素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口服易被胃内酸性环境破坏,含服可以直接通过舌下静脉入上腔静脉进入循环。如有患者需要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片,请严格遵从医嘱用药。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异丙肾上腺素或其制剂中辅料过敏者禁用。
冠心病患者禁用。
心绞痛患者禁用。
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禁用。
慎用情况
高血压患者慎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心律失常并伴有心动过速患者慎用。
心血管疾患慎用。
肾功能不全慎用。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动过速患者慎用。
对其他肾上腺能激动药过敏者慎用。
成人心率超过120次/分时慎用。
小儿心率超过140~160次/分时慎用。
运动员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孕妇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没有确立,考虑到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没有确立,考虑到对乳儿的潜在影响,哺乳期妇女慎用,建议使用或者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儿童
儿童应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没有确立,因此儿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老人
老年患者应用本药的安全性尚没有确立,因此老年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合
合用普萘洛尔时本药的作用受到拮抗,除非本药中毒时解救,禁止联合使用。
钾盐引起血钾增高,增强本药对心肌的兴奋作用,易致心律失常,禁止合用。
本药注射液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谨慎联用
本药与其他拟肾上腺素药如多巴胺有相加作用,但不良反应也增多,需谨慎联合。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增强本药作用,需谨慎联合。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丙卡巴肼合用,可增加本药的不良反应,需谨慎联合。
本药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可加剧心动过速,需谨慎联合。
本药与茶碱合用可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需谨慎联合。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气雾剂:每瓶总量14g,内含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5mg;每揿含盐酸异丙肾上腺素0.175mg。
注射液:2ml:1mg/支。
片剂:10mg/片;5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气雾剂
按压吸入使用。喷吸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喷吸时应深吸气,喷毕闭口8秒钟,而后徐缓地呼气。
注射液
心腔内注射或缓慢滴注。
片剂
舌下含服;急用时建议咀嚼,不然不能速效。
用量
气雾剂
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
成人常用量:以0.25%气雾剂每次吸入1~2揿,一日2~4次。
小儿常用量(婴幼儿除外):0.25%喷雾吸入,一次1~2揿,一日2~3次。
极量:喷雾吸入一次0.4mg,一日2.4mg。
注射剂
救治心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可以本药0.5~1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内缓慢静滴。
抗休克:以0.5~1mg加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0.5~2μg/min,根据心率调整滴速,使收缩压维持在12kPa(90mmHg),脉压在2.7kPa(20mmHg)以上,心率120次/min以下。
片剂
支气管哮喘,成人常用量,一次10~15mg,一日3次;极量,一次20mg,一日60mg。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采用舌下含片,每次10mg,每4小时1次。
5岁以上儿童,一次2.5~10mg,一日2~3次。
药物漏用
如果漏用药物时间不到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尽快补用;但如果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漏用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用药时间用药。
需要补用:本应在当天8时、14时、20时分别用药,患者8时使用一次,14时忘记使用,15时想起忘记使用药物,则需补用,并于20时正常使用即可。
无需补用:本应在当天8时、14时、20时分别使用,患者8时使用一次,14时忘记使用,18时想起忘记使用药物,则无需补用,于20时正常使用即可。
绝对不可以一次使用双倍药量。如果您有不能确定的情况,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的表现
过量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可能表现β受体激动的反应如:胸痛,头晕,持续、严重的头痛,严重高血压,持续恶心、呕吐,持续心悸,情绪烦躁不安等。反复过量吸入使用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药物过量的处理方法
目前尚无关于异丙肾上腺素过量使用的处理措施,请遵医嘱服用,如不慎过量,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如有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考虑普萘洛尔进行拮抗。
药物停用
如果反复吸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引起支气管痉挛,请立即停药。
如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过程中,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应减量或停药;如出现心律失常,立即停药。
如果用药后感觉任何不适如胸痛、心悸等,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常见:口咽发干、心悸不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及出汗等不良反应
少见:头晕目眩、面部潮红、恶心、胸闷、震颤、过敏、口腔溃疡(含服)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常见如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多为一过性的,可密切观察不要处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请就医治疗。
如果出现口腔胃肠道不良反应和震颤,多为一过性,可密切观察不要处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请就医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清淡饮食。
如出现过敏症状,可以内服氯雷他定抗过敏对症治疗,严重过敏或休克需立即就医抢救。如果出现血钾降低,请及时补钾。
如果出现支气管痉挛症状,请立即停药,如果不能缓解请及时就医。
如果用药后感觉其他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遮光,密闭,在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其他
确保吸药与吸气同步进行,以使药物最大程度达到肺部。
雾化吸入在12小时内已喷吸药物3~5次而疗效不显著者应改变治疗药物。
过多、反复应用气雾剂可产生耐受性,此时,不仅β受体激动剂之间有交叉耐受性,而且对内源性肾上腺素能递质也产生耐受性,使支气管痉挛加重,疗效降低,甚至增加死亡率。故应限制吸入次数和吸入量。
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抢救休克之前,一定要补充血容量。
用异丙肾上腺要随时注意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是什么
异丙肾上腺素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略下降。
异丙肾上腺素对α受体作用不大,主要激动β受体,对β1及β2受体的选择性低。对心脏的β1受体有强激动作用,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及正性频率作用,可使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缩短。对血管有舒张作用,主要激动β2受体让骨骼肌血管舒张。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一种强力,血压随心跳升高和降低,在心脏收缩泵血时迫使血液通过动脉,此时血压最高即收缩压;在心脏跳动间歇期,血压降到最低即舒张压。
因为异丙肾上腺素让心脏兴奋及外周血管舒张,所以使得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下降不明显。若静脉给药,使心率明显加快,使得舒张压下降明显。
异丙肾上腺素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心悸和头晕。使用过程当中需要监测和控制心率。如果剂量过大,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律失常,甚至产生危险的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如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发生上述危险。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避免自行应用引起不良后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