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大
概述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乳房过大
表现为乳房体积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及重量
多数乳房肥大前期无典型症状而容易忽视,若出现乳房形态异常变化及时就诊
手术治疗是治疗乳房肥大的有效方式
定义
临床上一般认为当乳房体积超过“正常”或“理想”的乳房体积的50%,或重量超过正常界限时,可称为乳房肥大。
乳房多大算过大,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从美学角度看,目前公认的正常乳房体积为250~350ml,重量为250~350g。
临床上因乳房大就诊的情况一般见于女性巨乳症,新生儿、性早熟儿童及男性乳房发育等。
发生机制
巨乳症
确切机制未明,目前认为巨乳症发病可能与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增加、血液中激素水平异常升高等原因相关。
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脂肪组织过度增生。
新生儿乳房发育
新生儿乳房肥大(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与母体或胎盘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所致。
雌激素进入胎儿循环,可刺激乳腺腺体增生。
青春期乳房发育
学龄女童如果性早熟,可出现乳房过早发育,引起乳房增大。
青春发育期,乳房渐进性增大,并过度发育,乳腺组织增生、肥大。
男性乳房发育
男性乳房发育是指一些男性出现乳房腺体组织生理性或病理性增大,通常伴有脂肪组织增多。
病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可能与药物、性腺功能减退、肿瘤等原因相关。
类型
按性别分类
女性和男性均可发生乳房肥大。
女性乳腺肥大
早熟性乳腺肥大:儿童性早熟引起的乳腺肥大。原发性多在8~12岁,继发性多在4~8岁。
青春期乳腺肥大:青春期出现的乳腺增大,多在10~20岁。
妊娠期巨乳症:怀孕2~3个月后乳腺开始较快增大,可形成巨乳症。
男性乳腺肥大
生理性男性乳腺肥大:是指男性在新生儿期、青春期和老年期发生的轻度乳腺组织增生,一般是自限性的。
病理性男性乳腺肥大:一般是由于某些药物或疾病引起的乳腺发育。
按乳房体积分类
成年女性乳房肥大按乳房体积可分为轻度乳房肥大、中度乳房肥大、重度乳房肥大和巨乳症。
轻度乳房肥大:400~600ml。
中度乳房肥大:600~800ml。
重度乳房肥大:800~1000ml。
巨乳症:超过1000ml。
表现
症状特征
巨乳症
出现乳房沉重,无法穿戴普通胸罩。
因乳房体积及重量超过正常范围过多,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下垂现象。
乳房体积增长过快可出现皮肤肥胖纹。
同时可以出现颈肩部酸痛、乳房下皱襞皮肤湿疹、糜烂等。
部分因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巨乳症还会出现泌乳现象。
新生儿乳房发育
新生儿乳房肥大一般在出生后数周,通常在出生后1年内完全自行消退。
统计约5%的病例会伴有溢乳情况。
青春期乳房发育
原发性早熟性乳腺肥大:多在8~12岁,乳腺增生、肥大,无其他性征发育异常。随着性发育成熟,肿块可消失。
继发性早熟性乳腺肥大:多在4~8岁,双侧乳腺肥大,外阴明显发育,可出现腋毛和月经来潮。
男性乳房发育
男性乳房发育常见的就诊主诉为乳头后方肿物或肿块,乳房突出。
生理性通常为双侧,于乳晕下形成盘状肿块。
若是因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男性乳房发育,还会同时出现原发病的相应症状。
伴随症状
皮肤疾病
主要出现在女性乳房肥大症患者。
乳房下皱襞皮肤因长期汗液浸渍和皮肤间摩擦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湿疹、糜烂,甚至继发感染(红肿、疼痛等)。
萎缩纹
萎缩纹常出现在女性乳房肥大症的患者。
表现为前胸部皮肤的紫红色不规则纹路,后可逐渐变成白色。
内分泌症状
因激素异常导致的乳房肥大症者。还可能伴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而出现相关表现,如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头疼痛等。
因性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肿瘤而导致的男性乳房发育,还有可能出现相关的性激素分泌异常表现,如异常泌乳、异常肿块等。
原因
乳房大的原因可概括地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绝大多数为非疾病因素引起的。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
内分泌器官(如下丘脑、甲状腺等)出现功能异常,引起病理性肥大。
巨乳症、妊娠期巨乳症。
其他疾病
全身性疾病:慢性肝脏、消耗性疾病、甲亢、肾衰、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麻风病和风湿病等。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非疾病因素
女性单纯的乳房发育期间乳腺组织对性激素敏感,且加上遗传因素而出现的乳房肥大。常见于青春期乳房肥大(少数可形成巨乳症)、哺乳或肥胖后的继发性乳房肥大。
部分肥胖者胸部脂肪较厚,也有可能出现看起来“乳房过大”的现象。
新生儿乳房发育:多是因母体或胎盘雌激素刺激相关,通常出生后1年内可自行恢复。
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一些男性在青春期出现乳房腺体组织生理性增大。
可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的药物:如雌激素、洋地黄、某些抗结核药、抗真菌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就医
就医指征
儿童和青少年乳房肥大通常会遭到非议和过度关注而引发心理问题,乳房过度发育而影响生活者应告知父母并及时就诊。
成年乳房肥大症(即巨乳症)患者往往出现慢性颈肩部疼痛、胸部压迫感等不适时就诊,建议加强对乳房关注,出现形态异常时及时就诊。
男性乳房发育影响外观或伴有疼痛、泌乳等异常症状时,均建议就诊。
就诊科室
有疼痛、泌乳等不适症状或有就诊意愿的患者,可先至整形外科、内分泌科就诊,排除疾病因素导致的乳房肥大。
手术治疗在整形外科进行。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乳房形态异常增大明显大概多长时间了?
是否触及过乳房肿块?肿块的质地是什么样的?伴有压痛吗?
有没有同时出现颈部、肩背部疼痛?疼痛什么性质?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乳房下皱壁有没有出现过皮疹、皮肤糜烂破溃或局部组织感染等?
乳头有没有异常渗出液?渗出液的颜色是什么色?
病史清单
有无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等分泌功能异常或肿瘤病史?
有无慢性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甲亢、肾衰、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麻风病和风湿病等全身性疾病史?
乳房过大是否与用药有关?用的哪些药物?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视诊:可通过视诊粗略判断乳腺腺体的大小,观察乳头及乳晕的范围和颜色是否正常。
触诊:通过双侧对比触诊的方式从乳房外上方开始顺时针检查,注意初步预估腺体的体积、有无结节(结节的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还可尝试挤压乳房观察有无乳头异常渗液及渗液的颜色等。
常见检查
实验室检查
还会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查,以用来排除肝肾疾病导致的乳房肥大或异常发育。
乳腺超声检查
是目前临床用来初步评估乳房情况的常用检查项目,可了解乳腺组织情况,排除乳腺肿物。
乳腺钼靶
对乳腺腺体中包块、钙化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钙化比较敏感。
其他常见检查
头部、腹部等处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用来进行病因排查。如排查病理性的乳房肥大和病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等。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女性乳房肥大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正确穿戴胸罩来缓解乳房肥大导致的不适感。
注意对乳房下皱襞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局部出现相关皮肤疾病。
过度肥胖者出现乳房肥大者,可以通过科学减重过程中加强胸部肌肉的锻炼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肥大症状。
专业治疗
针对乳房肥大症,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体内激素水平,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
目前改善乳房肥大症状,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青春期发育导致的女性乳房肥大症可通过服用孕激素(甲地孕酮等)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来缩小乳房。
男性乳房发育可通过服用雌激素拮抗剂(如他莫昔芬等),或补充雄性激素来缩小乳房。
手术治疗
成年女性乳房肥大症、巨乳症及男性乳房发育等乳房大者,若影响美观或日常生活,均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乳房缩小整形术
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部分乳房组织,对外形进行重新塑形。
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倒T下蒂法乳房缩小术等。
可以达到美容和治疗两个目的。
需要根据乳房肥大程度、是否伴有乳房下垂及其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脂肪抽吸术
单纯适用于以脂肪增生为主且乳房肥大程度较轻的病例。
手术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部分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可通过这种手术方式在解决腺体增生的同时,改善胸部皮下脂肪肥厚的问题,但对于腺体增生或伴有明显皮肤松弛的乳房肥大患者并不适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