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缺损
概述
视野范围内出现看不见的区域或缺失
常见病因有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病变、垂体瘤等
如出现急诊指征应前往急诊科,如病情较轻,可前往眼科门诊
找到引起视野缺损的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定义
视野缺损是指视野范围内出现看不见的区域或缺失,视野范围较普通人的小。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注视某一点时所见的全部空间,反映了周边视敏度。
发生机制
从视网膜一直到大脑枕叶皮质的视觉通路上如果发生了病变,都可以在视野中出现相应的缺损。
由于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及整个视路中神经纤维的排列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视网膜或视路上某一区域的病变,常会产生一定形态的盲点或视野缺损。
根据视野缺损的形态可推测病变所在的部位及病变性质。
类型
根据缺损区域的特征分为以下几类:
生理盲点扩大
特征为超过生理盲点范围之外的视力功能下降,解剖学基础为视神经头部水肿导致视网膜神经纤维移位。
中心暗点
特征为固定位于中心注视点的视野缺损,解剖学基础为乳头黄斑束受累。
弓形缺损
特征为在上半象限或下半象限出现的弓形缺损,解剖学基础为视网膜弓状神经纤维受累。
垂直性缺损
特征为涉及 2 个象限及以上的更为广泛的弓形缺损,解剖学基础为累及视网膜弓状神经纤维更为广泛的病变。
楔形缺损(颞侧)
特征为外周较宽,靠近视野中心变窄的视野缺损,解剖学基础为鼻侧弓状束受累。
鼻侧阶梯样缺损
特征为水平径线一侧鼻侧视野敏感度下降,伴暗点;另一侧正常,解剖学基础为下弓状纤维受累重于上弓状纤维受累的严重程度。
管状视野
视野周边部呈均一的缩小,严重者极度缩小至10°以内,呈管状视野。常伴有夜盲。可见于晚期青光眼、癔症等。
表现
症状特征
看事物时,视野不完整,好像有什么阴影挡住视线,有时也会某角落完全黑影,看不到东西。
可能表现为阅读及视物困难(遗漏词、字母或部分物体),畏光,远距视觉模糊,中心或周围视野有区域消失或变黑,闪光及划线 [1,2]
伴随症状
视力减退
视野缺损伴视力减退的情况常见,与视觉形成的传导通路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相关。
眼球疾患方面,需要结合眼部外观、是否有充血、视力下降的速度综合考虑。
可能的疾病有眼部外伤、眼部炎症性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病变、中毒等。
视神经、视交叉损害方面,需要考虑视神经受压、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受损、原发视神经炎视神经胶质瘤等。
视物变形
如果患者在视野缺损的同时,出现视物时物体扭曲变形。需要警惕黄斑部病变(变性、裂孔、出血等)、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脱离等。
头痛
视野缺损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的情况,需要警惕颅内疾病压迫视神经、眼部血管充血或者出血、先兆性偏头痛等。
色觉改变
视野缺损伴有色觉异常,表现为对红绿颜色或其他颜色的辨别能力减弱或者丧失,需要结合是否出现视力下降、色觉障碍与视力下降的相关性等综合判断,可能相关的疾病有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
夜盲
青光眼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管状视野伴有夜盲。
原因
多种原因可以引起视野缺损,以下仅列举部分原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视觉传导路径上任一个位置发生问题,可能导致不同表现的视野缺损。
​眼部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晚期AMD患者视野中心有暗点,伴有看东西颜色变浅,视物变形,直线看成波浪线。
青光眼
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包括多种类型,比如弓形缺损、鼻侧阶梯样缺损以及扇形缺损等。晚期青光眼可有管状视野(通过管道看东西的感觉),常伴有夜盲。
视网膜色素变性
患者常有进行性周边视野缩小,不转头看不到周边的物体。常伴有夜盲症。后期还会出现辨别颜色困难(色觉障碍)等表现。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有周围视野缺损,可以向中心视野逐渐扩大。常伴有眼前有漂浮物感、闪光感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野检查有圆形或椭圆形中心暗点,常伴有视物变形、变小,视物模糊或变暗。通常单眼发病。
神经系统疾病
视神经炎
患者常见的视野缺损的类型包括弥漫性视野损害(48%)、垂直性缺损(15%)、中心暗点(8.3%)和弓形缺损(5%)。
视野缺损的表现很常见。同时伴有视力减退、色觉异常、闪光感或眼眶痛等。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
视乳头水肿
颅高压导致的视乳头水肿早期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如不经过治疗,可导致进行性视野损害,包括鼻侧阶梯样缺损,弓形缺损以及视野收缩和广泛性视野变暗。
在特发性颅高压的患者中,超过 90% 的患者伴有视野缺损,可伴有头痛、呕吐等。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
该病由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盘供血不足,使视盘急性缺氧、水肿引起。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的视野缺损包括垂直缺损、弓形缺损和中央性缺损。目前康复治疗是唯一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视交叉病变
视交叉病变的视野缺损的类型包括双颞侧暗点、象限盲、偏盲(视野的一半缺损)和交叉性暗点,其表现形式取决于病灶的部位。常见的视交叉病变包括垂体瘤、鞍旁脑膜瘤颅咽管瘤的压迫。手术治疗后患者视野缺损可逐渐恢复。
视交叉后病变
卒中和创伤性脑损伤是导致成人出现同向性偏盲的最常见病因,而在儿童中最常见病因为创伤性脑损伤和肿瘤。大约 20% 的卒中患者可伴有同向性偏盲 [7,8]
非疾病因素
一些药物可引起眼部病变,导致视野缺损:
长期使用乙胺丁醇,可导致视神经损害,出现视野缺损。
长期使用氯喹可导致视网膜轻度水肿和色素聚集,导致视野中出现暗点,常为不可逆。
就医
就医指征
紧急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突发视野缺损,眼前仿佛有黑幕遮挡,严重者仅存光感。
出现视野缺损,伴有以下情况时:
视力急剧减退;
伴严重眼部外伤;
伴剧烈眼痛、高热、寒战等;
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伴有头昏眼花,甚至失去意识;
伴有颅脑、眼部外伤或其他危急情况。
尽快就医
视野中出现暗点,伴有或不伴有以下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
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变小。
色觉改变,不能正确分辨颜色。
头痛、头晕。
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就诊科室
突发视野缺损,眼前仿佛有黑幕遮挡,或伴有高热、剧烈头痛、视力急剧减退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刻至急诊科就医。
如果视野缺损呈渐进性进展,建议至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视野缺损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有明显的诱因(饮食、生活起居的明显变化)?
视野缺损是发生在一侧眼睛还是双眼?
是否有管状视野或偏盲
视野缺损程度是否为持续性加重?什么情况下能得到缓解?
是否伴有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色觉障碍、头痛、中心暗点扩大等?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痛风?
是否自行使用药物?什么药物?使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有得到缓解?
有无药物过敏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可验光以明确患者的屈光状态,是否有近视、远视等)。
影像学检查
眼底照相
视乳头形态及颜色(是否有苍白)、杯盘比(是否扩大、盘沿是否有狭窄),视网膜是否有脱离或血管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有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
超声检查
通过眼部A型超声检查眼轴长度,了解是否有短眼轴的危险因素。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以了解中央前房深度、房角情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可显示早期用检眼镜查不易发现的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OCT可以检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了解是否有青光眼特征性的视神经纤维层缺损。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排除颅内、眼眶占位或脑血管病变。
其他检查
视野检查
检查视野时应先检查视野周边的界限,然后检查其中缺损区即暗点。检查视野的方法很多,如对照法、周边弓形视野计检查法、平面视野计检查法、Goldman周边视野计检查法等。
静态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青光眼出现典型视野缺损时,视神经纤维的损失可能已达50%。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通过检测视阈值改变,为青光眼最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图形视觉电生理PVEP、PE-RG检查,在青光眼中有一定敏感性及特异性。
眼压检查
可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或压平眼压(Goldmann眼压),以明确是否存在眼压升高的情况,必要时可行24小时眼压监测以明确诊断。
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下眼前节检查结膜(是否有充血、出血、水肿、分泌物)、角膜(是否有水肿)、前房(是否有浅前房的解剖结构)、瞳孔(形态及对光反应)、晶状体(是否有混浊及其程度)。
房角镜检查
虹膜形态(是否有虹膜根部膨隆)、房角是否狭窄、是否有关闭粘连、房角后退、色素沉着等。
缓解与治疗
治疗关键在于找到引起视野缺损的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其原发病,如青光眼、球后神经炎、缺血性视盘病变等,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缓解措施
如果是逐渐出现的视野措施,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戒烟、戒酒。
外出使用遮阳帽和遮阳镜。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专业治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包括低视力矫正、应用抑制新生血管药物(如玻璃体内容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等。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
青光眼
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保护视功能。可用缩瞳剂或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点眼,若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做滤过手术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
尚无特效治疗办法。血管扩张剂及视神经、视网膜营养药以及手术治疗方面,比如肌肉移植和色素上皮移植等,疗效不甚明显。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疗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球后视神经炎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经激素等治疗无效者,可选用上颌窦入路开放筛窦、蝶窦,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视管内下壁对视神经减压,改善神经营养,有利于视神经机能恢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
早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病情,挽救视力。滴注血管扩张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注以改善血液循环。还需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