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
概述
白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
用于了解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消耗情况等
指标降低常见于肝硬化、急性大失血、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指标升高常见于血液浓缩、高蛋白饮食等
发现结果异常可就诊消化内科、肾内科等科室,必要时进一步行肝功能检查、肿瘤相关检查、尿常规检查等
定义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主要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主要的蛋白成分。白蛋白有维持血管内外体液的平衡,作为血浆中主要的蛋白载体及营养蛋白,缓冲酸碱物质等功能。
白蛋白测定是肝功能检查里的一项指标,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蛋白值。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也可反映是否存在白蛋白丢失或消耗过多的情况等。
参考范围
40~55 g/L。
温馨提示
当白蛋白低于35g/L,需及时就医,明确导致白蛋白降低原因。
当白蛋白低于28g/L,会出现全身多处水肿,需要立即就诊于消化内科、肾内科。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降低
白蛋白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白蛋白降低,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来讲,白蛋白指标低于35g/L(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白蛋白降低的原因可以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蛋白质营养摄入不足,白蛋白合成的原料不足。
妊娠尤其是妊娠晚期,体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可减少。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
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如肝硬化、重症肝炎。
白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烧伤和急性大失血。
白蛋白消耗增加,如外科手术和创伤、严重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其他情况
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
危害
白蛋白降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低垂部位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引起白蛋白降低的疾病较多(如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严重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还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其他危害。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应当积极补充蛋白类营养,如鸡蛋、牛奶等,必要时遵医嘱补充蛋白粉。
妊娠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同样也需要积极营养,一般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病理状态
当体检发现白蛋白增高时,可就诊消化内科等,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肝胆CT等检查,明确病因。
若白蛋白低于28 g/L时,因其存在造成严重水肿的风险,提倡积极补充白蛋白,一般可通过口服水解蛋白、静脉补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补充。
考虑为肝炎等肝脏疾病原因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时,应就诊于消化内科或肝病科,采取保肝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若行相关检查后,考虑为肾病综合征时,应转入肾内科进行治疗。
若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严重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者,应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治疗。
规范治疗有效时,白蛋白会上升,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白蛋白没有上升,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指标升高
白蛋白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白蛋白升高,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来讲,白蛋白指标高于55 g/L(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白蛋白升高的原因只有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饮水量不足、休克等)。
其他情况: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
危害
一般来讲,白蛋白升高对于人体并没有较大危害。
导致白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为血液浓缩,其病因可能为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等,可能有相应危害。
引起白蛋白升高的疾病还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还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其他危害。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应当积极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防止引起因失水导致更严重的损害。
病理状态
当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白蛋白增高时,可就诊消化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等,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肝胆CT等检查,明确病因。
若考虑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应转入内分泌科进行治疗。
规范治疗有效时,白蛋白会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白蛋白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