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出汗
概述
手掌汗液产生过多称为手心出汗
可表现为手掌多汗,汗液分泌量较多时,可以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汗珠
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不同原因引起的手心出汗,预后存在较大差异
定义
在环境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手掌汗液产生过多即为手心出汗。
发生机制
手掌汗腺是由交感神经(自主神经)来控制。当环境温度改变时,交感神经会调节手掌汗腺,而有适当的排汗。通常手心出汗与遗传因素、交感神经失调、神经递质释放过多等有关。
手心出汗与遗传有关,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手心出汗的患者,其父亲、母亲及兄弟姐妹也有类似情况。
出汗由交感神经调控,外界温度过高,交感神经失调,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加,手心等部位可立即出汗。
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进而导致手心出汗。
类型
手心出汗按出汗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发生原因分类,可分为生理性手心出汗和病理性手心出汗两类。
按照出汗程度分类
轻度:手掌潮湿看不到明显汗滴。
中度:指端有出汗。
重度:可见汗液滴下。
按照发生原因分类
可分为生理性手心出汗和病理性手心出汗。生理性手心出汗可见于湿热天气、精神紧张、食用辛辣食物等;病理性手心出汗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手心出汗无明显诱因,可能与自主神经中枢调节障碍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手心出汗可继发于机体系统性疾病,包括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感染发热类疾病如疟疾、结核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震荡、偏瘫、脊髓神经病变等,精神因素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表现
手心出汗一般表现为手掌多汗,汗液分泌量较多时,可以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汗珠,严重时可伴随腋窝、腹股沟和面部等部位的多汗。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导致的手心出汗有不同的特征。
症状特征
生理性手心多汗
手心出汗通常表现较轻,存在明显诱因,去除诱因后症状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可发生在炎热潮湿的环境、精神紧张、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情况下。
病理性手心出汗
手心出汗通常表现较重,持续存在,一般不会自行缓解。
可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如多食、消瘦、心悸、高血糖、激动、焦虑不安、短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虚弱乏力、寒战高热咯血、心慌胸闷、过度换气等。
伴随症状
伴多食、消瘦、心悸,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伴高血糖、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可见于糖尿病。
伴激动、焦虑、不安、急躁易怒、失眠健忘等,可见于垂体功能亢进。
伴外伤、短暂的意识障碍、近事遗忘等,可见于脑震荡。
伴同侧上、下肢瘫痪、言语不利等,可见于偏瘫。
伴肌肉瘫痪、关节挛缩畸形等,可见于脊髓神经病变。
伴全身汗出、寒战高热等,可见于疟疾
伴全身汗出、咳嗽咯痰、咯血等,可见于肺结核。
伴心慌、胸闷、排尿异常、焦虑抑郁等,可见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伴胸闷、血压升高、出汗、头晕、面色苍白、过度换气、肢体麻木、抽搐等,可见于高度精神刺激。
原因
手心出汗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导致手心出汗的原因众多,可能是疾病所致,也可能是炎热潮湿的环境、精神紧张、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所致。
通常需要结合手心出汗的特征、伴随症状、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手心出汗的原因。以下为手心出汗的常见原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就医。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导致的手心出汗可见于原发性手心出汗和继发性手心出汗两类。
原发性手心出汗
原发性手心出汗通常无明显原因,有遗传倾向,如患者父亲、母亲及兄弟姐妹可能患有此病。
继发性手心出汗
内分泌代谢障碍性手心出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可以局部表现为手心出汗,也可以全身出汗,伴随消瘦、多食、多饮、多尿、消瘦、情绪不稳定等。
感染发热性手心出汗:如疟疾、结核等。主要表现为手心出汗,甚则全身汗出,伴随发热、消瘦等。
神经源性手心出汗:如脑震荡、偏瘫、脊髓神经病变等。主要表现为相应神经节段的感觉、运动异常,可以表现为手心出汗,严重时伴全身汗出。
精神因素性手心出汗: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主要表现为手心汗出,合并有足部、腋窝等部位汗出,严重者全身汗出,伴心慌、胸闷、排尿异常、焦虑抑郁等症状。
非疾病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情绪紧张、饮食因素等引起的手心出汗。
环境因素,如长时间处于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导致的手心出汗。
情绪紧张,如情绪紧张引起的手心出汗。
饮食因素,如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出现的手心出汗。
就医
如手心出汗伴有环境、情绪紧张、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祛除以上因素后手心出汗消失,可无需处理,定期观察即可。若手心出汗持续未缓解,同时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手心出汗持续未缓解,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如足底、腋窝等,甚则全身汗出。
伴有多食、消瘦、心悸等。
伴有高血糖、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
伴有激动、焦虑不安、急躁易怒、失眠健忘等。
伴有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等。
伴肌肉瘫痪、关节挛缩畸形等。
伴有虚弱、乏力等。
伴有全身汗出、咳嗽咯痰、咯血、寒战高热等。
伴有心慌胸闷、精神紧张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伴有外伤、意识障碍等。
伴有血糖突然升高、昏迷等。
伴有胸闷喘憋,服药后症状未缓解。
就诊科室
出现手心出汗时,建议首诊就诊于全科医学科、皮肤科、内分泌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伴有咳嗽咯痰、咯血、全身汗出、寒战高热等,可能需就诊于感染内科。
伴有同侧上、下肢瘫痪、言语不利、肌肉瘫痪、关节挛缩畸形、焦虑不安、急躁易怒、失眠健忘等,可能需就诊于神经内科。
伴有心慌、胸闷、排尿异常、焦虑抑郁、头晕、面色苍白、过度换气、肢体麻木、抽搐等,可能需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伴有胸闷喘憋,服药后未缓解,可能需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伴有虚弱、乏力等,可能需就诊于营养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更年期女性建议就诊妇科。
由于导致手心出汗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手心出汗有无诱因(如处于炎热潮湿的环境下、情绪紧张、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处于更年期等)?
手心出汗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手心出汗是单侧还是两侧?
手心出汗什么时间最严重(白天和晚上是否有差别)。
手心出汗有无加重或者减轻的因素?
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多食、消瘦、心悸、高血糖、激动、焦虑、不安、短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虚弱乏力、寒战高热、咯血、心慌胸闷、过度换气等)?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基础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
近期是否有服药?是怎么服用的?效果怎么样?
近期生活习惯是否有改变?情绪是否有波动?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有无结核等病史?是否有手术史?
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更年期?
家里其他人是否有手心出汗?家族中是否有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糖耐量测定、头颅CT及磁共振(MRI)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原因。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视诊:医生会观察头部有无外伤,手心多汗的程度;手部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杵状指等;手部有无皮损,有无斑丘疹等;足底、腋窝、胸部等部位是否有汗。
触诊:医生会触诊甲状腺大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抬举样搏动;是否存在心包摩擦感;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肝脏有无肿大;双下肢有无肿胀。
叩诊:叩诊心界大小是否正常;肝区、肾区有无叩击痛;是否有移动性浊音;叩诊膀胱充盈程度。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听诊心音是否正常;有无奔马律,是否有心包摩擦音,有无腹主动脉、肾动脉血管杂音等。
专科查体:两侧肌力、肌张力是否正常;触觉、温度觉是否异常;脑膜刺激征(颈强直试验、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异常(巴彬斯基征、霍夫曼征等);指鼻试验、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过敏等。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或者比例升高,通常提示感染;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提示过敏。
C反应蛋白:若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
尿常规:尿酮体可能提示血糖升高。
肝肾功能:包括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升高,常提示肾功能损伤。
甲状腺功能:可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若出现T3、T4升高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糖耐量测定:饮糖水或吃完馒头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血一次,测定血糖值。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心肌酶升高通常可提示心肌损伤。
性激素六项:判断体内激素水平是否下降,可提示是否处于更年期。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主要是为了查看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如二尖瓣狭窄、心室肥厚等。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可查看肝脏、肾脏的位置及大小等。
X线检查:头颅X线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的形态,结构,密度的异常表现,有无头部外伤;X线胸片可以查看心脏大小、是否有积液等,如心脏增大,见于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
CT:头颅CT可明确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脑震荡等)、是否有头部外伤等。
磁共振(MRI):头颅磁共振可以检查常见的颅内病变及结构异常,如缺血性脑卒中等。
缓解与治疗
出现手心出汗,需明确诱因。如与环境因素、情绪紧张和饮食因素相关,去除相关因素后缓解。
如手心出汗持续存在,且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日常中避免炎热潮湿的环境,注意休息;更年期患者可适当运动。
饮食习惯
注意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调整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较大,情绪保持稳定。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给予对症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治疗如下。
1%氢溴酸东莨菪碱溶液:手心出汗的患者可用1%氢溴酸东莨菪碱溶液涂搽,每隔几天搽一次。
戊二酸醛溶液:醛类较易引起接触性皮炎及刺激皮肤,浓度不可太大,戊二酸醛溶液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5%~10%乌洛托品溶液在皮肤表面水解成氨及甲醛,也能减少汗液。
含铝和锆盐的止汗剂:包括12.5%~30%氯化铝溶液、20%氯化铝硅胶喷雾剂或氯化铝凝胶。
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通过阻止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起效,操作前需进行局部神经阻滞,注射部位的皮肤可有4-6个月近似无汗。其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等。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疾病为例:
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病情监测、药物治疗(如格列吡嗪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阿卡波糖、达格列净、胰岛素等)。
脑震荡
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卧床休息5~7天,酌用镇静、镇痛药物,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多数患者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包括一般治疗和激素替代治疗。一般治疗包括适量应用镇静药以助睡眠、应用谷维素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及时治疗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症状严重者,可予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包括单用雌激素、雌孕激素合用等。
结核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为结核病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物能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能使传染性减少或消失,明显缩短传染期,且停药后不易复发。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