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脱皮
概述
手掌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皮屑脱落的临床症状
因汗疱疹等疾病因素及反复接触肥皂水等非疾病因素所致
可伴水疱、红斑、瘙痒、疼痛、皲裂等异常表现
日常需避免反复接触刺激性物品等,注意手部卫生
定义
手掌脱皮是指手掌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皮屑脱落的临床症状,是较为常见的皮肤损害表现,通常和手掌皮肤角质层剥脱密切相关,伴或不伴皮肤瘙痒等症状。
手掌脱皮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皮肤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还可能与环境因素(如反复接触肥皂水)、生理因素(如手掌经常流汗)、生活因素(如不注重个人卫生)及精神因素(如长期紧张)等有关。
发生机制
人体的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构成,其间分布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汗腺等。
其中,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等组成,其由内向外可以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五层结构。
通常情况下,表皮的五层结构主要由处于不同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其中,基底层细胞是所有外层细胞的生发之源,它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外层推移代谢,最后蜕变成角化的死细胞,并以皮屑的方式脱落。
部分基底层细胞长期处于分裂过程中,当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外移动时,可最终形成最外层的角质层。当免疫功能紊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变性时,可引起角质层异常剥脱,从而发生手掌处大量皮屑脱落的情况。
类型
根据手掌脱皮的发作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季节性手掌脱皮及非季节性手掌脱皮。
季节性手掌脱皮:手掌脱皮呈季节性发作,一般容易在暖热季节发病或复发,常主要见于汗疱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
非季节性手掌脱皮:手掌脱皮发作没有季节性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或复发,一般主要见于手癣、接触性皮炎等。
表现
手掌脱皮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一侧或双侧手掌部位可出现点状或片状的干燥鳞屑,伴或不伴瘙痒。当鳞屑不断增多扩大时,整个手掌都可累及。在鳞屑形成、脱落及消失的过程中,还可合并出现丘疹疱疹皲裂、出血、疼痛等症状。
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季节性手掌脱皮患者常于春末夏初等暖热季节开始发病,在夏季时可加剧,入冬后常自愈,多对称发生于手掌等部位,局部可伴有水疱、疼痛、瘙痒及烧灼感等不适。一般可连续多年定期反复发作。
非季节性手掌脱皮患者的发病时间没有季节性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时可只有一侧手掌受累,严重时两侧手掌及全身皮肤均可累及。通常还可伴有脓疱、皲裂、出血、疼痛等症状,且症状持续存在,一般不会自行缓解。
伴随症状
伴水疱、红斑、瘙痒、疼痛、皲裂、出血及呼吸困难等,可见于皮肤疾病,如汗疱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手癣等。
伴红色丘疹、生殖器黏膜糜烂、关节疼痛、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等,可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等。
伴皮肤干燥、畏光、眼痛、视力障碍、舌痛、口角糜烂等,可见于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等。
伴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可见于外伤性疾病,如桡骨远端骨折、摩擦性大疱、手烧伤等。
伴指(趾)甲缺如、脱发、局部瘙痒等,可见于遗传性疾病,如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角化病等。
原因
手掌脱皮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导致手掌脱皮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反复接触肥皂水、手掌经常流汗、不注重个人卫生及长期紧张等非疾病因素所致。
通常需要结合手掌脱皮的特征,如诱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手掌脱皮的原因。以下为手掌脱皮的常见病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导致的手掌脱皮可见于皮肤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
皮肤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手掌脱皮的皮肤疾病如汗疱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手癣等。
汗疱疹
通常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
本病的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呈针尖至米粒大小,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等部位,常对称分布。水疱破裂、干涸后可形成脱皮,并伴有疼痛、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等症状。
银屑病
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作或复发。
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可脱落。皮损常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多呈对称性分布。患者可因搔抓、摩擦而导致局部糜烂、渗出及裂隙出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接触性皮炎
多因局部接触刺激性或敏感性物质所致,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其上可有丘疹或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还可出现水疱和大疱,干涸后并可发生手掌等部位脱皮,偶可出现组织坏死及色素沉着
患者常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灼热感,也可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突发喉头水肿而引起窒息,甚至死亡等情况。
手癣
本病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常以单侧手掌受累为主。
皮损初起多为针尖大小的深水疱,当撕去疱壁时可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干燥吸收后通常会出现手掌等部位脱皮。患者可伴有明显瘙痒、疼痛、皮肤粗糙、皲裂、出血等症状。
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手掌脱皮的感染性疾病如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患者的皮损通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脓疱或溃疡等,伴或不伴瘙痒,并可出现手掌脱皮、脱发、生殖器黏膜糜烂等异常表现。除此之外,累及其他系统时,还可出现关节疼痛、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营养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手掌脱皮的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等。
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手掌脱皮、汗液减少、毛发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阴囊瘙痒、舌痛、口角糜烂等症状。当累及眼睛、胃肠等器官时,可导致畏光、眼痛、视力障碍、腹泻等异常表现。严重者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嗜睡、抽搐及发育迟缓等。
外伤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手掌脱皮的外伤性疾病如桡骨远端骨折、摩擦性大疱、手烧伤等。
患者可因撞击、摩擦、烧伤等外力损害导致皮肤组织出现肿胀、起水疱或血疱等情况,当水肿、水疱及血疱消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掌脱皮情况。同时,患者还可伴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瘙痒、烧灼感等不适。
遗传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手掌脱皮的遗传性疾病如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角化病等。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多发于夏季,皮疹起始较小,类似于破溃的小水疱,可出现手掌环状脱皮,患者一般多无自觉症状,可自愈,但易反复发作。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或碰撞后会出现水疱或血疱,可导致手掌等部位脱皮,还可出现指(趾)甲缺如及脱发等症状。
掌跖角化病常在婴儿期发病,可持续终身,一般在青春期后稍有缓解。患者手掌等部位皮肤可出现淡黄色角化斑块,并伴有脱皮情况。通常无自觉症状,有时可伴有瘙痒、触痛、皲裂、多汗等不适。
非疾病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生活因素及精神因素等。
环境因素:如反复接触肥皂水等刺激性物品,可导致手掌等部位的角质层剥脱,从而引起手掌脱皮。
生理因素:如手掌经常流汗等,可导致手掌角质层与透明层等分离,从而出现手掌脱皮。
生活因素:如不注重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从而引起手掌脱皮。
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导致手掌脱皮。
就医
如手掌脱皮确因环境、生理、生活及精神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且除去上述因素后手掌脱皮好转,或无明显恶化,一般可无需处理。
如手掌脱皮明显,且持续不能好转,并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手掌脱皮面积较大,患者症状较重,并持续不能好转,以及自查未能明确诱因时。
伴水疱、红斑、瘙痒、疼痛、皲裂、出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伴红色丘疹、生殖器黏膜糜烂、关节疼痛、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伴皮肤干燥、畏光、眼痛、视力障碍、舌痛、口角糜烂等症状。
伴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伴指(趾)甲缺如、脱发等症状。
出现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剧烈瘙痒或疼痛,且难以缓解时。
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时。
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时。
就诊科室
出现手掌脱皮时,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皮肤性病科、全科医学科等。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出现手掌脱皮伴红色丘疹、生殖器黏膜糜烂、关节疼痛、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皮肤性病科或感染内科。
出现手掌脱皮伴皮肤干燥、畏光、眼痛、视力障碍、舌痛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眼科或营养科。
出现手掌脱皮伴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骨科或普通外科。
出现指(趾)甲缺如、脱发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手掌脱皮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手掌脱皮是何时开始出现的?持续了多长时间?有无季节性发作?
手掌脱皮出现时有无明显诱因?有无加重或缓解因素?
手掌脱皮范围有没有扩大或者缩小?
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水疱、红斑、瘙痒、疼痛、皲裂、出血等?
手掌经常流汗吗?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皮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
近期是否有外伤史?
是否对某些药物、食物过敏?
目前正在长期服用药物吗?服用了哪些药物?是怎么服用的?
近期是否采取过相关治疗?是否可以改善症状?
家族成员是否存在手掌脱皮症状?是否有上述疾病史?
相关检查
在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情况,注意有无皮疹鳞屑、脱皮、糜烂及出血等。观察有无脱发、指(趾)甲缺如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异常;心尖搏动有无异常;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触诊:触摸患处皮肤,判断皮肤是否粗糙、多汗,以及上覆鳞屑是否容易松动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局部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叩诊:胸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胸水,腹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腹水;叩诊膀胱充盈程度;叩诊双侧肋脊角有无肾区叩痛。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聆听患者呼吸音是否正常;心音有无异常、有无心脏杂音肠鸣音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或过敏等情况,如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存在感染;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有过敏反应。
尿常规:可用于观察尿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病变是否累及肾脏。若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若尿蛋白呈阳性,常提示病变可能累及肾脏。
肝肾功能: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受损;如出现血肌酐、尿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常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原学相关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等感染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提示红色毛癣菌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情况。
梅毒血清学试验:可明确是否存在梅毒感染,如发现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多提示可能存在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可明确是否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如为阳性,则可能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
维生素水平测定:可明确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等情况。如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B水平降低,提示可能存在维生素缺乏。
影像学检查
浅表淋巴结彩超:可用于探测浅表淋巴结的形态及异常变化,如发现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肿瘤等情况。
关节X线:可明确是否存在骨折等情况。如X线片显示关节移位、裂痕,多提示可能存在骨折。
皮肤镜检查:可辅助诊断银屑病等皮肤性疾病,如皮肤镜中可见亮红色背景,并有数量较多的球状、发夹和环状血管,多提示可能存在银屑病。
其他检查
斑贴试验:可明确或排除引发过敏反应的致敏物。若斑贴试验阳性,可明确过敏性物质。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皮肤、黏膜组织损害等相关疾病。如切取手掌病损组织进行检查,发现基底细胞或基底上细胞空泡变性,且陈旧性大疱位于角质下,常提示可能存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缓解与治疗
出现手掌脱皮,需明确诱因。若与环境因素(如反复接触肥皂水)、生理因素(如手掌经常流汗)、生活因素(如不注重个人卫生)及精神因素(如长期紧张)等相关,通常在去除诱因后可缓解,如无明显不适,可无需处理。
如手掌脱皮症状较重,且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表现,如水疱、红斑、瘙痒、疼痛、皲裂、出血、糜烂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日常需尽量减少接触肥皂水、洗衣液等刺激性物品,必要时可佩戴手套。
夏季需适当减少衣物,出汗后应立即擦干,保持手掌干燥。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澡,勤洗手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尽量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撞击、摩擦、烧烫伤等外力损害;手部常规保湿,切勿搔抓手部皮肤。
饮食方面
规律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适当多食用瘦肉、肝脏、蔬菜、水果、谷物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糖尿病膳食。
心理护理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和精神紧张、焦虑等,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应用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伴随其他系统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
当患者出现手掌脱皮时,需避免搔抓患处,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润肤霜、维生素E霜等保湿剂来进行改善。
药物治疗
止痒药:主要包括樟脑乳膏等,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情况。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可有效抑制或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手掌脱皮的不同基础疾病,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汗疱疹
患者需避免搔抓患处皮肤,并保持手掌清洁、干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情绪紧张者可适当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药。手掌瘙痒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开始脱皮时可外用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者,还可外用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
手癣
患者需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不和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
通常情况下可外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霜、咪康唑霜、克霉唑霜等;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
银屑病
患者需避免劳累及精神紧张,皮肤可适当涂擦维生素E霜等保湿剂。
可根据实际情况外用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维A酸乳膏等,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维生素D3衍生物及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病情严重者还可服用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司库奇尤单抗等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梅毒
患者需避免搔抓患处,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合并其他感染。
应及早、足量、规范的治疗。通常可根据实际病情选择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尽可能避免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维生素A缺乏症
日常需尽量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及深色蔬菜等。
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软胶囊等进行治疗;如有慢性腹泻、肠道吸收障碍或重症患者时,可短期内肌肉注射维生素AD加以改善。
除全身治疗外,当病情严重出现角膜感染等眼部症状时,还需进行眼部的局部治疗,如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