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麻木
概述
同时出现在双侧手部的感觉异常
原因众多,包括受压、受寒等生理性原因,神经病变和全身性疾病
双手麻木长时间不缓解,逐渐加重,或伴有肢体无力、疼痛等症状时需尽快就医
治疗以解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可结合理疗、营养神经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
定义
手麻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麻木与感觉神经传导发生异常有关。除非具有明确的生理性原因,发生双手麻木往往意味着人体出现了问题,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长时间的双手麻木会严重地影响工作与生活质量。
当发生长期、严重无法缓解的双手麻木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发生机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布满了感知触觉、温度觉、痛觉的感受器,其中手部的感觉神经末梢最为密集。
当手部皮肤受到触碰、温度等刺激后,会沿着神经末梢、神经干、神经根、脊髓、脑干一路上升,向大脑皮层传送,并由大脑皮层综合分析。
此传导通路中任意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手麻的症状,而引起双手麻木的原因多由于双侧神经通路受损引起,常见原因包括:
分布在双侧手部的末梢神经、神经干、神经后根受压、受刺激,发生病变。
脊髓、脑干受损可出现双手、双上肢麻木。
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可导致手部神经末梢损伤,出现双手麻木的感觉。
类型
按照引起症状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双手麻木:
生理性手麻:多伴有明确的诱因,如姿势不当,长时间压迫手臂或者手掌、外界冷热环境的刺激等,一般在解除诱因后即可快速缓解,不必特殊处理。但是该情况同时引起双手麻木的情况较少。
病理性手麻:多由皮肤、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常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其他症状。
表现
症状特征
双手麻木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除了麻木外,还可有烧灼感、针刺感、蚁爬感等异常感觉。
麻木时间
生理性麻木
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由双侧上臂处于受压状态或者持续某个姿势时间过长引起。一般调整姿势,并适当活动上肢后,症状自然逐渐缓解。
病理性麻木
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一般无法自主缓解。
症状变化
皮肤问题引起的双手麻木
双手局部皮肤同时受冷、热、压力、接触刺激物质,可引起皮肤感受器受损,皮肤水肿,组织缺血。
血管问题引起的手麻
动脉受压导致的缺血性疼痛、麻木,多伴有疲劳、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
静脉受压可出现疼痛、肿胀、酸痛、远端肿胀和青紫。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不可完全排除。
颈椎病引起的双手麻
多为神经根受压,典型特征是睡眠中手指麻木明显加剧,有时可能仅限于指端,双手麻木范围可有所差异。
根据受压的颈神经根不同,麻木的范围可分别为拇指,第2至4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严重者亦会造成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握紧东西,伴随下肢麻木,僵硬无力,造成步行及大小便的困难。
伴随症状
如为皮肤病变,可伴随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双侧手指发凉、发白、酸痛,常见于上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颈部疼痛、头晕、上肢麻木、疼痛,常见于颈椎占位病变、颈椎外伤、颈椎间盘突出等。
四肢麻木、无力,常见脑干病变、颈部脊髓病变等。
伴随双侧足部麻木,常见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手麻伴胸痛、胸闷气短,可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
伴有抽搐发作,可见于低钙血症。
少数患者的手麻与痛风有关,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
原因
导致双手麻木的原因众多,最常见于病理性因素,包括脑、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等;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手麻的多项因素,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颈椎疾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外伤、颈椎管狭窄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
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族缺乏、叶酸缺乏、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精神心理疾病:焦虑症、癔症、惊恐发作的患者可出现过度通气,表现出双手麻木症状。
非疾病因素
主要见于姿势问题、体内激素变化,往往麻木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
环境、姿势问题
如双手长时间受压或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会感觉双手麻木。
一旦压迫解除,回到温暖环境中,麻木症状会迅速消失。
激素变化
部分孕妇、更年期的妇女会感到双侧手部阵发性疼痛、麻木,有针刺或烧灼样感觉。
疼痛、麻木主要累及拇指、食指、中指及小指的侧方,导致手指难以屈伸、动作笨拙,但多无其他异常。随着生产、更年期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就医
生理性的双手麻木无需特殊处理,如麻木持续时间较长或伴发其他症状,则常常需要就医进行处置。
就医指征
常规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双手麻木持续较长时间不缓解或逐渐加重。
双手麻木已明显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合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合并颈部、上肢疼痛、肢体无力等表现。
急诊就医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突发双手麻木伴随肢体活动无力或者言语不清。
突发双手麻木伴随明显的前胸或者后背疼痛。
就诊科室
出现双手麻木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如伴发胸痛或者高血压,可能需就诊于心脏内科、心血管外科;糖尿病患者可能需就诊于内分泌科。
由于导致双手麻木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双手麻木的起病和持续时间。是单侧起病,还是双侧同时起病?
有没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缓解?比如改变体位、保暖等。
双手麻木是间断出现还是持续出现?
双手麻木轻重程度如何?部位、范围?部位是否固定?
是否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是否伴随肢体活动无力或者言语不清?
是否伴随前胸或者后背疼痛?
病史清单
是否有长时间低头、双手操作过于频繁等情况?
之前有什么诱因吗?比如受寒,接触化学物质,情绪紧张?
以往有什么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是否受过外伤?做过手术?接受过放射治疗?
是否处于妊娠期或者更年期?
家族中其他人是否有类似情况?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详细检查手部皮肤及关节是否存在皮疹、红肿、触痛、压痛、关节活动范围如何。
详细检查手部肌肉力量、皮肤感觉、肌张力。
常用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微量元素等:排查有无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完善血糖谱监测,包括静脉血、指端血;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各种有毒物质的特异性检测。
其他检查
颈椎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X线、CT、MRI,可判断是否存在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部神经根、脊髓是否有受压、损伤及病变等。
头颅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可判断是否存在颅脑占位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存在上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以及大动脉炎。
神经肌电图:可检查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及病变程度,如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缓解与治疗
双手麻木的治疗,与单手麻木类似。有明确病因的一定要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适当应用药物、理疗等方法缓解症状。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注意保护颈椎,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看手机、打麻将等;选择适当高度、质地的枕头。
避免手腕长时间进行洗衣服、提拉重物等操作,避免受寒及使用冷水。
孕妇注意夜间的睡觉姿势,避免长时间向同一方向侧身睡觉。
饮食建议
糖尿病患者注意三餐规律,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维生素B族缺乏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动物肝脏、蛋黄、麦麸等食物进行补充。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情,应注意避免情绪较大波动,可尝试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缓解精神压力。
特别孕妇或者更年期妇女,常因体内激素变化而心情郁结,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适当调节。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直接缓解双手麻木的药物,可尝试使用改善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缓解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叶酸、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有严重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使用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治疗。
康复治疗
如按摩、感觉刺激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有助于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缓解麻木症状。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仅以部分疾病为例:
颈椎病: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佩戴颈托,病情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高脂血症: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服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双侧正中神经损伤:主要通过手术解除神经受压,恢复神经连续性。
脑、脊髓肿瘤: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