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
概述
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没有达到正常的睡眠时间
与睡眠环境、生理状态、心理因素、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睡眠不足可引起多种疾病,并对情绪、记忆、安全、饮食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
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睡眠行为调整、药物及物理治疗等
定义
睡眠不足是一种通俗说法,规范的医学名称为睡眠剥夺。
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时长不足,没有达到正常的睡眠时间,对于成人来说通常少于6.5小时,但存在个体差异。
睡眠不足的问题非常普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导致患者白天精神不济、疲劳、易怒、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痴呆等疾病的发病率,车祸、意外事故发生率,最终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发生机制
引起睡眠不足的发生很多,可因为加班、熬夜等原因导致可用于睡觉的时间不足,也可因原发病失眠或继发性失眠造成。
原发性失眠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年龄越大深度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睡眠易中断(易醒),睡眠时间越短。
继发性失眠与心理疾病、躯体疾病有关,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可影响入睡,担忧睡眠问题,并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异常感觉、心悸、幻觉、肢体震颤等症状,影响总睡眠时长。
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激素分泌紊乱,进一步加重睡眠问题。
表现
症状特征
睡眠不足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
主观感受欠佳,觉得自己睡得不够、缺觉。
客观睡眠时长不足,成人总睡眠时间少于6.5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比平均时长更短或更长,主要以自身感觉睡眠是否充足、白天精力是否充沛为准。
表1.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不同年龄人群推荐睡眠时间
3个月内的新生儿14-17个小时
4至11个月的婴儿12-15个小时
1、2岁的幼儿11-14个小时
3至5岁的儿童10-13个小时
6至13岁的学龄儿童9-11个小时
14至17岁的青少年8-10个小时
18至64岁的成年人7-9个小时
65岁以上的老年人7-8个小时
伴随症状
其他睡眠障碍表现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超过30分钟。
早醒:醒来的时间比期望的时间至少提前30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的次数较多,通常≥2次,包括因身体不适、上厕所、做噩梦等各种原因。
日间功能障碍
白天精力不充沛,状态欠佳,觉得头脑混沌、不清醒、困倦、精力不足、烦躁易怒等。
躯体症状
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颈部肌肉僵硬、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其他表现
可因睡眠问题导致情绪焦虑、抑郁,工作能力或学习成绩下降,社交功能受损。
原因
睡眠不足发生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以下仅列举出常见原因,不代表您一定患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引起睡眠不足,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因,往往难以改善睡眠时长。
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精神心理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不宁腿综合征等。
其他躯体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肾病、慢性疼痛、瘙痒性皮肤病等。
非疾病因素
非疾病因素也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但一旦解除这些因素,往往可快速恢复正常睡眠时长。
生活行为:有熬夜习惯、因学业或工作繁重睡眠时间不足、从事频繁倒班的工作、倒时差等。
心理、生理因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情绪波动,睡前过饥或过饱,过量过晚饮用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等。
就医
短时间、偶然发生的睡眠不足多与非疾病因素有关,无需过度担心。
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和工作,应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长期、严重睡眠不足,已引起明显的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白天状态。
伴有肢体无力、颤动、疼痛、皮肤瘙痒等身体不适。
就诊科室
患者主要到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就诊。
如有其他症状或有明确原发病者可到相关科室就诊,如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等。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通常每天几点睡觉?
平均每天能睡多久?
一般需要多久能睡着?
自己感觉睡得怎么样?
睡觉时会受到影响吗?如身体不适、上厕所、做噩梦等。
白天的状态如何?是否有困倦、精力不足等表现。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情绪、心理波动?
是否有以下情况:熬夜、学业或工作繁重、从事频繁倒班的工作、倒时差等。
睡眠环境是否安静、舒适?
是否使用过影响睡眠的食物、物质或药物?如烟草、槟榔、咖啡、茶、泼尼松等?
是否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
是否患有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不宁腿综合征等?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主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水平检查等,可了解患者身体一般状况。
专科检查
和其他睡眠障碍检查方法类似,医生主要对患者进行主观量表评估、客观仪器检查。
主观评估:包括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等睡眠相关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心理量表。
睡眠的客观评估:包括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便携式体动记录设备等。对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状态等进行评估。
缓解与治疗
偶发的睡眠不足,主要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去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解决。
长期睡眠不足的患者,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改善睡眠情况。
缓解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及频繁倒班,及时调整学业及工作压力。
睡前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于兴奋、激动,不在床上打游戏、看书、看电影。
晚餐不要过饥或过饱,避免过量或过晚饮用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等。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如因失眠而睡眠不足,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基础上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镇静催眠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奥沙西泮等。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缓释片、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等。
中草药:酸枣仁汤、珍枣胶囊、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等,需要辨证施治。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磁疗、光照治疗等。
心理、行为治疗:睡眠教育、生物反馈法、认知行为治疗、太极、瑜伽、气功等。
对因治疗
对于继发性失眠导致的睡眠不足,针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仅举例常见类型:
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可使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药物。
不安腿综合征,常使用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药物。
帕金森病患者,常使用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恩他卡朋双多巴等药物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使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普萘洛尔等药物治疗,还进行放射碘治疗(碘131治疗)、手术治疗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