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维持性困难
概述
一种常见失眠表现,以睡不踏实、夜间至少清醒2次为主要特点
原因众多,常与睡眠环境欠佳、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有关
常伴随入睡困难、早醒等其他失眠表现。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睡眠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就诊
治疗包括睡眠行为调整、药物及物理治疗等
定义
睡眠维持性困难又称睡眠维持障碍,属于常见的失眠症状。
主要表现为睡不踏实、睡眠表浅、频繁醒来(至少2次)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等,患者晨起后常感到疲惫、精力未得到恢复。
引起睡眠维持性困难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睡眠环境欠佳、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
长期、严重的睡眠维持性困难会给患者生理、生活、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焦虑抑郁、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出现长期而严重的睡眠维持性困难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发生机制
睡眠维持性困难属于失眠的一种表现,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主要与睡眠节律异常有关。
人的一次正常睡眠过程包括4~6个睡眠周期。
每个睡眠周期包括一个快速眼动相(REM)和一个非快速眼动相(NREM)。
其中非快速眼动相由浅入深依次为: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及深度睡眠期。快速眼动相与做梦有关。
睡眠开始首先进入非快速眼动相,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入快速眼动相,在整个睡眠周期中这两个时相交替出现。每次交替时会有轻度的觉醒,但正常情况下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年龄越大深度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易醒,睡眠碎片化。
此外,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也会引起睡眠节律异常,表现为睡眠维持性困难。
表现
症状特征
睡眠维持性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易醒且睡眠较浅:醒来次数增多,大于2次;进入深睡眠时间少。
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清醒时间≥30分钟。
伴随症状
其他睡眠障碍表现
失眠患者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入睡困难,其次是睡眠维持性困难,再次其它表现。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通常并存,且可以相互转化。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一般大于30分钟。
早醒:醒来的时间明显早于期望时间。
睡眠不足:总睡眠时间减少,成人通常少于6.5小时。
日间功能障碍:白天状态欠佳,觉得没睡够、没睡好、头脑不清醒、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不足、烦躁易怒等。
睡眠过程中的异常表现
频繁、严重打鼾(打呼噜),憋气,甚至呼吸暂停。
梦游,在睡眠状态下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
躯体症状
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颈部肌肉僵硬、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其他表现
对失眠的恐惧和过分担心常常引起焦虑不安,常使患者陷入,失眠→担心→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
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工作能力或学习成绩下降,社交功能受损。
原因
疾病因素
这一类型疾病众多,简单来说就因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导致无法安睡。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因,往往难以改善睡眠情况。
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多种精神心理疾病。
非疾病因素
非疾病因素也会导致睡眠维持困难,但一旦解除这些因素,睡眠情况往往可快速恢复。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不佳,如环境嘈杂、光照过强、过冷过热、空气污浊、有异味、居住拥挤等。
生理因素:睡前饥饿或过饱、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状态。
药物与食物因素:过量、过晚饮用酒精、咖啡、茶叶、功能性饮料等。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长期、严重的睡眠维持性困难会影响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应及时就医。尤其是伴有夜间呼吸暂停、肢体颤动、疼痛、皮肤瘙痒等身体不适。
就诊科室
出现睡眠维持性困难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睡眠医学中心、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或全科医学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睡眠维持性困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严重不严重,日常工作是否受影响?
平均每晚醒来几次,醒来的原因是什么?
是否伴随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最近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最近有没有身体的不适等情况?
白天的状态如何?是否有困倦、精力不足等表现。
睡前有无剧烈运动、喝茶、喝咖啡等习惯?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发生重大生活变故?
是否有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需要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吗?使用频率如何?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
常规检查
睡眠的主观评估:包括患者记录每日睡眠情况(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等。
睡眠的客观评估:包括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便携式体动记录设备等。其中PSG+MLST用于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发现睡眠呼吸障碍,确诊包括发作性睡病、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各种睡眠期行为障碍疾病。
其他检查
心理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心理量表。
功能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患者调节睡眠和觉醒的脑功能区有代谢或血流的改变。
缓解与治疗
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睡眠问题严重化、慢性化。
治疗目的包括减少觉醒次数、增加深度睡眠比例,改善睡眠相关的心理障碍和日间精神状态。
缓解措施
从睡眠中醒来时不要看时间,避免加重心理负担。
做好睡前准备,包括提前排尿、排便,调节卧室光线、温度、声响。
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不“睡懒觉”或“补觉”,白天避免频繁打盹、小睡。
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和深呼吸训练。
规律饮食,晚餐不宜过迟、过饥或过饱;日间多饮温开水,下午或晚间避免饮用茶、咖啡等兴奋性物质;睡前不宜大量饮水,减少起夜次数。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较大波动、过度关注睡眠。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以下药物常用于睡眠维持障碍。
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唑吡坦等。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等。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
中草药:可用中草药的单味药或复方制剂,如归脾汤、乌梅丸等。
非药物治疗
常见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
心理、行为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心理干预、睡眠教育、生物反馈法(睡眠限制疗法、睡眠刺激控制疗法)等。
较为舒缓的运动锻炼或身心干预,如太极、瑜伽、冥想、气功等。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穴位按压、反射疗法、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光照治疗等。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列原因为例:
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可使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氟西汀、帕罗西汀、盐酸曲唑酮等药物。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通过控制体重、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手术方式治疗。
不安腿综合征,常使用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