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眩晕
概述
概述
体位性眩晕是指纵轴范围位置变化如起床、躺下、翻身引起的眩晕。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耳鼻喉科
部位
头部
常见疾病
梅尼埃病、偏头痛性眩晕、耳石症、后循环缺血、颈椎病等。
检查
变位性眼震试验、滚转试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耳声发射、眼震电图、CT、磁共振成像、PET-CT,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前庭功能试验等。
体位性眩晕是什么
体位性眩晕是头部或者是颈部屈伸、转动、体位转换时出现眩晕,或使已有眩晕加剧的症状。
体位性眩晕的特点是颈椎、胸椎、尾椎等身体的一个纵轴体位的位置变化时,如起床、躺下、翻身时会出现眩晕的症状,伴头痛、恶心、耳鸣、呕吐等症状。体位性眩晕常见于耳源性疾病如耳石症,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心脑血管疾病如低血压等。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或症状长时间未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患者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防止病情恶化。谨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和用药。
原因
常见原因
耳部疾病:梅尼埃病、耳石症等。脑血管疾病;后循环缺血、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颈部疾病:颈椎病。其他:偏头痛性眩晕。
检查
体格检查
变位性眼震试验: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滚转试验: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筛查有无感染征象等。肝肾功能:初步了解全身身体情况。
影像学检查
CT、磁共振成像、PET-C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可用于检测脑缺血性损害,如梗死的部位、范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代谢变化。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最为可靠,应包括主动脉弓和脑血管。
其他检查
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是否正常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耳蜗电图:是指从耳蜗近场记录到的诱发电位活动。是梅尼埃病早期诊断中的唯一电生理学依据。耳声发射:可用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定位诊断。眼震电图: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判定前庭系统功能的检查评估,辅助诊断眩晕疾病。前庭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检查眼球运动、姿态和平衡能力,量化评估外周前庭的感受功能、前庭神经信号传递和前庭中枢的调节能力,协助诊断疾病和指导前庭功能康复。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梅尼埃病
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前庭功能试验、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诊断。
2.耳石症
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变位性眼震试验、滚转试验有助于诊断。
3.偏头痛性眩晕
眩晕是偏头痛性眩晕的主要表现,可表现为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40%~70%的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不同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表现为头部运动诱发的平衡障碍、头昏目眩、恶心等症状。由运动的视觉场景(交通、电影院)引发的视觉性眩晕是偏头痛性眩晕的典型表现。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恐声、畏光等通常是偏头痛性眩晕的伴随症状,这些症状对偏头痛性眩晕的诊断意义重大。
4.后循环缺血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临床上间歇性、反复发作性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共济失调。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就医
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