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酸软
概述
大腿或小腿出现酸胀、无力感,常伴有腰腿痛、四肢麻木
多由脊髓或腰段神经根卡压、肌肉损伤、周围神经病变引起
腿酸软反复持续发作,或伴有其他症状,休息后无缓解,影响到日常生活者,需要及时就诊
休息、药物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查找病因,对因治疗是关键
定义
腿酸软是指大腿或小腿范围内出现酸胀、无力的感觉,多与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肌肉损伤、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疾病有关,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以根据病因及病情轻重,选择理疗、药物、手术等治疗。
发生机制
腿酸软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神经源性病变
腿部感觉运动功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周围神经根和下肢周围神经支配。这几部分出现异常,可导致腿部感觉异常,酸软无力。
神经源性病变包括中枢神经卡压,如脊椎退行性变或脊髓损伤;劳损积累和外力可导致脊椎周围神经根卡压;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影响可导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肌肉损伤或疲劳
在受到外伤、剧烈活动、长期反复活动或姿势不当后,肌肉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可导致乳酸堆积、肌肉拉伤或劳损,进而引起腿部酸软,常伴随着下肢疼。
膝关节病变
膝关节炎症、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等因素,可导致人在站立或下肢活动时出现下肢酸软,活动无力。
其他
低血糖、低血压、酸中毒等原因,可导致腿酸软无力,还可伴有上肢无力、头晕等其他表现。
下肢血管硬化等下肢血管病变也可造成腿部酸软无力。
表现
腿酸软,在症状持续时间、疼痛部位以及有无诱因等方面,无统一标准,不同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此外,腿酸软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上肢的疼痛麻木、手无力、不灵活、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感、腰腿痛等。
症状特征
腿酸软的发作时间
急性腿酸软:发生时间小于4周。可在剧烈运动或受凉或外伤后导致。如膝关节损伤、肌肉劳损等。
慢性腿酸软:发生时间超过4周,难以缓解。常见于关节炎、营养不良、慢性肾衰、腰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情况。
腿酸软的发作部位
单侧腿酸软:指一侧腿酸软无力,对侧无明显不适。常见于单侧创伤、膝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导致一侧腿酸软无力。
双侧腿酸软:指两侧同时出现酸软无力,无明显差异。常见于大量运动后肌肉疲劳,或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见于低血糖、营养不良、慢性酸中毒等。
伴随症状
伴有上肢疼痛麻木、胀痛、头晕,手无力、不灵活、脚踩“棉花感”等症状,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
伴有行走不稳、间歇性跛行,但无上肢症状,常见于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伴有腰腿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
伴有腿部感觉异常,有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病史、病毒感染等病史,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有明确外伤史、剧烈运动或长期反复活动病史,常见于肌肉损伤。
伴有下肢肿胀、发凉,休息痛或者静息痛,常见于下肢血管源性病变。
原因
腿酸软是临床上一个十分常见的症状,导致腿酸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日常活动或养护不当所致,也有可能是疾病所致。
最常见的病因是脊髓或腰段神经根卡压,如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但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常需要结合腿酸软的部位、诱因、潜在病史及伴随症状,来综合分析腿酸软的原因。
非疾病因素
姿势不当引起肌肉紧张、收缩、疲劳,从而出现腿酸软,通过适当活动、纠正姿势后可很快好转。
剧烈活动、反复重复或过度运动,导致腿部肌肉劳损、乳酸堆积,一般经休息后可好转,属于生理性因素。
局部受凉如吹空调、洗冷水澡等引起的腿酸软,及时保暖、休息即可缓解。
疾病因素
以下仅枚举可能导致腿酸软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这些疾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脊髓卡压:最常见的原因为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等。
腰段神经根卡压:最常见的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
肌肉损伤:通常发生在外伤、剧烈活动或长期反复活动后,如跑步、跳远、足球运动等。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有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神经炎、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等。
腿部创伤:如外力导致髌骨骨折、软组织挫伤、肌肉损伤等。
下肢供血不足:如动脉硬化、下肢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也可以导致。
其他疾病
可见于骨质疏松、低血糖、营养不良、慢性肾病、肿瘤、进行肌萎缩症、遗传性痉挛性下半身麻痹进行性等。
就医
由运动造成的轻度疲劳性损伤,通常可在家通过休息、热敷等方式自行缓解。
如果反复持续发作、或伴有其他症状,休息后无缓解,已影响到日常生活者,则需要就医进行处理。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腿酸软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腿酸软休息后无缓解。
腿酸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2周)。
有明确外伤史、剧烈运动或长期反复活动病史,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
出现以下伴随症状时,应尽快就医:
上肢疼痛麻木、胀痛、头晕,手无力、不灵活等。
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感,但无上肢症状。
腰腿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
存在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病史、病毒感染、受风着凉等诱因。
对于反复长期腿酸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或有基础肿瘤病史者,应及时就医排查结核、肿瘤等疾病。
就诊科室
在大多数情况下,腿酸软症状可以到骨科、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病因的初步筛查和判断。
如果出现颈部不适,伴有脚踩棉花感,需立即就诊骨科或脊柱外科。
如果伴有下肢肿胀疼痛、休息痛或者静息痛,平时又有高脂血症或者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到血管外科就诊。
如果出现外伤,导致腿部无力,或伴有其他部位的酸软无力,甚至头晕,意识不清,建议立即就诊急诊科。必要时需要行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腿酸软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最终就诊的科室,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腿酸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
腿酸软是休息时酸软还是活动时酸软?休息后有无缓解?
有无腰腿痛、四肢麻木、感觉异常、无力?
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乏力,头晕等表现?
是否有腿部感觉异常,如腿部刺痛、感觉迟钝?
腿酸软发生前是否进行过剧烈运动或受到外伤?
病史清单
是否有明确外伤史或长期运动损伤病史?
是否有局部手术病史?
是否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是否有挑食习惯?
是否曾有低血糖、低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病史?
是否长期站立或者重体力劳动?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了解病史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查体,主要包括观察腿部有无肿胀、畸形、皮肤有无发红,局部有无压痛等。
如果伴有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时,需要对腰椎进行详细的查体,如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叩压痛、有无下肢放射痛等。
如果伴有上肢疼痛麻木、胀痛、头晕、手的无力、不灵活等症状时,需要对颈椎进行详细的查体,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Hoffmann征、Babinski征等。
如果伴有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感,胸部“束带感”,但无上肢症状,需要重点关注胸椎疾病,如感觉平面的查体、膝跟腱反射、Babinski征等。
常规检查
X线检查:是评估腿酸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局部病变、创伤、感染和肿瘤等病因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尤其是有明确外伤病史的患者。
CT检查:对骨结构的显像优于X线,尤其是对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隐匿性骨折、骨病变及骨肿瘤者,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MRI检查:用于观察软组织损伤范围及程度,同时可以很好地显示骨与软组织肿瘤、感染病灶和脊髓神经受损情况。
下肢血管彩超或者CTA(血管造影):用于检查下肢动脉有无硬化狭窄,静脉有无血栓形成等。
其他检查
肌电图:主要用于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检测,能够记录肌肉中的电活动,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与部位,是检查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如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周围神经组织活检:主要用于临床及其他检查手段难以定性者,可以判断周围神经病变的部位、明确病变的性质。
血糖检测:如空腹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可用于检测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是否出现低血糖。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中的肌酐、尿素氮、尿酸、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等,用于判断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评估肾脏功能有很好的提示意义。
缓解与治疗
如果仅是运动过量引起的轻微的、短时间的腿酸软,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症状即可缓解。
如果腿酸软反复或持续发作,休息后无缓解或逐渐加重,或伴有四肢麻木、腰部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求助,获取专业建议。
缓解措施
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避免局部受凉,避免长时间站立,鼓励适当功能锻炼,如游泳、瑜伽等。
运动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有效地放松肌肉。
如果是肌肉软组织损伤,建议72小时内局部间断冷敷,72小时后局部给予热敷,3周内以休息为主。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可局部行微波、冲击波、红外线等理疗,或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缓解局部酸软。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减轻外伤或运动过量导致的症状,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等;也可以局部外用双氯芬酸钠云南白药红花油及膏药等。
对因治疗
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腿酸软,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疾病为例。
脊髓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如无手术禁忌证,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最常用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必要时还可以切除钩椎关节行椎间孔扩大减压。
后路减压术,是通过脊髓后移而完成“间接减压”。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术等。
胸椎管狭窄症
胸椎管狭窄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目的:解除脊髓压迫—“减压”、重建节段的稳定性—“固定融合”。
“减压”是治疗的核心,即手术将压迫脊髓的组织移除,使脊髓完全松弛,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等。
“固定融合”是在减压充分的基础上,对近病变节段进行固定、植骨融合,避免减压导致的椎间关节不稳定。
由于胸段脊髓耐受较差,手术中要尽量避免触碰脊髓,在实现充分减压的过程中,减少对脊髓的机械刺激。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理疗、改善不良的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等方法,常常需要配合应用非甾体抗炎止痛和神经营养药等治疗。
手术治疗
适用于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有明显神经受累表现者。
传统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以及椎体开窗髓核摘除术。
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利用显微镜辅助手术,行椎间盘摘除。
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最初有经皮髓核切吸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的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以及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等。
近年来以PELD为代表的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以及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发展迅速,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手术适应证尚存在争论,选择此手术须谨慎。
周围神经病变
属于神经内科范畴,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并缓解症状。首先是病因治疗,其次是对症治疗。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应嘱患者立即戒酒。
病毒感染引起的,需要抗病毒治疗。
药物导致的则应咨询相关医生是否停药或调整药物等,如存在疼痛症状,可应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辅助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一些中医治疗,如理疗、针灸、按摩、中草药等。
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急性创伤:若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严重损伤等,一般需要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修复。
髌骨脱位:首次脱位者可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治疗,若反复脱位,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矫正髌骨力线,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肌腱转移术等。
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如果以上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反复发作,膝关节同时出现严重的疼痛、畸形、影响功能,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清理术、截骨矫形术或关节置换等手术。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可应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羟氯喹、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严重的需要手术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或关节置换治疗。
下肢血管狭窄或者闭塞
下肢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既可以累及动脉也可以累及静脉。动脉血管堵塞常见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可以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
非手术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扩张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继发血栓形成时可以用药物溶栓。
手术可以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扩张血管狭窄处,植入支架,改善血液循环;也可采用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重建动脉通路;或,可通过手术直接将血栓取出。
静脉血管堵塞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非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也可以药物溶栓治疗。手术可以进行取栓术和经导管直接溶栓术。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戒烟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病情进展到肢体远端坏死阶段,则还需要进行截肢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