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
概述
驼背又称脊柱后凸,是脊椎向后方弯曲的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
可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僵硬等表现,也可无自觉症状
由老年性脊柱变形、青年驼背、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
通过理疗、支具、手术等对症治疗,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定义
驼背又称为脊柱后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脊椎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后方弯曲形成突起。
多见于老年性脊柱变形、青少年坐势不正或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驼背能够自我纠正称为姿势性驼背,不能主动纠正称结构性驼背。
发生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驼背的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以下仅列举几种疾病时驼背的发生机制:
青年性驼背(Scheuermann病):也称为青年圆背,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是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内在异常的表现,导致椎间盘和软骨终板的营养不足和结合缺陷,使两者早期退变。有学者认为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强直性脊柱炎:首先发生在骶髂关节,病变沿脊柱向上发展,使脊椎正常生理曲线破坏产生后凸。患者可能采取屈髋屈膝仰卧或枕高枕,以减轻疼痛和不适,可诱发驼背。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的形成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女性自40岁,男性自50岁起,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发生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相关。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疾病激 期导致脊柱后弯形成驼背。
类型
姿势性驼背:驼背能够自我纠正,多见于姿势不良导致。
结构性驼背:驼背不能自我纠正,多见于器质性疾病。
表现
症状特征
驼背多缓慢发病,出现脊柱胸腰段或下胸椎后突,从侧面看上去,背部向后侧凸出。
姿势性驼背可以自己或者在外力作用下被纠正,纠正后背部后凸消失。
结构性驼背无法自己或者通过外力纠正,后背部后凸一直存在。
伴随症状
伴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疼痛,提示可能因椎管狭窄造成的脊髓症状。
伴胸廓活动受限、呼吸功能下降、骨折等症状,提示驼背程度逐渐加重。
伴发热、消瘦等消耗症状,脊柱僵硬,需警惕结核以及其他感染的可能。
伴消瘦、既往肿瘤病史,需警惕肿瘤骨转移
伴腰背痛、起床困难等脊柱活动受限症状,需警惕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
伴其他关节畸形,生长受限,警惕粘多糖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伴单侧急性发作的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需警惕急性眼睛的前葡萄膜炎,见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
伴反复腹泻、腹痛等,需警惕脊柱关节病的胃肠道症状。
伴反复发作的骨折,需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青少年驼背常伴脊柱强直、屈颈、肩下垂、肩胛骨突出及胸廓狭窄而扁。可有胸背部和下腰部的疼痛,站立,久坐或运动可以加重疼痛。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对身高、肺功能的影响大。
原因
疾病因素
青年性驼背:发病年龄在13~17岁,逐渐发展为胸段或胸腰段驼背畸形。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是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内在异常的表现。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在15~20岁,首先发生在骶髂关节,可表现为慢性下背部或腰背部疼痛,病变沿脊柱向上发展,使脊椎正常生理曲线破坏产生后凸。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和骨折。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年龄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如肾性骨病、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旁亢等。
结核或其他感染:骨结核中30%~50%表现为脊柱结核,最好发于下胸椎,尤其在老年人,其次累积胸椎、尾椎。结核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形成楔形变,前窄后宽,形成驼背。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有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所致畸形。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使脊椎曲度改变,出现驼背。
黏多糖病:Ⅰ型和Ⅳ型最为常见。可导致驼背,此外还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种骨关节异常。
某些少见疾病,如先天脊柱畸形、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生长激素瘤等。
医源性后凸:临床上较为少见,如颈椎后路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或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导致的后凸畸形,腰椎融合术后平背畸形,肿瘤放射治疗后或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产生的脊柱畸形,胸椎前后路术后后凸畸形等。
非疾病因素
青少年驼背主要是生活中坐姿不良,脊柱发生弯曲所致。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小部分人群的脊柱会自然发生弯曲,属于正常的生理表现。
就医
如果有腰背或臀部疼痛缓慢发作,晨起或夜间更严重,特别是如果这种疼痛随着锻炼而改善,而在休息时恶化,或者出现红眼疼痛、严重的光敏感或视力模糊,请立即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背部后凸并伴以下症状,通常建议就医:
腰背部疼痛。
逐渐加重的背部僵硬。
后凸进行性加重或合并眼部症状,如眼痛、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急诊求助:
可疑发生骨折。
有上气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
就诊科室
驼背通常建议首诊于骨科。
若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严重腰背痛、眼痛,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准备
建议在就诊前简单回忆以下信息。您提供的病史越是详细,对于驼背的鉴别诊断就会越准确。
症状清单
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驼背,发展迅速还是缓慢?
是否有腰背痛或上下肢疼痛,疼痛范围是否有扩大?
是否伴有畏光、流泪、腹泻等症状?
休息或锻炼后是否加重或缓解,秋冬季是否会加重?
病史清单
平时是否注意喝牛奶、补钙、晒太阳?
是否有其他疾病?
是否有骨折史?
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有类似情况?
相关检查
在提供驼背相关的病史后,医生会根据病史形成初步的诊断思路,并且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驼背的病因。
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血氧、呼吸频次和心率,心脏、肺脏听诊及叩诊,检查眼部有无畏光、流泪。
驼背检查:检查驼背严重程度及疼痛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症状,脊柱活动度检查。
其他相关检查:骶髂关节应力试验、关节活动度。
常规检查
X线片:查看有无椎体的楔形变,有助于诊断青年性驼背或骨折;查看有无骶髂关节炎
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3项:有助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浆中维生素D3(胆骨化醇):有助于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出生时实验室尿生化检查:可以对粘多糖病做出诊断,Ⅰ型病例尿中排出的酸性粘多糖为硫酸皮肤素和硫酸类肝素;Ⅳ型尿中排出的为粘多糖为硫酸角质素。
缓解与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防止关节炎症的进展、维持脊柱和胸廓的活动度。
缓解措施
体育锻炼
定期做治疗性体育锻炼,是减少或防止畸形和残疾最重要的方法。青年圆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定期做治疗性体育锻炼。
注意保持直立行走,尽量伸直脊柱,并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
每日应做深呼吸运动1~2次,以维持正常的扩胸度。
睡硬板床,枕头越薄越好,最好是仰卧或伸背俯卧,避免蜷曲侧卧。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理疗:可缓解疼痛及改善姿势性驼背。
支具:采取支架或石膏固定背部,以纠正背部畸形。
手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矫正严重畸形。
对症止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物缓解背部疼痛。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驼背的病因的治疗,通常需要医生处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因多种多样,应前往骨科进行病因鉴别,对症处理。
强直性脊柱炎:在疾病的急性期建议前往风湿免疫科进行专业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等。强直性脊柱炎虽不能治愈,但可极大程度使病情稳定,维持正常生活质量,避免畸形发生。
结核或其他感染:需要针对病因予以足量抗生素治疗。
肿瘤相关驼背:需要针对肿瘤进行相应的治疗。
先天性疾病造成驼背:如粘多糖病,可考虑给予酶替代治疗或基因治疗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补充钙剂、增加日晒时间等。
炎症反应:需对症治疗。
预防
驼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慢性过程,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后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可能还会使心肺受累。因此,在早期进行积极的预防,可以防止畸形出现或者加重,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疾病类型驼背预防
青年性驼背: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预防,早期诊断,预后越好。
强直性脊柱炎
避免强力负重。
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若要长时间坐着,至少每小时要站起来活动十分钟。
勿用腰背束缚器(会减少活动),否则可使脊柱炎恶化。
睡眠时避免垫枕头,不睡软床。睡觉时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时,可以洗热水浴来改善。
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疗效。
不抽烟,以免造成肺部伤害。
慎防外伤,开车时一定系上安全带,尽量不要骑机动车。
在寒冷、潮湿季节中,更应防范症状复发。
胃肠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诱发脊柱炎,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多吃青菜、水果,避免憋尿及便秘。
注意其他家族成员有无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如下背酸痛、晨间僵硬等。若有,应尽早就医。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龄女性,或有骨质疏松遗传倾向、内分泌疾病史者,应警惕骨质疏松,定期体检。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适当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孕妇注意维生素D补充,并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含钙、磷丰富的食物。
有粘多糖病、先天脊柱畸形、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家族史者,应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非疾病类型驼背
多运动,养成良好坐姿习惯,保持正确走路姿势。
饮食均衡,适当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适当日晒,进行适当锻炼,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